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195

第195章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④。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⑤,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⑥,其占为有年⑦。既而弥月不雨⑧,民方以为忧。

越⑨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⑩。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①本篇作于宋仁宗嘉七年(公元1年)凤翔府签判任上。文章紧扣“喜雨亭”三字展开描述,或分写或合写,或倒写或顺写,重点则在突出一个“喜”字。笔调轻快活泼,喜气洋溢,反映了作者同百姓忧乐与共的思想感情。②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据《尚书·周书·微子之命》记载,唐叔得到一种两株苗合生一穗的禾,献给周成王,成王赐予周公,周公感激作《嘉禾》。今已佚,《尚书》仅存篇名。禾:粟。③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公元前116年)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④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叔孙,叔孙得臣,春秋时鲁文公的大臣。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狄人侵鲁,叔孙击败了狄军,并俘虏了狄首侨如,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把儿子宣伯改名侨如。⑤扶风:即宋代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这里是沿用三国曹魏以来的旧称。苏轼于嘉六年(公元1年)十二月到凤翔签判任。⑥雨(欲遇):用作动词。岐(qí其)山:在凤翔县东北。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风将地面的麦子卷入空中,可以产生“雨麦’的现象。古人因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常把它看作怪异的事。⑦占:占卜,预卜。有年:丰年。⑧弥:满。弥月,即整月。⑨越:这里作“至”讲。⑩乙卯、甲子、丁卯:记日的干支。嘉七年三月初一的干支是戊申,乙卯为初八日,甲子为十七日,丁卯为二十日。贾(gǔ古):旧指商人。商贾,即商人。忭(biàn卞):欢乐。病:愁苦,忧虑。愈:同“愉”,愉悦。适:恰好,刚好。属(zhǔ主)客:以酒劝客。荐:《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孔颖达疏引李巡曰:“连岁不熟曰荐。”荐饥,即连年饥荒。滋炽(chì翅):滋,加多;炽,盛。滋炽,犹日益增多。遗:弃。斯:代词,斯民,这一带的百姓。襦(rú如):短袄。襦、粟,这里泛指衣和食。(yī伊):语助词。不:同“否”。

【译文】亭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喜。古时候有喜便用来为物命名,是表示不忘怀。周公得到周成王赐予的异禾,用作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到宝鼎,用来改了年号;叔孙得臣战胜了长狄,俘获到长狄首领侨如,便以“侨如”为他的儿子取名。他们的喜大小不同,但表示不忘怀却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修治官舍,筑亭在公堂的北面,又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用作休息的地方。这年春天,天降麦粒在岐山的南面,占卜说今年是好年成。接着一整月不下雨,百姓正为这事忧愁。到三月初八日才下雨,十七日又下雨,百姓认为下得不够。二十日下大雨,三天才停。官吏共同庆贺在官庭,商人共同欢唱在街市,农夫共同欢乐在田野,忧郁的人因此而高兴,愁苦的人因此而愉悦,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在这时建成。

于是摆酒在亭上,以酒劝客,又问大家说:“再过五天不下雨行吗?”回答说:“五天不下雨便没有麦子收。”“再过十天不下雨行吗?”回答说:“十天不下雨便没有谷子收。”没有麦收,没有谷子收,年景将接连饥荒,诉讼事件频繁发生,盗贼日益增多。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悠闲自得地在这个亭子里享乐,那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没有遗弃这一带的百姓,刚出现旱情便赏赐他们这场雨,使我与你们能一起悠闲自得地欢乐在这个亭子里,都是雨的恩赐。

这能够忘怀吗?

已经用“雨”来给这个亭子命名,又接着作歌来歌唱它。歌说,假使上天降下的是珍珠,受冻的人不能拿它来当衣;假使上天降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拿它来作粮。雨一下就是三天,这是谁的功劳?百姓说是太守的,太守不领受,归功皇帝。皇帝说不是,归功创造万物的神。创造万物的神不把它看作自己的功劳,归功太空。太空高远渺茫,不可能给具体的事物命名。我便用“雨”

来命名我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