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长寿,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目标。今天,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渴望自己长命百岁、无病无灾,希望能够拥有一副好的身体去的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各类疾病层出不穷。再加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人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精神过于紧张与身体过于劳累在不断的侵噬着我们的健康。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面对“四十岁前用健康换金钱,四十岁后用金钱买健康”的叹息声,学会爱惜与保养自己的身体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人类的进化已经充分表明了,我们的祖先能够立足于这个世界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学会用养生的方法来强健体魄、长命百岁,以求更好地生活于这个世上则是我们的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抱着“人定胜天”的信念在与大自然的那些妖魔鬼怪、虎豹鱼虫的斗争中,创造了各种原始的生存方式,谈养生,生存是首要的,老祖先们可能不会想到养生二字,但是,让自己健康地生存于这个世上,也可以算做养生学的雏形了。从殷商之前到西周,人类就已经有了各种保养自己身体健康的记载,直至春秋时期,庄子则明确提出了养生这一说法: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和为一体养生就是保养健康长寿的生命。养生这门学问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保养身体的理论和方法的总和,身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感到自豪。
两汉时期汇集了前人所有养生防病智慧的《黄帝内经》横空出世,它首次从医学角度上探讨养生问题。提出了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抗衰能力;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入侵的养生思想总汇。为后世各类养生治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神农本草经》出现更加完善了养生治病体系,把药物与养生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人类对养生智慧的研究与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和细致,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各类蕴含着丰富养生智慧的传世医典不断的出现在人类的面前。从《中藏经》提出的运动养生,到《马王堆汉墓医书》谈论的房事养生;从《伤寒杂病论》提出的辨证施治以养生,到《抱朴子》所推崇的返璞归真的道家养生术;再从《养性延命录》中的吐纳引导养生术,到《食疗本草》强调的饮食养生,人类的养生之道在不断的细致与完善。
隋唐时代,养生智慧沿着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继续发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强调饮食疗,又主张药补,并列举了许多补剂的方子传于后世。
两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十分注意从发病学的角度探求养生规律,注重联系老年生理特征探求养生长寿之道。诸如《三元参赞延寿书》与“金元四大家”各自的代表之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格致余论》都把疾病与养生结合起来,在养生的同时预防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重视养生。
明清两代,传统的养生方式在先前已有的各种养生之道上加以兼收并蓄,得到了飞速发展和传播,并展现出了一种动静并重、综合调理的多元趋势。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包罗万象,汇集了各类养生之道,并着重的强调了形与神、形与体与生命有内在联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的物质基础。被进化老祖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更是丰富和发展了饮食养生的材料宝库,在饮食养生学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编者出于对传统养生智慧的了解与人们对养生之道探索的迫切需要,决定从两千年来部分传世医典入手,按时间顺序向世人展示每一代医者对人类健康与长寿作出的突出贡献。希望每一本传世医典提到的养生智慧对于世人的养生保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收录了从《黄帝内经》开始到清末《随息居饮食谱》等二十多部古名医的传世之作,从中发掘经典的养生智慧,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书中对这些名医也稍作介绍,“自古名医多长寿”,希望读者在了解他们的同时能够学习到他们的养生之道,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健康与长寿。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养生故事,增加了本书阅读的趣味性。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与编者能力的限制,书中还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望读者朋友能够指正。
养生之道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