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对年幼者,上级对下级,强者对弱者,常用手拍拍对方的肩膀,用力地握握对方的手,同时伴上有力的晃动。
6.安静
在人多的场合若需安静,往往手掌伸开,掌心向下,由上向下慢慢挥动。在人少的情况下,往往把双手或一只手放在胸前,掌心向下手掌伸开,频频向下压动。也可以用右手食指垂直贴进嘴唇,轻轻发出嘘声来示意大家保持安静。
7.称赞、夸奖、叫好
用手握拳,跷起大拇指,表示特别赞美。在欣赏文体节目时,也可鼓掌喝彩。如果坐在桌子旁,叫好时常拍桌子,成语“拍案叫绝”即表示此体态。坐着叫好会拍大腿或膝盖。
8.憧憬、希望
当人们心中怀有美好憧憬时,会双目凝视,两手掌在胸前搓摩。男人常搓下巴或抚弄胡须。当殷切盼望的人或物在远方时,会伸直脖子远望。英美等国人,常会两臂下垂,两手相握,扬起头,目视上方。
9.同意、赞成
同意、赞成,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点头。在正式的场合,或进行表决时,则要举手表示。在非正式场合,当表示“特别赞成”“完全同意”时,可以双手高高举起。英美等国表示“赞同”时。往往会向上跷起拇指。
10.跃跃欲试
两手掌相摩擦,或在手心啐一口唾沫,手掌再相互摩擦,成语“摩拳擦掌”即所示体态。两手搓摩大腿,或两手搓摩屁股,两臂前屈双手握拳,抖动几下也表示这个意思。
11.打招呼
中国人最普通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笑一笑,或点点头,同时也会扬扬手,点点头。美国人走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起自己头顶的帽子表示致意,现在已简化为抬一下帽沿。
12.告别
在20世纪以前,中国人的告别礼是鞠躬,或拱手告别。如今人们告别大多采用握手告别,挥手告别,摇手告别,及点头告别。与孩子告别时多用招手。向上级告别时常微微欠身。向死者遗体告别,一般要三鞠躬。
欧美人常以“拥抱”“亲吻”来表示告别之情。英格兰人道别时,常横向挥手。法兰西人却竖向挥手。而日本人则是以鞠躬告别。
13.道歉
如果是礼节性的道歉可以点点头,欠欠身或招招手。一般男士常抬手到耳际;有时还要竖向挥动几下。向师长道歉时,要郑重地点点头,用欠身或鞠躬来表示。
14.愤怒、急躁
人往往在愤怒的时候会咬牙切齿,瞪大双眼,有时还会用力地揉抓自己的头发。当急躁的时候会拍大腿、拍桌子或捶头。当激愤时或要动手时,会捋胳膊挽袖子,女性常会手背叉腰。在英美等国,人愤怒急躁到难以忍耐的程度时,常以两臂在身体两侧张开,双手握拳,怒目而视。
15.告饶
也可理解为求饶,一般双手合掌在胸前频频摇动。因恐惧而求饶,常是抱头。苦苦哀求时则会蜷地求饶,磕头求饶。
16.无可奈何
当无可奈何的时候,一般会轻轻地摇头叹息。也会手臂不动两手摊开。欧美人表示无可奈何时常耸肩,或同时抬起双手前臂翻开手掌,有时还要摇摇头。或者摊开双手后,同时头向一侧偏,眼睛也会随之一闭。
称谓的礼仪
称谓,也叫称呼,属于道德范畴。称谓礼仪是在对亲属、朋友、同志或其他有关人员称呼时所使用的一种规范性礼貌语,它能恰当地体现出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我们的祖先使用称谓十分讲究,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在使用称谓时无不入幽探微,丝毫必辨。今天的现代礼仪,虽不必泥古,但也不可全部推翻重来,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表现出新一代礼貌称谓的新风貌。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贻笑与人。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称谓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距离。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一、姓名称谓
姓名,即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称谓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称呼形式。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全姓名称谓,即直呼其姓和名。如:“李大伟”“刘建华”等。全姓名称谓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一般用于学校、部队或其他等郑重场合。一般地说,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称呼对方是不礼貌的,甚至是粗鲁的。
名字称谓,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伟”、“建华”等,这样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运用场合比较广泛。
姓氏加修饰称谓,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饰字。如“老李”“小刘”“大陈”等,这种称呼亲切、真挚。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劳动和生活中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志之间。
过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和号,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前还很普遍。这是相沿已久的一种古风。古时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表示已经成人。平辈之间用字称呼既尊重又文雅,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对方,一般宜以号相称。
二、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呼,我国古人在亲属称谓上尤为讲究,主要有:
对亲属的长辈、平辈决不称呼姓名、字号,而按与自己的关系称呼。如祖父、父亲、母亲、胞兄、胞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加“令”或“尊”。如尊翁、令堂、令郎、令爱、令侄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平辈、晚辈亲属,前面加“敝”、“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儿、小婿等。
对自己亲属谦称,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亲属、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亲属称谓上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书面语言上偶用。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亲属称谓时,一般都是称自己与亲属的关系,十分简洁明了,如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在当面称呼时,也有了改变,如岳父——爸,岳母——妈,姻兄——哥,姻妹——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和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也不那么讲究了,如:您爹、您妈、我哥、我弟等。
不过在书面语言上,文化修养高的人,还是比较讲究的,不少仍沿袭传统的称谓方法,显得高雅、礼貌。
三、职务称谓
职务称谓就是用所担任的职务作称呼。这种称谓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称呼其姓名、字号,以表尊敬、爱戴,如对杜甫,因他当过工部员外郎而被称“杜工部”,诸葛亮因是蜀国丞相而被称“诸葛丞相”等。现在人们用职务称谓的现象已相当普遍,目的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主要有三种形式:
用职务呼,如“李局长”、“张科长”、“刘经理”、“赵院长”、“李书记”等。
用专业技术职务称呼,如“李教授”、“张工程师”、“刘医师”。对工程师,总工程师还可称“张工”、“刘总”等。
职业尊称,即用其从事的职业工作当作称谓,如“李老师”、“赵大夫”、“刘会计”,不少行业可以用“师傅”相称。
四、使用称谓要规范
称谓的使用是否规范,是否表现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会习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社会活动中,人们之间互相接触,称谓问题必然频繁地出现。
一般来说,在国内,称谓应按职业、年龄来选择。如到机关联系工作,应称“同志”,单位内部除称“同志”外,习惯上也可用“小张”、“小王”之类称谓。在医院称“医生”和“大夫”,到工厂叫“师傅”,去学校称“老师”、“教授”或“同学”。邻居按辈数称呼,如对长辈可称“大爷”、“叔叔”“老伯”等。对小孩叫“小朋友”、“小同学”等。
当前,使用称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能把剥削阶级道德观念当成社会新潮流,如称“掌柜的”“财主”“马夫”“少爷”等。有的人对这些称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沾沾自喜,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二是不礼貌的称谓在公共场所不要用,如“老头”“老婆”“小子”等。而这些称呼在家庭中或亲朋好友之间使用,反会产生亲昵的效果;三是青年人称呼人要慎用或不用“哥儿们”“姐儿们”之类的称谓,以免给人以“团伙”之嫌。
总之,称谓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不同场合,以文明礼貌为原则。要防止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造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的称谓新风。
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
交谈,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交谈已成为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活动。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谈心聊天的言语活动。它以对话为基本形态,包括交谈主体、交谈客体、交谈内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互换性。
一、交谈的作用
交谈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交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劳动、生活、交际活动一起发展起来的。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说明了交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与人进行一次成功的谈话,不仅能获得知识、信息的收益,而且感情上也会得到很多补偿,会感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参与一场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交谈,除了是时间上的浪费之外,还会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
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一种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交谈在交往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善于交谈就能广交朋友,给人带来友爱,为社会增添和谐,就能享受到社会特有的友情与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人因话不得体,伤害了亲友,得罪了同志,甚至有些人因言语失误,结怨结仇,操刀动斧,酿成生活悲剧。
交谈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善于同有思想、有修养的人交谈,就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就是对交谈意义深刻的总结。英国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可见,广泛地交谈可以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增强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掌握交谈的礼仪要求、提高交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交谈的规范
(一)真诚坦率的原则
真诚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交谈的原则。交谈双方态度要认真、诚恳,有了直率诚笃,才能有融洽的交谈环境,才能奠定交谈成功的基础。认真对待交谈的主题,坦诚相见,直抒胸臆,不躲不藏,明明白白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出自肺腑的语言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真心实意的交流是自信的结果,是信任人的表现,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激起对方感情的共鸣,交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互相尊重的原则
交谈是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是双向活动。要取得满意的交谈效果,就必须顾及对方的心理需求。交谈中,来自对方的尊重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交谈双方无论地位高低,年纪大小,或长辈晚辈,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切不可盛气凌人、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所以,谈话时,要把对方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在心理上、用词上、语调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尽量使用礼貌语,谈到自己时要谦虚,谈到对方时要尊重。恰当地运用敬语和自谦语,可以显示个人的修养、风度和礼貌,有助于交谈的成功。
三、交谈的技巧
(一)言之有物
交谈的双方都想通过交谈,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因此,交谈要有观点、有内容、有内涵、有思想,而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交谈是不会受人欢迎的。没有材料做根据,没有事实做依凭,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的、乏味的。我们在交谈时,要明确地把话说出来,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输送到对方的大脑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恰当地揭示客观事理,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根据讲话的主题和中心设计讲话的次序,安排讲话的层次,即交谈要有逻辑性、科学性。“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刘勰《文心雕龙》)有些人讲话,一段话没有中心,语言支离破碎,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讲,言不及义,不知所云。所以,交谈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思路要清晰,内容有条理,布局要合理。
(三)言之有礼
交谈时要讲究礼节礼貌。知礼会为你的交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讲话者,态度要谦逊,语气要友好,内容要适宜,语言要文明;听话者,要认真倾听,不要做其他事情。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信任、亲切、友善的交谈气氛,为交谈获得成功奠定基础。
四、交谈常用的谦敬语
谦敬语是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表示谦虚、尊敬的礼貌用语,也称客套话。
谦敬语的运用十分普遍,它可以说是社交中的润滑剂、粘合剂,能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噪音”,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并产生亲和力,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可以使初次见面的人很快亲近起来;请求别人时,可使人乐于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发生不愉快时,可以避免冲突,得到谅解;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服务工作中,可以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受;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掌握使用客套话的艺术,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场合。
交谈常用的谦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谦敬称呼用语
称呼尊长可用老先生、老同志、老师傅、老领导、老首长、老伯、大叔、大娘等。
称呼平辈可用老兄、老弟、先生、女士、小姐、贤弟、贤妹等。
自谦可以用鄙人、在下、愚兄、晚生等。
(二)事物谦敬用语
称姓名敬辞可用贵姓、尊姓大名、尊讳、芳名(对女性)等。
称年龄敬辞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尊庚、芳龄(对女性)等。住处可用府上、尊寓、尊府等。
见解可用高见、高论等。
身体可用贵体、玉体等。
自谦辞:
称姓名——草字、敝姓等。
称朋友——敝友等。
称住处——寒舍、舍下、蓬荜等。
称见解——愚见、拙见等。
称年龄——虚度××。
(三)谦敬祈使用语
请人提供方便、帮助——借光、劳驾、有劳、劳神、费心、操心等。
托人办事——拜托。
麻烦或打断别人——打扰。
求人解答——请问。
劝告别人——奉劝。
请别人——请大驾光临、欢迎光临、恭候光临。
请别人不要送一一请留步。
请别人提意见——请指教、请赐教。
请别人原谅——请包涵、请海涵。
(四)谦敬欢迎用语。
欢迎顾客——欢迎光顾、敬请惠顾。
欢迎客人——欢迎光临。
初次见面——久仰、久仰大名。
许多时未见——久违。
访问——拜访、拜望、拜见、拜谒。
没有亲自迎接——失迎、有失远迎。
自责不周——失敬。
拜别——告辞、拜辞。
送别——请留步、请回、不必远送。
中途辞别——失陪。
(五)其他谦敬用语
归还这东西——奉还。
赠送东西——奉送。
陪伴——奉陪。
祝贺——恭贺。
请对方宽容——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