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45106900000064

第64章 文学艺术(4)

通俗音乐是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听众广泛的、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音乐,又称轻音乐或流行音乐。它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社会的需求,使音乐达到了更广泛、更方便和更经济的消费水准(包括家庭音乐消费)。通俗音乐通常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更贴近现实。通俗歌曲大都以抒发爱情、离愁、乡思等人生感受为内容。通俗音乐的娱乐性较强,题材与风格都十分自由,富于变化。它们节奏鲜明而单纯,旋律易唱易记,具有较广泛的大众性。

20世纪60—70年代的通俗音乐逐渐走向风格的多元化,如各种风格的爵士乐和摇滚乐。摇滚乐在这时还空前地关注了诸如反战、毒品等社会问题。每种风格都有各自依据的年龄、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而划分的基本听众。

摇滚乐是如何演进的

摇滚乐是20世纪50—70年代从美国流行起来的一类通俗音乐。最早出现的摇滚乐以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为基础,称为节奏布鲁斯。这种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于美国都市。在表现手法上,摇滚乐同其他通俗音乐形式也有区别:首先,摇滚乐以歌手的演唱为主要形式,而不再像爵士音乐那样以小号、萨克斯管的演奏为主。其次,摇滚乐的主要乐器是电吉他,电声乐队编制很小,通常由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组成。最后,摇滚乐不再以即兴表演为主要方式。摇滚乐手大多都有自编、自唱、自弹的能力,并按照事先创作好的作品进行表演。

中国当代通俗音乐创作也借鉴了摇滚乐的一些手法,出现了一些佳作。其代表人物和乐队包括崔健、“唐朝”、“黑豹”、张楚、“汪峰&鲍家街43号”、罗琦、“二手玫瑰”等。摇滚乐以其振聋发聩的演唱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爱好者的喜欢和推崇,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尽情宣泄内心的强烈的真实情感。

何谓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指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和器乐曲,还包括民间舞蹈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过去主要通过口头的方式流传。民间音乐的作者基本上是有创作才能的不出名的人,他们往往既是作者又是表演者。民间音乐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它最能表现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也最能反映民族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和社会生活。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民间音乐演出团体。作曲家常常吸收、利用并改编民间音乐旋律,用于自己创作的各种声乐、器乐作品之中。因此,民间音乐是作曲家音乐语言的重要源泉。

关于中国民族器乐你知道多少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民族器乐包括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等。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用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应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为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是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九连环》、《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是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连缀而成;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连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连缀体最为多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歌曲是怎么分类的

歌曲是由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情感的一种声乐体裁,篇幅较短,易于流传。歌曲音乐概括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与歌词的内容、结构、韵律吻合。歌曲一般分为有伴奏与无伴奏两种形式。按照创作方法,歌曲可分为歌和创作歌曲两类。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按照题材,歌曲可分为叙事歌曲、抒情歌曲、革命歌曲等。按照演唱方式可分为: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歌曲从演唱方式及人们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可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两类。群众歌曲往往在大的集会活动及庆典活动上演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切。歌曲的曲调大都以豪迈雄壮居多,歌词简单易懂,曲调易于上口,演唱形式为齐唱、轮唱或合唱,有无伴奏均可。艺术歌曲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而起,之后各国专业人士均有创作。它的歌词多采用著名诗词,歌曲内容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作曲手法较为复杂。

你知道什么是民歌吗?

民歌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创作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二是民歌的创作是在演唱、流传过程中进行的。一首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的传唱加工,变得更加完善。如此不断发展使得民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三是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悍,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民歌与一般创作歌曲的不同之处是: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曲调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不借助记谱法或其他记录手段,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何谓群众歌曲,它有哪些特点

群众歌曲是指在集会或歌咏比赛时,人们经常演唱的一类歌曲。其内容直接反映大众的理想愿望,具有宣传性和感召力。它产生于近现代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之中,通俗上口的歌词配以结构统一、音域不宽的曲调,表现群众雄壮豪迈的斗志和情绪。其主要特点是:为多段歌词共享同一曲调的分节歌或主歌与副歌相结合的形式;曲调昂扬、感情饱满;歌词高度概括,具有战斗力和鼓舞作用。群众歌曲大多是创作歌曲,但也有根据大众熟悉的曲调重新填词的。群众歌曲较短小,易学易唱,又不依赖伴奏,便于以合唱、齐唱或轮唱等形式表现。按内容可分为士兵歌曲、学生歌曲、工人歌曲、农民歌曲、节庆歌曲等。

校园歌曲是如何诞生的

校园歌曲又称校园民歌、现代民歌、创作歌谣等,它是以中国民歌为基础,借鉴国外民间音乐创作而成的。校园歌曲结构简短精练,曲调淳朴自然,构思新颖别致,乡土气息浓郁,并把民间音乐素材融入通俗歌谣之中。校园歌曲体裁短小,形式活泼,具有时代意义,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大学生为抵制情调低下的流行歌曲和“洋歌”,开始自己创作歌曲表达思想感情,校园歌曲由此诞生。随着创作、演唱热潮的出现,1978年4月,台湾一家杂志社首先使用“校园歌曲”这一名称。校园歌曲的创始人有杨弦、李双泽等。校园歌曲主要表现青年人的思想感情、青春活力、学校生活、自然景色、怀乡之情、幻想、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龙的传人》、《小雨中的回忆》、《外婆的澎湖湾》、《绿岛小夜曲》等。20世纪80年代初,校园歌曲开始风靡中国香港和内地。起初是传唱台湾校园歌曲,后来,内地的一些学校也创作班歌、校歌及诸如《同桌的你》一类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

戏曲知几分

戏曲是由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诸多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艺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歌舞结合,歌、舞是构成戏曲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歌包括唱(歌唱)和念(念白),舞包括做(做功)和打(武打),唱、念、做、打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个载歌载舞的动人场景。

戏曲的主要剧种有:昆曲、京剧、北京曲剧、评剧、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哈哈腔、平调落子、丝弦、唐剧、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雁剧、二人台、辽南影调戏、喇叭戏、吉剧、龙江剧、秦腔、陕西碗碗腔、眉户戏、陇剧、宁夏花儿剧、青海平弦戏、新疆曲子戏、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莱芜梆子、茂腔、柳琴戏、豫剧、河南越调、河南曲剧、河南道情、锡剧、淮剧、扬剧、苏剧、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戏、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睦剧、瓯剧、赣剧、江西采茶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粤剧、潮剧、广东汉剧、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歌仔戏、琼剧、桂剧、彩调剧、广西壮剧、湘剧、祁剧、巴陵戏、长沙花鼓戏、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川剧、滇剧、云南花灯戏、傣戏、白剧、彝剧、黔剧、贵州花灯戏、藏剧等。

何谓曲艺

曲艺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情”的特点,部分以代言为主,叙述为辅,分角色拆唱,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方言特色。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通常仅一至三人,使用简单道具,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走唱、拆唱、彩唱等。

曲艺的主要剧种有:京韵大鼓、北京琴书、北京单弦、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十不闲莲花落、岔曲、拆唱八角鼓、太平歌词、奉调大鼓、平谷调、十不闲、西河大鼓、天津时调、东北大鼓、二人转、太平鼓、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河洛大鼓、陕北说书、苏州评弹、上海说唱、独角戏、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福州评话、凤阳花鼓、广东粤曲、锦歌、南词、长阳南曲、长沙弹词、湖北小曲、南音、广西文场、云南扬琴、大本曲、兰州鼓子、青海平弦、蒙古族曲种“好来宝”、藏族《格萨尔王传》说唱、维吾尔族曲种“达斯坦”、相声、评书、小品、山东快书、四川评书、四川金钱板、扬州评话、快板书、数来宝、天津快板、双簧、拉大片等。

何谓相声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种喜剧性曲艺。它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打灯谜、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风貌、语言;“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用各种曲调演唱滑稽可笑的词,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相声的笑,来源于它特殊的艺术手段——“包袱”。演员把一个个“笑料”巧妙地用语言暗藏起来,到一定时候突然抖出来,使观众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不禁开怀大笑。相声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往往有较强的故事性;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有“一头沉”(以一人为主,一人为辅进行讲述)和“子母哏”(以两人争辩为主要形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话”,由三人或三人以上合说。

相声艺术的主要功能是讽刺。它既可以鞭挞反动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讽喻人民内部的落后现象,还能表现真善美的事物,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据统计,现存传统相声节目有300多个。单口相声有《小神仙》、《巧嘴媒婆》、《连升三级》等,对口相声有《改行》、《歪批三国》、《戏剧杂谈》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有《一贯道》、《帽子工厂》等。

二人转的表演有哪些特色

东北地区流行一种曲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这就是二人转。二人转,也叫“蹦蹦”、“双玩意儿”,已有两百年历史。相传是在东北民歌、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莲花落而形成。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东、南、西、北四大流派。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南路以辽宁营口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载歌载舞;西路以辽宁黑山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讲究板头;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合。

二人转的表演,最初演员均为男性,化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装。表演形式分为单、双、群、戏四类。“单”即单出头,由一人演唱;“双”即二人转,是主要演出形式,由男女演员扮饰一旦一丑,边说边唱,载歌载舞;“群”即群唱群舞,由十余人表演;“戏”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形成的拉场戏。二人转的表演艺术讲究“唱、说、做、舞”四功。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体长短句,唱腔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伴奏乐器有板胡、唢呐、竹板等。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并有耍扇子、耍手绢等技艺。

中国曲艺家协会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曲艺家协会是从1949年7月成立的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及其后改建的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演变而来的,其名称虽不尽相同,其性质、任务却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团体,旨在遵循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和发展我国曲艺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形势下,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由出席全国文代会的曲艺方面的代表和文学、戏曲、音乐、民间文艺等方面热爱曲艺艺术的代表共同发起成立的。

什么叫魔术

魔术又称“幻术”,是较多地借助物理、化学原理和机械装置来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变化的一种杂技节目。中国的魔术俗称“戏法”,传说公元前16世纪的夏代便有了它的雏形。而有史籍记载的大规模魔术表演,出现于汉武帝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魔术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一种清新、小型多样、注重技巧的新特色。唐代宫廷魔术的表演达到鼎盛。中唐以后,以民间卖艺为主的小型魔术发展起来。至宋代,魔术已经初具门类。

魔术的表演,是魔术师在准确的时间内,用最适当的角度,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利用观众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错觉,施展变幻的技巧,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造成许多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魔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无中生有”、“从有变无”、“碎物还原”、“即刻变形”、“以假作真”、“迅速易位”、“貌似违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现代技术为条件的大型新型魔术已越来越多地出现。

你知道中国艺术家协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