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现代生活百科
45109600000034

第34章 着装指南(4)

在16世纪,整个欧洲大陆欣赏西班牙宫廷服,这种服装款式在男女服装中都有夸张装饰的衬垫物。女服上身呈倒三角形,裙子是用轮骨撑起来的圆锥体。衣领特别硬,又高又宽,为使领上衣裙挺括,不得不插入铁丝。过高过硬的衣领,竟然影响到主人低头喝汤,最后只得有意加长汤匙柄来解决矛盾。

到了18世纪,欧洲妇女开始喜爱细腰身大下摆裙服,这种被称作“洛可可”款式的裙子是用金属作骨架,穿上后活动极不方便。

(二)民族性

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使不同民族服饰出现明显差异,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

中国哈尼族叶车系妇女以多衣为美,在节日里,叶车妇女要穿7件外衣,1件内衣之外,还要加7件“中衣”。加上她们偏爱青色、蓝色,使穿着者满身青蓝相间,层层叠叠,随同她们头上、外衣上的银泡、银链、银珠摆动,全身叮叮当当,闪闪发光。

汉族妇女现在穿的旗袍始源于满族古老的旗装,旗装传入汉族已经作了很大的改动,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在满族聚居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旗装的特色:一是高领;二是箭袖,在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园形袖头,俗称“马蹄袖”;三是在袍下摆前后左右四面开襟,襟高至膝,腰带一束,不仅紧衣保暖还在前襟自然形成“口袋”,可盛装物品。

服饰审美标准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使相同时代和民族的人的审美标准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性。然而这仅仅是相对而言,一旦改成从历史纵向和民族之间审视问题,比较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时,这种同一时代和民族内部的一致性,恰恰反映了它与另一个时代和民族之间的变动性,表现出服饰审美标准的客观与主观、稳定与变化的二重性质。

服饰审美标准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特征以外,还有一个附属特征,即人体美参照系特征。相同时期的美人标准往往有严格的规定,从身高、体形、肌肉、五官到肤色,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就要运用美容、服饰装扮手段,设法向标准靠拢才确认为美人。

中国战国时期的辞赋家宋玉,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说:“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说明人体审美和其它事物一样,过犹不及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一点,但不能太高;体形要苗条一点,又不能太瘦;脸蛋要白,但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以身高为例,中国男女平均身高(见表2—1)就不能和欧美人持一个标准。法国第一届健美小姐比赛,中奖的是一位22岁芳龄的安东妮小姐,她的身高1.76米,体重62公斤,胸围85厘米,腰围62厘米,臀围92厘米。假如原封不动地将这个身体条件搬到中国作为选美标准,能够问鼎者恐怕是寥寥无几了。

表2—1中国成年男女平均身高(米)

┏━━━━━━━━━┳━━━━━━━━━┳━━━━━━━━━┳━━━━━━━━━┳━━━━━━━━━┓┃新石器时期┃战国┃隋、唐、宋、明┃1979年┃预测一百年后┃┣━━━━┳━━━━╋━━━━┳━━━━╋━━━━┳━━━━╋━━━━┳━━━━╋━━━━┳━━━━┫┃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65┃1.54┃1.67┃1.55┃1.66┃1.56┃1.70┃1.59┃1.83┃1.70┃┗━━━━┻━━━━┻━━━━┻━━━━┻━━━━┻━━━━┻━━━━┻━━━━┻━━━━┻━━━━┛尽管如此,在世界各国的选美标准上,还是有许多共同要求。譬如,以女性美标准讲,要求五官端正、肤色滋润,体形匀称、比例协调,肌肉丰满、富有娇柔妩媚的女性美,这些则是不分地区、不论国籍的共同要求,反映了人体审美上的统一性特点。

因此,一定时期的人体审美标准,对人们服饰审美标准上的客观化有重要影响,它是服饰和美容设计上的重要参照指标。

人们的服饰审美标准总是随时间、地点、甚至人物的心态不同而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变化总是在当时条件下,由时代性、民族性和人体审美标准所制约的,在一定范围内作相对运动,并且这种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它便是服饰审美标准中的整合审美规律、移情想象规律、直觉体验规律。

二、服饰审美活动的规律

(一)整合审美规律

服饰审美是人对一种包括人体、色彩、比例以及情景因素在内的整合表现、整合欣赏的活动。服饰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恰到好处的比例,赏心悦目的色彩,与环境协调的款式以及主体相应的心境,能够组成和谐协调的画面整体。它不仅引起人的视觉注意,而且打动人的心灵,激起人们意象中的共鸣,心醉神迷地作出回味无穷的追究。

服饰整合表现和整合欣赏一般围绕人体审美条件展开。就衣袖来说,它只是衣服的某个局部。从欣赏者角度,他把握衣袖质量却总是从标准人体出发,将衣袖和整件衣服联系起来进行评价,作出判断。

衣袖的表现也是这样,高明的服装设计师除了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手臂长度外,设计中还想方设法使其向理论尺寸靠拢,确定符合美学要求的袖长尺寸。理论尺寸是根据人体标准确定的带有理想化意义的一个长度。此外设计师还要考虑袖与肩、袖与领、袖与身体的整体配合,巧妙地修整可能出现的各种身体条件上的缺陷。

例如,平肩的人,要防止垫肩过厚引起“冲肩”现象。在视觉整合中,冲肩要缩短头颈。两肩上冲,头颈缩在衣领里的样子,非常难看。如果是塌肩,则要加厚垫肩,使衣肩保持基本水平略有下垂的状态,这就属于正常肩的效果。

整合表现能力是服装设计师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有赖于他的观察、分析、想象和直觉体验能力的发展。设计师创造的最具神韵的服饰款式,总是最生动地体现顾客的个性特点,同时也浸透和凝聚了设计师自己的灵感体验,使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正如服装设计师K·迪奥尔所说:“我所到之处,床上、洗浴间、餐桌旁、车中、街头、灯下,不分昼夜,我都在不停地设计。在床上、洗浴间,我感到灵感特别好,因为似乎已忘记自身的存在,心驰神往。”不难看出设计师在灵感高峰时,始终在设计媒介原型和某个具体人物形象之间保持着联络桥梁,这便是服饰审美标准中的移情想象现象。

(二)移情想象规律

日本高等女子大学《服饰美学》课教师板仓寿郎认为:对服饰或服装的问题,只有探讨它与人们相互作用方面,才能最终得到满意的答复。其实,何止是对服饰、服装,凡是艺术创造、艺术欣赏无不是人与物、情与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服饰审美标准中的移情想象规律,就是人和服饰相互作用,运用人的心理想象功能,表达服饰情感内涵的心理现象。

罗马新柏拉图派的创始人普洛丁曾经说过:“一座石头的雕塑之所以是美的,并不因为它是一块石头,而是因为艺术家赋予了它一种美的‘理式’,美的理式是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的,这件作品美的程度就是这块石头被艺术家的心灵所降伏的程度。”苏联心理学家П·C·维果茨基则指出:“艺术是情感的社会技术”。一幅不曾裁剪过的布料看作是未曾雕塑过的材料,衣服则是服装设计师所创作的艺术品,那么该艺术品的魅力就只有依靠人们的情感来作出表达,反映服装的美学价值。

试想,一群少男少女带着他们天生丽质的青春活力,在五光十色的灯光变换之中,面带微笑,向你徐徐走来;当他们时而洒脱风流,时而雍容华贵,时而又轻松活泼在你面前转身亮相的时候,谁还会怀疑服饰艺术的感人力量,谁又能超脱现实置身于这情景之外,难怪著名美学家李普斯直言不讳地指出:美的本质不过是在对象之中观照自己的情感,审美模仿是一个移情于物的过程,美感经验不过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同情感。一言以蔽之,它是服饰以其线条、色彩、造型的特殊魅力,唤起了人们的记忆表象,通过记忆表象和眼前视觉感知的结合和改组,想象出服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各具特色的生活情景,并将自己引入其中,亲身体验,从而获取审美体验的愉悦和感受。

简言之,表象是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因眼前另外事物或情景的触动,使其再现形象并参与当前心理活动的现象。表象具有直观生动和概括的性质,想象中的表象更受主体先验经验的制约,接受加工,表现创造和再造的能力。当读者诵吟“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时,不光是见到了云、月、花、影的静态事物,同时还见到破、来、弄这些动态情景,并和读者心理深层的情感发生共鸣、谐振,使原来的表象犹如插上了翅膀,在不受限制的想象的时空里“天马行空”,自由往来。在读者意象里变化出一连串新颖的蕴含读者追思、感叹、期望在内的新意境。这时一件衣服,也就从它原有的意义上引伸出去,同人的言行、品质、修养、职业联系起来,使其获得生命,充满活力乃至飞腾远游,这便是服饰移情想象之中的全部心理过程。

(三)直觉体验规律

人在服饰审美中对一件服饰的感知和理解,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冷静的、思考型的静观审视。审视者割断了眼前感知事物和自己内部情感的种种牵绊,以全部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服饰的面料、色彩、造型、结构、性能、用途、经济、价格等等,从逻辑关系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审美获得了一种“无我”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中的情感活动在理智的严密控制之下,显得相当的平稳和变化缓慢,静静地为理智分析无声地奉献着。另一种则是动情的、置身于其中的“动观”审视。在这里,他放纵地听任自己的整个身心自由地介入情景,忘情地扮演着各种角色,充分使用想象的心理功能,尽情享受审美中的各种快感和体验。前文中移情想象的过程,就属于这类活动。

除了以上两类审美审视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直觉体验审视。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一见钟情”,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女初次相见,凭着心理上的体验认定:他(她)就是我的意中人!从而缔结了美好的姻缘。偶然经过一家商店,突然遇到一个人,店里挂着的衣服或这个人身上的打扮,不知什么原因产生一种神秘的召唤力量,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人的整个身心,这便是所谓的直觉审美体验。

直觉审美体验具有直接性、自动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表现上还具有不告而至、转瞬即逝的时间特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它立下了赫赫功勋,科学家的发明、艺术家的创作都曾借助于直觉力量,为人类留下永远闪光的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直觉体验一方面以它的力量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关注,另一方面又以它的神秘莫测,使人难以捉摸。其实它是一种越过逻辑推理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以人们厚实的生活经历,丰富渊博的科学知识,艰苦辛勤的长期思索作为基础,在某一事物启发作用下的豁然开朗的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直觉体验能力是每一位优秀服装设计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服饰审美能力决定了每个人的审美需求条件和他所选择的审美标准。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它对一件服装不会只是出现纯粹的认知反应,在他那儿,衣服有可能成为颤动心灵的一种传递物,经过它能够折射出人性和人情的光芒,甚至,于通过衣服去洞悉世情、了解人生。这种能力和服饰创作者、欣赏者的人生阅历、知识经验有着重要的关系。正如鲁迅在《(绎花洞主)小引》中所说的那样,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面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对同样的一件衣服会作出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这一切使服饰美感活动中充满了一种永远神秘的色彩,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在该领域中探索不止。

第三讲男人的着装技巧

使服饰与场合相协调

真正有修养的管理人员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他必须以不同的面貌和身份出现,服饰也必须相应改变。

运用你的服饰去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

如果你是过于乏味的人,你可以仅仅通过使服饰漂亮一些来让自己更富于生气;如果你过于浮华,你也可以通过穿上尽可能传统的服饰来压低自己的形象;如果你的外表与你的职位相比显得过于年轻,你可以按照年长人的方式穿着;如果你的行业中绝大部分是比你年轻的人,你可以穿上欧式西装、系上图案鲜明的领带,以完全改变自己的形象。

一、永远把服饰当作一种工具

我们应当把“永远把服饰当作一种工具”这种思想应用在特定的场合中。为了把这种思想应用在特定的场合中,一位普通管理人员的一周是这样划分的:星期一,他呈见总经理或董事会主席,在这一天,他穿得极富于权威性并且极传统。星期二,他与部门主管碰头,其服饰与前一天大致相同。星期三,他和自己的职员打交道,为了维护自己与这些人的工作关系,他稍微柔化一下自己的仪表,穿上些颜色较浅、对比不那么强烈、不具有高度权威感的衣服。星期四,他要去会见另一家大公司的一位经理,他的服饰与将要会见的人相当。星期五,他去见一家小公司的经理,由于他不想压倒该人(或者像他公司中人人都认为的那样,穿着传统型的旧派服饰),他又把外表柔下来,使衣着色彩浅淡一些并系上一条涡旋纹图案领带。

这位经理的确是在把服饰作为一种手段,尽管他对服饰只做了一些微妙的调整,但是它会极大地影响自己和与之接触的人的心理关系。

二、参加公司会议时的仪表

平常在办公室可穿衬衣、打领带,但参加公司正式会议时一定要穿上西装。

如果在会议中发言或是承担比较重要的角色,应着深色系。相反,着柔和色系。

将要用的发言稿或其它资料整理好。资料一定要做得专业(用专业的纸、文件夹等)。

准备一个记事本,别人发言时,注意听,重要的可以做些笔记(这是对别人表示的一种尊重)。不要随便拿纸头、废纸记东西。

别人讲话时,不要看天花板或是窗子。包容是一个成功职业男士应具备的性格。

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都不要“躺”坐在椅子上,或是一只手支住头,甚至两只手臂架在桌子上。最好自然坐直,两只手自然放在腿上或桌上。

如果当天的议题中,有自己的反对派,尽量不要坐在他的对面。

讨论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每次会议中都听不到你的声音,那你参加会议的机会可能就会越来越少了。

发言时,语言应简单、明确,切忌一个人讲起来没完没了。讲话时,尽量与大家有眼神的交流。看对方时要自信,眼神不要游离。

提出不同意见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要急于打断对方的发言,也不要用比较激烈的言词,提出反对意见时,语调要平和、准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特别是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时,如果你反对,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用不屑一顾的神情,或是皱眉头等动作来表达你的情绪。这都是不成熟、非职业的做法。

三、讲演时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