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混合光在室内外摄影中都常用,例如我们在第七章中所讲过的用电子闪光灯作为辅助闪光照明以降低被摄体的反差或提高被摄体的反差的照明方法,就是一种自然光与人工光进行混合照明的,另外,在室内利用自然光照明时,除用电子闪光灯进行辅助光照明之外,还可用白炽灯、聚光灯、碘钨灯等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在利用自然光与人工光混合的照明中,可用自然光作为主光照明,也可以用人工光作为主光照明,这要根据拍摄时自然光的照明效果和摄影构思的要求来确定。
2不同色温光源相混合
这种混合光包括了自然光与人工光之间不同色温的混合和不同色温的人工光之间的混合。例如早晚的太阳光色温很低,通常在3000K左右,在使用色温为5500K的电子闪光灯作为辅助光照明时,就形成了不同色温的光源的混合;在室内色温为5500K左右的自然光照明下,加用色温为3000K左右的钨丝灯照明,也形成了不同色温的光源的混合;在夜间的街道上,各种霓虹灯光,从商店门窗射出的室内照明灯光,街道上奔驰的各种汽车的灯光,它们的色温均不相同,这些灯光交织在一起也形成了不同色温的混合光;在室内低色温的照明光与电子闪光的光源相混合,也形成了不同色温的混合光。在黑白摄影中,不同色温的混合光照明,一般来说其影响并不太大,可不作调整。但对于彩色摄影来说,就必须进行调整,否则由于光源色温的不平衡,就会造成后期无法进行校正的偏色问题,拍摄时的校正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使用的彩色感光片的选配,例如在低色温为主要的照明条件下,以电子闪光灯作为主光或辅助光照明时,宜选用灯光型彩色胶卷;在色温为5500K左右的高色温为主要的照明条件下,用色温为3200K左右的灯光照明时,宜选用日光型彩色胶卷。二是配用色温转换滤光片。在使用灯光型彩色胶片以电子闪光灯与低色温的光源相混合时,应在电子闪光灯前加用琥珀色的降低光源色温滤光片,以降低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使其与其它的低色温光源和灯光型彩色感光片的色温相平衡。在使用日光型彩色感光片以色温为3000K左右的钨丝灯与高色温的照明光源相配合时,应在钨丝灯的灯前加用深蓝色的色温转换滤光片,以提高钨丝灯的色温,使其与高色温照明光源和日光型彩色感光片的标定色温相平衡。三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其光源的色温无法进行人为的调节,应根据总的光源色温的情况而选择彩色感光片或在照相机镜头前用提高光源色温或降低光源色温的色温转换滤光镜。
光线的性质、光位与
光型在摄影中的运用
一、不同性质的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光源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光源所发射出的光具有不同的性质。既使是相同的光源由于在发射之后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性质。在摄影创作中所说的直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就是按光线的特殊性质来划分的。
1直射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从具有能发射方向性很强、照度很高的光源的光不受阻挡地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就形成了直射光的照明效果,如自然光中的太阳光,人工光中的聚光灯、碘钨灯、电子闪光灯等,都能发射出直射光。被摄体在直射光的照明下,其立体感强,投影浓重,光比大,照片的影调反差大。由于直射光的光质硬,所以,拍摄出的画面影像鲜明有力。利用直射光拍摄人像时,能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的刚毅性格;在拍摄风光照片时能展示被摄景物很强的立体感、空间感,其影调层次分明。直射光有时用作主光照明,有时用作轮廓光照明,有时用作辅助光照明。直射的太阳光线的强弱受到一年四季中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天之中时刻的影响。在季节中,夏天直射的太阳光最强,春、秋两季次之,冬季的最弱;一天之中,中午的直射太阳光最强,上午和下午的次之,早晚的最弱。此外还受到海拨高度和纬度的影响。人工光源直射光的强度受到本身发光功率大小的影响和照明距离的影响。
2散射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当照明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被具有一定密度的介质遮挡之后,使之柔化,再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如被云雾遮挡的太阳光,透过柔光片、柔光纱的电子闪光灯、碘钨灯、聚光灯的光线,以及乳白灯泡、磨砂灯泡等等都可以使光线柔化,呈散射的状态对被摄体进行照明。这种光线具有方向性不明显,光质柔和等特点,被摄体在这种光线的照明下,其光比小,拍摄出来的照片影调层次丰富,反差较小,质感较强,但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如直射光照明时强。散射光照明拍摄人像照片时,适合于拍摄具有细腻质感的高调人像照片和宜于表现少女和儿童;但在拍摄时应注意对画面反差的控制,可用闪光灯来作提高反差的照明,使被摄体更具立体效果。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其被摄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都不强,可采用适当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冲洗方法加工,以提高画面影像的反差。
3反射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由于物体对光线具有吸收和反射的性质,同时,不同的物体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强,有的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弱,但无论任何物体,都不能对光线全部吸收和全部反射。物体表面结构的不同,其反射光线的性质各异,镜面物体对光线的反射为定向反射,反射出的光线具有直射光的性质,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出的光线为漫反射,具有散射光的性质。所以,在摄影创作中,对反射光的运用取决于反光物体的反射光线的性质和能力。
在摄影中,被摄主体除受光源的直接照明之外,常常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物体的反射光的照明,由于环境物体反射光的照明,使被摄体的光比缩小了,明暗层次丰富了,画面的反差得到了控制,所以,在摄影创作中,要充分地利用环境物体的反射光对被摄主体的照明,有的照片,由于环境物体反射光对被摄主体的照明,使被摄主体暗部的影纹层次得到了表现,缩小了明暗反差。
除了利用环境物体的反射光对被摄主体的暗部进行照明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反光工具进行反光照明,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是反光板。反光板在自然光照明和人工光照明中都可以使用,在使用反光板照明时,应注意反光板的距离和反光角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反光伞,反光伞多用于室内闪光灯照明,反光伞有白色尼龙反光伞和银色反光伞两种。白色尼龙反光伞所反射出的光线柔和,具有散射光的性质;银色反光伞反射出的光线较硬,具有直射光的性质。
二、不同光位的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在摄影中根据光源所处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来分,可分为正面光、前侧光、侧逆光、逆光、高位光、顶光和脚光等多种。
1正面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正面光是指从照相机的位置正对着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线。被摄体在这种光位光线的照明下,其正面受光均匀,光比小、立体感较差、质感不强、画面的反差较小,所以,在拍摄高调照片时,多采用这种光位的光线进行照明。在使用正面光照明时,应注意被摄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使所拍摄出的照片有足够的反差。在正面光照明中,高位的正面光照明是拍摄女性肖像照片较为理想的光位,这种光位常常能在被摄者的鼻下产生一种类似蝴蝶的阴影,摄影上称这种用光为“蝴蝶光”。
2前侧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光源位于照相机镜头左侧或右侧45°角左右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就构成了前侧光照明的效果。被摄体在前侧光的照明下,大部分受光平均亮度低于正面光照明,其光比适中,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都很强,所以,是摄影创作常用的一种照明光位。其中的高位前侧光用得最为普遍,因为这种光位是利用上午和下午的太阳光照明的最理想照明角度,特别是在人像摄影中用得最多,其照明效果很好。
3侧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当光源位于照相机左侧或右侧并与镜头的主光轴构成90°角的方向对被摄体照明时,便形成了侧光光位。被摄体在侧光照明下,一部分受光,另一部分处在阴影中,平均亮度低于前侧光照明,其光比大,立体感强,投影明显,影调富有变化,质感强。侧光照明拍摄人像照片,一般来说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物的一侧脸亮,一侧脸暗的画面效果往往不被常人所接受,但是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出一种具有创意的戏剧性效果。
4侧逆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光源位于被摄体的侧后方,与照相机镜头的主光轴构成135°左右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一种光位,被摄体在这种光位的光线照明下,受光面积较小,平均亮度低于侧光照明,其投影和阴影明显,光比大,反差强烈,质感很强,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被摄体的轮廓特征。在人像摄影中,利用侧逆光照明,应注意对人物的阴影部分加用辅助光照明,以提高暗部的亮度,缩小光比。
5逆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光源从被摄体的后方并与照相机的主光轴构成180°角左右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只有小部分受光,其亮度低于其它所有的光位。因为被摄体处在阴影之中,所以其质感和影调层次都得不到准确的表达,因此,在选择逆光照明时,应对被摄体的暗部加用适当的补光照明,以提高其暗部的亮度,但加用补光的强度不可大于逆光的强度,否则失去了逆光照明效果。如果不加补光照明,则只能拍摄出具有剪影效果的照片。
6顶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光线从上向下垂直的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并与照相机镜头构成90°角时,这就是顶光照明。被摄体在顶光照明下,上部明亮,下部阴暗,所以在人像摄影中和风光摄影中单纯用顶光照明的不多见。
7脚光在摄影中的运用
当光源位于被摄体下方30°以下时,便构成了脚光照明。被摄体在脚光的照明下,上暗下亮,画面反差强烈,如图8-26所示。脚光在自然光中很少见,在摄影中常常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不单独使用脚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