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传世医书中的养生智慧
45129300000013

第13章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杂谈《三元参赞延寿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为元朝养生名著,李鹏飞撰,成书于1291年。全书共五卷。据作者自序说,人的寿命,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此天元、地元、人元即书题中的“三元”,若能固精气、起居常、节饮食,则可延寿。

该书卷一为《人说》、《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两章。卷二为《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卷三为《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卷四为《神仙救世却老还童真诀》。卷五为《神仙警世》。另外书中还有《阴德延寿论》与《函三为一图歌》。

全书的核心内容为“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并明确提出了“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有所忌,欲不可强,欲不可避,嗣续有方,妊娠所忌”等告诫和论述。从房事、起居、饮食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

书中卷1为房事专论,专谈与夫妻房事相关的禁忌;卷2为起居专论,论述了生活起居习惯方面的养生之道;卷3为食疗专论“饮食有度”,专谈饮食宜忌,摘取历代有关资料,分成五味、食物两部分阐述食疗注意事项。另外,还分类辑录诸家养生要语,极有参考价值。

《三元参赞延寿书》中的养生智慧

爱憎伤神,知足常乐

医典妙语

《老子》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少,所费者多。惟知足知止,则身可不辱而不危也。故可长久。

书云:憎爱损性伤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运心于物平等。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如觉偏颇,寻即改正。不然损性伤神。

书云: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戕生之斧也。

《淮南子》曰:好憎者,使人心劳,弗疾去,则志气日耗,所以不能终其寿。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知足者常乐

《老子》一书中说:对财物越是爱惜,浪费也就越多;积存的东西越多,丢失的东西也就越多。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凡事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活得长久。如果过分贪恋美色,会耗费精神;过分贪图财物,会遇到祸患。能得到喜欢的东西毕竟很少,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却又很大。所以只有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才不会受到侮辱,不会遇到危险。才能够做到立身长久。

古书中说:憎恶和喜爱都会损伤性情伤害精神。一旦内心有所憎恶,不要使其加深,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各种事物,以减轻这种憎恶;一旦内心有所喜爱,也不要使其加深,如果感到有所偏爱,应立即改正。否则就会损伤性情和精神。

古书中说:过分喜爱一种东西,就会入迷,从而使思想失去条理;过分憎恶一种东西,就会形神憔悴,心中郁郁寡欢,这实在是戕害生命的利斧。

《淮南子》一书中说:憎恶过分使人心神劳损,如不迅速改变,那么心志神气就会一天天消耗下去,所以这个人也就不能得到长寿。

《遵生八笺》中也讲到:“无欲则所行自简,又觉胸中宽平快乐。”

由此可见,无欲就会知足,知足就会常乐。少私心,少忧患,行善事,注重养德,就能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知足”可使自己内心处于平衡的状态。内心能知足,则对周围什么样的诱惑,都不为所动,可以保持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即所谓“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知足,不过度思虑,不想入非非,能保持形神的统一;知足,能安贫乐道,更爱吾业,不与他人攀比,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待事业永无“知足”可言,对于物质追求,应该“知足”。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情绪上的稳定,保持精神上的“常乐”,何愁颐养天年。

五音五色伤人

医典妙语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彭祖曰: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知此可以长生。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孙真人曰:生食五辛,接热食饮,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热食面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月下观书,夜视星月,刺指头出血多,日没后读书,数向日月轮看,极目瞻视山川、草木,驰骋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皆丧明之由,慎之。

书云: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书云:耳耽淫声,目好美色,口嗜滋味,则五脏摇动而不定,血气流荡而不安,精神飞驰而不守。正气既散,淫邪之气乘此生疾。

《叙书》云:久视日月星辰,损目。路井莫顾,损寿。故井及水读勿塞,令人目盲、耳聋。玩杀看斗则气结。

书云:五色皆损目,惟皂糊屏风,可养目力。

《淮南子》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又曰:耳目易能久熏而不息乎。有年八十余,眸子瞭然,夜读蝇头字。云:别不服药,但自小不食畜兽肝。人以《本草》“羊肝明目”而疑之。余曰:羊肝明目,性也,他肝不然。畜兽临宰之时,忿气聚于肝,肝主血,不宜于目,明矣。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声色之禁忌

《老子》中说: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使人眼瞎,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使人耳聋。

彭祖说:淫靡哀怨的音乐,令人心神愉快,悦耳动听,但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明白这一点并加以警惕,可以令人长生。

孔子说:不守礼法的东西不看,不合礼法的声音不听。

孟子说:伯夷两眼不看邪恶的颜色,两耳不听邪恶的声音。

孙真人说:生吃五种辛辣的食物,接着又吃极热的食物,极目远视,夜间阅读古书的注疏,长期呆在烟火附近,无休止地下棋,不知节制地饮酒,热吃面食,长期抄写文章,雕刻极精细的器物,房事不知节制,哭泣流泪过多,在月光下读书,夜晚仰视星星和月亮,刺破手指流血过多,太阳落山后仍旧读书,多次直视太阳和月亮,极目远眺山川草木,骑马打猎,冒着风霜日夜不息地追赶野兽,等等,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应该小心谨慎。

古书中说:一个人心灵如何,能通过眼睛流露出来,因此,长时间地看东西便会损害心灵。肾脏中的精气通过耳朵释放出来,因此,听的时间过长,也会损害肾脏。

古书中说:两耳沉溺于淫靡的音乐,两眼专注于美丽的艳色,嘴中喜欢美味佳肴,如此将使五脏失去平衡而摇摆不定,血气失去规律而动荡不安,精神失去常态而神不守舍。正气消散了,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产生疾病。

元代人郝经在他的《叙书》中说:长期仰视日月星辰,会损伤眼睛;路旁的水井不要轻易去看,否则容易减损寿命。废弃不用的水井和水沟不要填塞,否则容易使人眼瞎耳聋。玩耍杀人的游戏,观看打斗的场面,容易使人气结不畅。

古书中说:五色对人的视力都有损害,只有把屏风糊成黑色,才可以保养视力。

《淮南子》中说:五色扰乱视力,使两眼不明;五声干扰听力,使两耳不灵。又说:眼睛和耳朵怎么能无休止地受到干扰而不让它们休息呢?有个人年已八十多岁,但眼睛仍然明亮,夜里能看清蝇头小字。他说:我从来不服用什么药物,只是从小不吃牲畜和野兽的肝脏。对我这一说法,人们根据《本草纲目》中的“羊肝可以明目”表示怀疑。但我认为:羊肝确实可以明目,这是因为羊肝有这种特点,而其他肝脏却没有这种作用。牲畜和野兽在被宰杀之前,把满腔的悲愤都凝聚到肝脏中,而肝脏又是主司血液的,对眼睛不会有什么好处,所以道理很清楚。

由此可见,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件事情,就会使眼、耳疲惫劳损,从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损伤视力和听力的要数看电视。精彩的电视节目往往会数小时的占据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对于儿童来说,每天持续看电视数小时不利于儿童大脑发育。人的左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语言而迟钝。所以,孩子看电视上了瘾,会使孩子的语言能力下降,因为电视只需要“听”,使孩子的阅读能力下降,电视使孩子看不到阅读的必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长时间看电视不利于防止大脑衰退,他们与别人谈话交流的时间减少,对心理状态也不利。

疑惑不已伤血气

医典妙语

书云:疑惑不已,心无所主,正气不行,外邪干之,失寐忘食,沈沈默默,气血以虚,渐为虚劳。

《国史补》云:常疑,必为心疾。李蟠常疑遇毒,锁井而饮。心,灵府也,为外物所中,终身不痊。多疑,惑疾之本也。昔有饮广客酒者,壁有雕弓,影落杯中,客疑其蛇也,归而疾作。复再饮其地,始知其为弓也,遂愈。又僧人暗室,踏破生茄,疑为物命,念念不释。中夜有扣门索命者,僧约明日荐拔。天明视之,茄也。疑之为害如此。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疑惑易患心病

古书中说:内心总是疑惑不已,没有主见,体内的正气就不能畅行,外部的邪气就会乘虚侵犯,以致失眠厌食,精神压抑,气血虚亏,逐渐形成虚劳。

春秋时晋国国君得了病,秦国国君派了一位名叫和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和说:国君的病已无法医治了,得的好像是蛊病。晋国大臣赵孟问:什么是蛊病?和回答说:是长期沉溺于女色受到迷惑所引起的。

《国史补》一书说:经常疑神疑鬼,必然导致产生心病。有个叫李蟠的人经常怀疑自己会遭到别人的毒害,于是便把水井锁起来不让别人使用。心脏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一旦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一辈子都不会痊愈。

疑神疑鬼是造成疑惑病的根本原因。从前有个人请朋友在家中喝酒,当时墙壁上挂着一把雕弓,饮酒时弓的影子映在酒杯中怀疑杯中有一条蛇,回去后就得了病。后来客人又来喝酒,才知道那是弓的影子,病也就随之好了。另外有一个僧人夜晚走进一间黑屋子,踩烂了一只茄子,他便怀疑是踩死了一个活物,心里始终念念不忘,半夜里感到好像有人敲门索命,僧人答应第二天为其念经超度。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是一只茄子。疑神疑鬼竟是如此害人。

“五久”损健康

医典妙语

书云:久行伤筋,劳于肝;久立伤骨,损于肾。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五久”的危害

为了身体健康,中医提醒人们莫要久行、久立、久视、久卧、久坐。

久行伤筋,适当步行,有利于气血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祛病防老。但人的行动是以气血两类物质为基础,同时调动心、脑、肌肉、筋骨的功能作用才得以完成的。如果不顾自己的体力,超负荷地行走,不仅有损气血,还容易损伤组织、关节,故不宜久行。行走的时间太长,会损伤筋肉,并使肝脏受到劳损。如果奔跑得过快,会使内气受到大的震动,内气逆行到达胸膈,还未等到消散就去饮水,结果就是水气相击,造成腑脏之气上逆的病态。

走路发汗之后,不要偏倚在床上把脚悬着,长时间这样会形成血痹病,使脚疼腰痛。天有大雾时不能远行。如果非走不可,应当少量饮些酒,以便抵御雾中瘴气。古书上记载:从前曾有三个人在晨雾中行走,一个人临行前吃的是粥,结果有了病;一个人临行未吃东西,结果丧了命;一个人临行前饮了酒,结果身体仍然是健康的。因此可见酒能使人内气加强,避免雾中瘴气的侵袭。

久立伤骨,人如果长时间站立,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部分组织、细胞营养失调、气血凝滞,导致疾病。特别是会引发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膝关节炎及腿痛、腰痛、足麻等症状。如果是老年人就更不宜久立。站立的时间太长,会损伤骨骼,并使肾脏受到伤害。行走时脚步不能太快,站立时不能过于疲劳,站立时还不能背对太阳。

久卧伤气:古代养生家有“凡睡应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有身体软弱,老气昏坠”之说。睡眠过度,易造成精神不振、身倦乏力、动则气喘。因此,要顺应四时,在春夏季节应“晚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要“早卧晚起”。

久视伤血:过度用眼会伤血耗气,引起肝血不足,造成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症状。所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等,均不宜时间过久,以免视觉疲劳,损害健康。

久坐伤肉: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久坐则脾气不健,水谷精微难于运化传输,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气机、血液流通受阻。久而久之,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久坐致病,还会累及脑,久坐使颈部血管受挤压,通往大脑的血管受阻,而使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应有的补充,而导致头晕脑胀;其次累及心肺,久坐使心肺器官长期处于相对安逸状态,得不到锻炼,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再次累及消化系统,久坐使胃肠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吸收功能降低,久之造成消化不良。同时因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长,常可发生便秘和痔疮;此外,久坐使腰肌常处于紧张状态,易致腰肌劳损、腰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症。

晨起养生诸宜

医典妙语

书云: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以热手摩面,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眼,则明目。偎生姜,早晨含少许,生胃气,辟山瘴邪气。早起先以左足下床,则一日平宁。

书云:早起向东坐,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九止。名曰:“存泥丸”。清旦初起,以两手叉两耳极上下之,二七止,令人不聋。次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止,次。引两发鬓举之,令人血气流通,头不白。又摩手令热,以摩身体,从上至下,名“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疼,百病皆除之。凡人旦起常言善事,天与之福。夜起坐,以手攀脚底,则无筋转之疾。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养生从“早”做起

古书上说:早晨起来用左右手按摩肾,接着按摩脚心,就不会染上脚气。早晨用热手按摩脸,就会使人脸色变得好看。用手背揉按眼睛,就会增强视力。把生姜放入带火的柴草灰中烧熟,早晨起来在嘴中少含一些能健胃生气,以免山中瘴邪之气的侵入。早上下床时左脚先着地,则一日安宁。

古书上说:早晨起床后,朝东而坐,两手相搓直到发热,再用手按摩头部,从额头开始,到头顶为止,做够二九一十八次结束,这叫“存泥丸”。

清晨刚起床,就用两手夹住两只耳朵,用劲上下拉动,做够二七一十四次为这样能使人不得耳聋。接着缩鼻闭气,用右手从头上面向上拉动左耳,做够二七一十四次为止。然后再手向上拉动两鬓的头发,这样能使人血气流通,不生白发。此外还有,两手相擦至发热,再按摩全身,从上开始,到下面为止,这叫“干浴”,能使人战胜风寒邪气,不得寒热头疼,百病皆可为之消除。人们清晨起来,能经常谈论一些令人高兴的善事,上天就会给他带来福气。夜间坐在床上,用手攀动脚的底部,就不会有抽搐转筋的病。

阴阳相交乃人之本性

医典妙语

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曰:两者不知,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

彭祖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念头真正无可思者,大佳,长年也。又曰:人能一月再泄精,一岁二十四泄,得寿二百岁。《名医论》曰:思欲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为自淫而下,因是人房太甚,宗筋松弛。

书云: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故精甚则思室,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为劳。富家子唐靖,疮发于阴,至烂。道人周守真曰:病得之欲泄而不可泄也。《史记》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仑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禁欲也不利于健康

一阴一阳是万物的普遍规律,只有阴或只有阳就会患病。阴阳二气不和谐,就好像自然界只有春没有秋,只有冬没有夏,使阴阳调和,是高明的做法。修行高明的人不摒弃阴阳调和之道,而且更注重清心寡欲来守护人身先天真元之精气。

男子不可以不同女子性交,女子也不可以不同男子性交。如果意念端正无邪念,这是最好的,能延年益寿。彭祖说过:人如果能一月内只射两次精,一年只射二十四次,能活二百岁。《名医论》中记载:性欲意念无穷尽,不加抑制,纵欲的念头表现在外面,就会经常泄精。房事太多,筋脉就会松弛。

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因此,男子精气旺盛就想行房事,女子血气旺盛就想怀胎。如果阳盛却没有阴,阴盛又没有阳,性交的念头强烈但又不能遂愿,这样就会阴阳交争,忽冷忽热,长此以往就会生病,这种病的原因是想行房事却未能如愿造成的。据古书记载,有一个叫唐靖的富家子弟就是因为此种原因阴部生疮腐烂。《史记》中也记载济北王有一个叫韩女的侍女,腰背疼痛,全身发热。而这种病病因正是想同男子性交而又没能遂愿造成的。

性生活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所不可缺少的。古人云:“食色,性也。”性就像吃饭一样,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因此,只要是正常人,人人都有对性的渴望。一些老年人本来性功能正常,却停止了房事。这种禁欲思想对夫妻双方有害无益。因此房事既不可缺少,也不能过频,若能适当,则有益于健康。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禁欲,可致“经血淤阻、宗筋失养”,从而可“萎弱不用”。说明长期禁欲的结果将会使其永远丧失性功能。因为禁欲破坏了阴阳平衡,压抑了人的性本能,人体聚集的性欲望得不到释放,反而会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危害。当性欲长期得不到发泄时,会产生“性紧张”。性紧张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大。服从于能量守恒规律,只可转换,不可消失。正常适度的性生活,能使性欲望得以实现,使性紧张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佳、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消失。

禁欲不利健康,也不利于长寿。据报道,禁欲的人,其衰老与死亡率比正常过性生活者高30%以上。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一些长寿者,他们的配偶大多数都健在。而丧偶者则短命者多。因此,健康、长寿并不属于那些禁欲者。

论孕后保养

医典妙语

演山翁云:成胎后,父母不能禁欲,已为不可。又有临产行淫,致其子头戴白被而出,病夭之端也。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智慧——孕后保养须知

产书上说:怀孕第一月脚部阴虚,应养肝护血,切不可动怒、精疲力竭、中风受凉。怀孕第二月,脚部阳虚,肝胆相合,不可受惊吓。怀孕第三个月,手心与主导右肾虚,要养肾护精,切不可性交纵欲、悲哀、伤风感冒。怀孕第四个月,手缺阳,三焦相合在肾,不可疲劳过度。怀孕第五个月,脚上阴虚,与脾相联,应养身护体,切不可胡思乱想、忽饥忽饱、不要使脾胃寒冷。怀孕第六个月,脚部阳气盛,脾胃相合,不要乱吃食物。怀孕第七个月,手上阴虚,应养肺,滋润皮肤毛发,不可忧郁、惊叫。怀孕第八个月,手部阳盛,肺与大肠相合,应该养气,不可吃火气大的食物。怀孕第九个月,脚部阴虚,应该养肾养骨,不可恐惧,不可行房事不可疲劳,饮食不可接触生冷之物。怀孕第十个月,脚部阳盛,肾与膀胱相合,大阳成为各阳气中的首要精气,婴儿血脉已经形成,五脏六腑已经俱备,精气生成,开始与母体分离,时间一到马上降生。

以上之所以没提到心脏,是因为把心脏看作人体的主要部分,其作用不说自明,好比帝王事事不必亲躬一样。怀孕期间,如果护理调养得当,对婴儿没有伤害。此外,每月不可针灸。如果孕妇吃不下,可以让她吃她喜欢吃的食物。那些应该忌讳的物品不要让孕妇接触。

母亲怀孕的时候,应住在安静的地方,多听善良的话,讲论诗书,讲解礼乐之道理,不听粗言恶语,不看淫秽的事,不起邪恶的念头,这样生下来的子女就会天性敦厚,长寿幸福,忠孝两全。胎儿在母体形成后,父母要禁欲。那些在临产前还在纵欲的父母,会导致婴儿同母体的白带一同生下,这往往是婴儿生病或夭亡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妇女在孕期应“主静节欲,以保胎元”,对房事必须“谨慎从事,严守禁异”。孙思邈指出:“妊娠一月……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惊。”“妊娠二月……居必静处,男子勿劳。”所谓“不为力事”、“男子勿劳”,即孕期当禁止房事,这是因为妇人怀妊,赖肾水荫胎,水源不足,则易沸腾,加之久战不已,则火为之大动,再至兴酣情荡,精为大泄,则肾水枯涸,而龙雷相火益炽,水火两病,胎不能固而坠。故孕期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当禁止房事,中间几个月要节制房事,不能和平时一样。

妊娠初期恶心呕吐明显的妇女,性兴趣降低,性活动减少。妊娠四到六个月,大多数妇女的性欲及性反应提高。到最后三个月,性欲降低,性生活经常伴有疲劳感。妊娠的前三个月如果有性生活,由性冲动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宫缩而发生流产。另外,精液中所含的前列腺素,可促进宫缩,并使宫口松弛。妊娠末三个月如过性生活,也易引起早产、羊膜早破,特别是最末一个月性交,还易引起产道发炎。故从妊娠期妇女性欲变化规律或从预防产科疾病发生的角度来看,妊娠早期三个月和妊娠晚期三个月性交均不适宜,其他时间虽不禁止,但也应节制。

另外在产后与哺乳期也应该禁止房事。妇女分娩时大量出血,产程用力过度,致使妇女产后体质极为虚弱,抵抗力也弱,故需相当长时间的调养,产后百日之内要禁止房事。孙思邈说:“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故需殷勤,忧畏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强直,犹如角弓反张,名曰褥风……凡产后满百日,乃可合会,不尔至死,虚嬴百病滋生,慎之。凡妇人皆患风气脐下虚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可见产后三个月内必须禁行房事,不然就有造成虚冷、血崩、阴挺、腰腹疼痛、产后病等多种疾患的可能。

产后六至七周内,产妇抵抗力降低,再加上子宫腔胎盘剥离留有创面,易被细菌感染发炎,故此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另外,产后两个月内,妇女性欲低下,对性生活的兴趣要到第三个月才明显增加,故产后同房要在百日之后。哺乳期间婴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通过母乳获得,乳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乡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乳汁乃是母体气血所化,乳母体质健康则乳汁充沛、营养价值高。反之,乳母体弱、房事劳伤,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乳汁不足,有碍婴儿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小儿贫血、软骨病、疮积等。所以妇女在哺乳期也应节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