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当时宋朝嫡亲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组织兵马的康王赵构和哲宗的废后孟氏幸免于难。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是为宋高宗。历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称为南宋(1127~1279年),首都后来定在临安(即杭州)。
赵构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所信用并重用的人大多是投降派和主张逃跑的人。为了笼络人心,他曾一度起用因组织开封保卫战而声望很高的李纲担任宰相。不久因李纲坚决主战,不符合他的苟安议和的意愿,只让李纲担任了75天的宰相,就罢了李纲的官。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南逃。十月底逃到扬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完颜宗辅率东路金军自沧州渡河,进攻山东,完颜宗翰率中路金军自河阳渡河,直攻河南,西路金军由完颜宗望所属的娄室率领,进攻陕西。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经镇江府到杭州。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至明州(今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家贫好学,尤好兵法、弓弩。北宋末年从军参加征辽战争。南宋初他曾作为河北招抚司的下级将校,随王彦渡过黄河在河北一带抗金。离开王彦后,又投到东京留守宗泽的麾下参加开封保卫战,为宗泽所赏识。宗泽死后,岳飞随军南下,转战于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在抗金战争中屡次立功。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军自临安府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伏击北撤之金兵,收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这时的岳飞,已经经历了大小200余战,因英勇善战,声誉日高。绍兴二年(1132年),他刚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守卫长江中游的主帅。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词)、信阳(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支中流砥柱。
由于南宋军民的英勇斗争,到建炎四年(1140年)时,宋金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先是韩世忠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一带大败金兀术;在陕西战场吴、吴磷兄弟亦给金兀术以沉重打击,并迫使他放弃由陕进入四川的打算;在荆湖一线岳飞重创伪齐收复襄阳六州郡,使西北战场的防线同两淮战线的联系保持畅通,南宋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宋金战场的形势,已经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金兵的军事逐渐在消失,就连金人自己也认识到“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因此,金朝内部掌握实权的挞懒一派主张将伪齐管辖的河南、陕西划归南宋,以此换取南宋的臣服,决定同南宋议和。这个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喜出望外,认为多年盼望的“和议”又有了希望。
宋高宗、秦桧的投降求和,激起南宋抗战将士的强烈反对,岳飞不仅没有按惯例向宋高宗敬献贺表,反而上表对宋高宗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次求和协议。岳飞这种坚决反对“和议”的态度。使宋高宗甚为恼怒,更为秦桧所切齿,从此被宋高宗和秦桧视为眼中钉。
绍兴九年(1139年)七八月间,金朝内部发生内讧,主张同南宋议和的挞懒,被金朝以谋反罪处死,对宋战争的急先锋金兀术掌握了军权。他立即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并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官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祜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收复郑州、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人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术率部在郾城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人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铠骑兵“铁浮屠”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岳飞遣其岳家军和义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突人敌阵,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接着岳家军又在颖昌府打得金兀术狼狈逃窜,并一直追击金兀术到距汴京仅45里之遥的朱仙镇。这时黄河南北许多坚持斗争的义军,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响应岳飞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转入局部反击。抗金斗争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是时,岳飞喜极,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金军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曾准备撤离开封,到河北以避岳家军的兵锋。
岳飞根据中原战场的大好形势,向高宗上书提出全线进攻,渡河以光复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满意足了。所以不仅不同意岳飞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军班师,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境地,接着又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奈何地下令班师,班师路上,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而这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对宋战争已不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这个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及张宪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云年仅23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