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当的时候或自己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复述重点,让领导再次确定指示的内容和目的,特别是时间、地点和金额方面。
听完领导的指示后,要问明工作完成的时间期限,如果领导无法提出,则自己要主动提出,说明完成的时间,不要让自己到最后太被动。
不管上级的态度和语气如何,自己一定要面带笑容,保持冷静,决不要和领导发生冲突。
离开上级办公室的时候,要注意礼貌。记住要说:“请问还有什么指示?”或“我知道了,我马上去办。”等礼貌用语。
在多次接受指示的过程中,要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上级领导的默契沟通,奠定成为领导得力助手的基础。
(二)不理解指示时的礼仪
对于还不十分熟悉的领导或下属,难免有沟通上的困难,有时无法达到默契。这时,与其错误领会领导的意图,导致工作上的失误,或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还不如学会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指示中的疑问。
上级传达指示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裕,态度从容,可以请领导再复述一遍不明确的地方,甚至可以要求深入说明。若时间紧迫,情况危急,切记要以坚定的口气,将重点自己复述一遍,请上级再次核实。
如果上级传达问题时,习惯含糊,那么自己要学会适应,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好记录,其中有任何一项不明,都要问清楚。
若是在公共场合中,或有外人在座而情况又比较紧急,那么,最好就不要再问,使上级难堪或不耐烦。这时候,可以自己运用联想和平时养成的对于领导的默契理解,让领导自己修正或补充说明指示。比如,若领导在与客人谈话时,只告诉你,“把资料拿来”,这时,我们可以随意拿一份资料,然后询问:“是这一份吗?”领导自然会进一步告诉你,“不是,是用黄色牛皮纸装的,放在我办公室抽屉第一格最上面的”。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又不会导致领导的不满。
(三)指示不妥时,也要礼貌对待
领导也是人,难免有指示不恰当之处。这时候,提出修正案是下属的职责和义务,只要是意见正确,理由充足,就不怕领导一时的不高兴。但同样要注意方式和礼貌。
要心存体谅,切不可幸灾乐祸,借机抬高自己。切勿说如下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如“看吧,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或“早知道按照我的意见去办,就不会这样了”等语言。
自己提出修正意见时,口气要平和,要以商量的口吻,态度要诚恳。可以这样说:“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些看法”,表达完意见以后,要记住说:“请参考一下,好吗?”
如果领导主动征求意见,表达时条理要分明,如果领导找我们商量协调,切忌不要借机坚持己见或大放厥词。
如果领导特别习惯找你做事,指示时职权不明,使你必须常常中断手中的工作,这时候,也不能拉下脸。可以客气地说:“我正忙着处理某件事,待会儿再跟您报告,好吗?”以同样的方式多用几次,自然会改善这种随时召唤的情况。
如果领导一时失察,询问本不属于你分内的事情,可以礼貌告知:“这件事我知道有限,某某人正处理这件事,请您问他好吗?”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领导对下属的工作范围都了如指掌,而且也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泾渭分明,大家要互相体谅,在工作繁忙之时,互相帮助,自然能和谐相处。
(四)接受指示时的忌讳
切忌面无表情,漠不关心,这样自然降低了说话人的兴致。
切忌闪烁其词,表示心神不定,心胸不坦荡。
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东摇西荡或把玩东西。
切忌打哈欠,精神不佳或表示不耐烦。
切忌对领导直呼其名,不管你与领导的个人关系如何,在公司中,仍要保持公司礼仪。
切忌常找理由说“对不起”。若经常犯错,一旦犯错就说“对不起”,会让领导觉得你不负责任,没有工作热情。
切忌随便找借口,对于高难度或复杂的工作推三阻四,或指派他人代为完成,很容易给人不负责任的印象。出了差错就指责别人,更是无法成就大事业。
三、同事间的礼仪
(一)和睦相处,平等对待
友好相处的愿望是建立良好交际关系的基础,因为事业都要靠大家共同去办,必须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密切合作,气氛才能和谐一致。
首先,互相信任、真诚相待。
信任,是搞好同事关系的前提,彼此都有一种安全感,这也是减少误会的基础。在同事之间,心胸狭窄,打击报复,开恶意的玩笑,捉弄他人或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都是不礼貌的,是十分失礼的。造谣中伤或采取低劣的手段伤害别人的人最终是害人害己,自食其果的。对于同事中个别的不懂礼貌或文化素养低而传播的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是不听、不信、不传。
其次,情同手足、互相体谅。
同事之间,将心比心,是形成融洽关系的重要保证。遇到困难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是很有亲近效应的。而且,人各有志,每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兴趣不同,因此,就要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处处体谅别人,这是避免不愉快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相体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再次,入乡随俗、保持一致。
由于同事是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相处的,因此,我们应自觉地融入这个集体。不论是服饰仪表,还是言谈举止都最好与同事保持一致,不要让自己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游离于环境之外。
最后,还要注意,对待职务不同、年龄不一、经历各异的同事,都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为人正派,不计得失,以使别人都愿意与你为伴。
(二)尊重同事,不干预他人的私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的需求,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学会肯定别人,这有助于你与同事更好地交往。对待同事,应该热情、主动,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加深了解。同时,同事之间,尤其是在同一办公室办公的同事之间,在众目睽睽之下处理个人隐私的事,这是大多数人所不愿意的。因此,巧妙地学会回避、躲避就成了同事礼仪的重要相处之道,注意从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尊重同事的个人空间。具体要从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不偷窥别人办公
看到同事写东西,或阅读书信,不论熟悉与否,最好“躲避”,需要从旁边走过时,也不要离得太近,更不能用眼睛的余光去“窥视”。同事在办公,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去打扰别人,也不要随意询问,以免打断人家的思路,或造成尴尬的局面。
2.不插手他人分管的工作
在工作繁忙之时,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不要越过同事的职权范围加以干预或揽事,也不要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
3.不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或擅自借用他人的办公用品在单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如办公桌、书柜等。不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这是一种文明,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规矩。即使要找东西,也请他本人代找。如需要借用别人的东西,应事先打个招呼。确实需要找某种东西,而主人又不在,事后要向其说明情况,并致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记得及时归还,并不要随意转借4.不打听、传播同事的私人秘密,不干预他人的私事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因此,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谈别人不愿公开的事情是不道德的。猜测、打听同事的隐私,以同事隐私为谈资,是很容易破坏正常的同事关系的。碰到陌生人找同事谈话,如有可能,最好避开,让别人方便。即使无法离开,最好也不要有意去偷听。
总之,同事之间,既不能格格不入,又不能完全不分你我。
(三)避免嫉妒
同事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同事之间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是同事之间友好相处的障碍。嫉妒心盛行的地方,同事关系一定紧张,必定影响工作,也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发展。对于克服嫉妒心理,要从几个方面努力:
1.正确对待别人的嫉妒
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或得到提升、领导嘉奖时,你便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嫉妒。首先,你要冷静对待,理解同事们的这种心理,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要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是用工作来回答别人。其次,要学会分析别人的嫉妒,看看风言风语是怎样产生的,即使毫无根据,也完全可以引以为戒。至于别人的不服气,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再次,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化解这种嫉妒。适当的方式可以是示弱,比如,在适当的时候向同事们展示自己的弱点、短处、苦衷和不如意的地方,从而使处于弱势的同事心理找到平衡。也可以表现为用自己的宽宏大度帮助嫉妒者,把自己的才智、工作经验等传授给他们,变嫉妒为共同前进的动力。
2.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当你因同事的工作成就超过自己而感到苦恼或痛苦时,应理智分析,克服这种感情,使自己解脱,不要把嫉妒演绎成为对同事的敌视和冷漠。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让嫉妒之火煎熬自己,不如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嫉妒变成工作上进取的动力,化解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竞争意识。
四、对待下属的礼仪
作为一个领导,在与下属相处时也应该讲究礼仪。应该意识到,领导的聪明才智、远见卓识必须通过下级的积极配合、努力工作才能显示出来。一个组织的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来源于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自豪感、安全感、荣誉感等。能否使员工产生这种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相处的艺术和方法,能否让员工感到上级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所以,“善待下属”是很重要的。具体体现在:
(一)尊重下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上级只有懂得尊重员工,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尊重下级的人格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员工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所以尊重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上级领导应充分考虑到下级员工的人格,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尊重下级的意见
领导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总是有限的。在工作中,下级往往处于第一线,对具体的工作情况有时更加熟悉,资料的掌握也更丰富,所以,为避免指挥不当,应尊重下级的意见。
3.尊重下级的职权
适当的放权,尊重其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处理问题,是发挥下级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在下级有失误时,应体谅和尽量给予帮助。
4.尊重下级的劳动成果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一定的成就,都希望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作为上级,应该尊重其劳动成果,充分肯定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提高下级的工作信心,激励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信任下属
以身作则。这应该成为指挥者、管理者的信念。以身作则是对下级的鼓舞和无声的指挥。
与人为善。领导者不仅要知人所短,更应该善于见人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者应该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容人之过,见人所长。
用人不疑。要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就必须用人所长,用人不疑。上级对下级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智慧,使其更好地行使权力和职责,做好工作。
(三)帮助下属
对下级的关心,还体现在对下级的帮助上。
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因为个人的才能、个性各异,所以,在安排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性质要求,恰到好处地安排合适的人选,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级领导要根据不同专业、特长、技能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
其次,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上级给下级分配任务,提出要求时,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这样才能比较客观,避免给员工出难题。
再其次,多沟通,多协调。通过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消除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之间在利益、观点、态度等多方面的矛盾,使行动上下一致,也使员工感到在组织中有保障,有安全感,因而安心为组织工作,最终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最后,还要注意关心下级的个人前途发展。让员工感到在组织中工作有奔头,而且永远不会停步。一位好的领导对于自己下属的提升、继续培训、进修、深造等应有一系列的安排。
(四)赏罚分明、承担责任
赏罚分明体现出实事求是、标准统一、不徇私情、铁面无私的工作作风。对工作出色的员工适当的表扬是鼓励。及时指出错误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误,也是对员工负责的表现。同时,作为上级领导,当出现责任事故的时候,更要学会为下级分担责任,敢于分担责任的领导在员工的眼里是有宽容心,值得信任的领导,会更加受到下级的敬重的。
办公室个人形象礼仪
一、给同事留下好印象
印象的好坏,往往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决定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在办公室中长期相处的同事来说,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更透彻,因此,惟有“由内而外,表里如一”的表现,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保持身心健康平衡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要尽量单纯,安分守节。
自然流露信心与个性。多充实自己、了解自己,不盲从。
态度从容诚恳,礼貌周到。
神情优雅,不急躁。
穿着打扮应配合企业文化和场合。穿着要把握“简单、大方、得体”的原则;化妆要淡雅、干净明朗。
熟悉各种礼仪,进退有节。
灵活运用谈话技巧、语调和表情,谈话应对得体。
良好的印象不仅来自于得体的打扮,适度的礼节,谈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自重以及尊重他人的气度,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也是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必要条件。
二、办公室礼貌用语
(一)对他人用敬称
对方公司,可以称“贵公司”或“贵单位”。
宾客可以用普遍的尊称:“您”、“×先生”、“×小姐”。
对对方家人的称呼,可以为:“您的夫人”、“您家小姐”等。
对对方家庭可以称“贵宅”、“府上”。
对老师、学者、专家可以一律尊称“老师”或“教授”。
对大众肯定的学者专家,可以称“先生”或“老师”,即使是女性,也可以尊称为“先生”。
对于老干部、老学者,我们可以用“姓氏+老”的尊称。
(二)对自己用谦称
对自己公司可以用“弊公司”、“本公司”、“本店”或“我们”。
对公司同仁可称“×经理”、“×科长”、“×书记”、“×主任”等尊称。因为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中,交际双方都热衷于职务的称谓。
平时要留意人事变动,头衔的更替,应立即改变称呼,并且告诉其他有关同事。
三、请同事帮忙的礼节
请求别人帮忙,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心情和当时的状况,同时怀着不强求的心态,才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引发不满情绪。
在请别人帮忙时,要充分了解自己请别人帮忙的内容和对象是否得当。如果只是一件简单的公事,可以直截了当请他帮忙。但如果是跨部门的合作,一定要请示自己的上司,由上司裁决后再处理。如果是私事,一定要考虑是否让对方为难,对方是否便当,不要增加对方的负担,甚至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请帮忙的内容要说明清楚,最好是写在纸上,把人、事、时、地、物及相关资料,如电话、地址等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