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17

第17章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①

晋侯、秦伯围郑②。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也④。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⑦,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⑧。”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⑨。然郑亡⑩,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①秦秋初期,诸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争夺霸主的地位,开始了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而小国自知力寡难抗,常常通过外交的方式,派遣使者以言辞来折服大国的侵略。烛之武在郑国危在旦夕之际,出使说秦,在秦穆公面前,凭着他的机智和巧妙的言辞,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处处从对方利害上立言,反复陈述,终于说服了秦穆公,拆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的危亡。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郑国大夫。②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③以:因为。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重耳)为公子时,出亡经过郑国,郑文公对他没有礼貌。④贰于楚:对晋有二心,和楚亲近。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军队到楚国,与楚联合对晋作战,所以城濮之战以后,晋军要围攻郑国。⑤军:用作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汜(fàn):水名,一指东汜,今已无,故道在今河南牟县南。⑥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⑦辞:推辞。壮:壮年。⑧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啦,也已,近似于“矣”。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当“这”讲。⑩然:连词,表转折,等于说“然而”。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缒(zhuì):用绳子吊着东西。这里指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墙上放下来。既:已经。敢以烦执事: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烦,麻烦。执事,办事人员。这是谦词,实际上想说“不敢麻烦您”。因为要说得更客气点,所以说“不敢麻烦您手下的办事人员。”越国以鄙远:越过一个国家(晋国)而以很远的地方作为边邑。越,越过。鄙,边邑,用作动词。秦在西,郑在东。晋居其中,所以说秦是越过一个国家,以很远的地方作为边邑。其:指“越国以鄙远”事。焉用:哪里用得着,何必。陪:增加(土地)。邻:指晋国。舍:同“捨”,不取,不灭掉,放弃。东道主: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东道主。后世把东道主作为主人的代称。行李:外交使节。共:同“供”,供应。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这里指使者往来时馆舍资粮的不足。尝:曾经。赐:恩惠。为……赐:施恩。焦、瑕:皆地名;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济:渡河,指晋惠公(文公之弟,比文公先为晋君)渡河归国。版:打土墙用的夹板。这里指版筑的土墙,防御工事。晋惠公依靠秦力得以回国为君,曾许以焦、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了。东封郑:是说晋灭郑以后。以郑的疆界为晋的疆界。封,疆界,用作动词。肆:放肆,延长,这里指极力扩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阙,空虚,亏损,这里作“使亏损”解。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说(yuè):同“悦”。盟:宣誓订约。春秋时代一般是歃(shà)血为盟。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大夫。戍(shù):驻扎,防守。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曾经随从晋文公逃亡。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略同于“非”,等于说“假如不是”,“假如没有”。夫人:那人(或这人),指秦穆公。重耳是靠他的力量回国的,所以这样说。因:藉,靠。敝:坏,指损害。这里是说使秦遭受破坏。不仁:忘恩。所与:同盟者。与,同盟,友好。知:明智。放弃了同盟国,故不明智。整:指两国军队的阵容整齐。如果互相攻击,就乱了。武: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善胜叫武,善于对待战争叫武,能制止战争也叫武。这里是说“整”才表示“武”,乱则不武。其:表示委婉的语气。亦去之:(晋文公)也率军队离开了郑都。去,离开。“去”跟现代的意义不同。之,指郑。

【译文】晋侯和秦伯联合围攻郑都,因为郑国对晋国有过失礼行为,而且对晋怀有二心(和楚亲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边。郑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处于危险的状况啊!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伯陈说利害,敌军一定会退走。郑伯听从了他,于是让人把烛之武请了来。烛之武拜见郑伯,推辞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办事就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啦。”郑伯说:“我不能早任用你,现在有急事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然而,你如果不去,郑国灭亡了,对你也不利啊!”烛之武便答应了郑伯。

当天夜里,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墙上坠下去,去见秦伯,说:“秦晋两国的军队联合来围攻我们郑都,我们当然知道要灭亡了。假如郑国灭亡了对您有利,我怎么敢来麻烦您呢!如果越过一个国家,而以很远的地方作为边邑,您应该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秦国怎么一定要灭亡郑国去扩大邻邦晋国的疆域呢?邻国的强大就等于您本国的削弱。倘若留下郑国,让它成为秦国出使东方路上的招待者,在贵国外交使节往来时,可以供给他们食宿方面所短缺的东西,这对您也没有害处!您曾对晋君有过恩惠,为了报答您,晋君曾答应给您焦、瑕两地,但是,他早上渡河归国,晚上就变卦了,在那里筑起了防御工事。这个,您知道得很清楚。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侯?它已经把郑国做为它东面的边界,又要极力扩展它西边的疆域。(晋国)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那么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对这种使秦国受损,晋国得利的事,是否应当做?请您好好考虑一下吧!”秦伯听后很高兴,便和郑国订立盟约,委派秦大夫杞子、逢孙、杨孙驻扎在那里,就把大军撤回去了。晋侯的舅父狐偃让晋文公快去追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不是这个人的大力协助,我哪里能有今天呢?靠了他的大力帮助而即君位,现在却反过来去损害他,是不讲仁义;抛弃秦这个同盟国,是不明智的,把秦晋关系由联合变为分裂,造成互相攻打,这就不能算‘武’,咱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侯也率领军队离开了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