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07

第7章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楚武王侵随①,使薳章求成焉②,军于瑕以侍之③。随人使少师董成④。

伯比言于楚子曰⑤:“吾不得志于汉东也⑥,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⑦,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⑧:“季梁在⑨,何益?”

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⑩,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改,楚不敢伐。

【注释】①楚:国名,芈(mǐ)姓。封地在今湖北秭归。武王:名熊通,为楚国第十七代君。随:国君,姬姓,后为楚国所灭。②薳(wěi)章:楚国大夫。③瑕:随国地名。④少师:官职名。董:主持。⑤伯比:楚国大夫。楚子:指楚武王,楚国封子爵,所以称楚国国君为楚子。⑥汉东:汉水以东,这里指汉水以东的小国。⑦张:自大。⑧熊率(lǜ)且(jū)比:楚国大夫。⑨季梁:随国贤臣。⑩牲:祭神用的牛、羊、猪。牷(quán):无杂色。腯(tú):肥。粢(zī):黍稷。瘯(粗cù)蠡(luǒ):牲畜疫病。醴(lǐ):甜酒。栗:谷粒饱满。旨:美。慝(tè):奸邪。

【译文】楚武王侵略随国,却先派薳章去求和。同时把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结果。随国派少师主持和议。

伯比对楚武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扩大三军兵力,身穿军甲,手持武器,用军事力量临驾别国。于是他们感到害怕,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我们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自大,就必定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心,这是楚国的利益。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把我们的军队假装成瘦弱的样子,助长他的自大。”

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伯比说:“这个办法是为以后打算。再说,少师是很受随君的宠信的。”

楚武王把军容弄得很糟糕,然后接待少师。

少师一回去,就请随君追击楚军。随侯打算采纳他的意见。

季梁劝阻说:“上天正保佑楚国。楚国的老弱残兵,是诱骗我们的,君王何必这么性急呢!臣下听说,小国能抵御大国,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无度。所谓有道,就是对百姓忠实,对神不欺骗。上面的人考虑怎样做才有利于人民,这就是忠;掌祭祀的官对神说老实话,这就是信。现在百姓挨饿。而国君却放纵私欲,祝官、史官虚报功德祭祀鬼神。我真不知道怎么可以敌得过楚国。”

随侯说:“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毛色纯净,而且肥大,黍稷和盛在祭器中的物品丰盛而完备,怎么说还不诚信呢?”

季梁说:“百姓是神的依靠。因此,圣明的君王首先安定好百姓,然后才致力于事奉鬼神。所以,奉献三牲时祈祷说:‘又大又肥’。这是说民力普遍保存,他们的牲口肥壮,繁育生长,一点疥癣也不生,品种也应有尽有。捧上装祭品的祭器时祷告说:‘洁净的黍稷很丰盛”。这是说,没有妨碍春夏秋三季的农业生产,因而人民和睦年成很好。奉献甜酒时祷告说:‘献上美酒’。这是说,上下都有美好的品德,而没有那邪恶的心思。

总而言之,所谓祭器芬芳远扬,就是说民德芬芳,没有谗言奸邪。所以,致力于春夏秋三个农时,修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教育,使得九族都和睦亲密,以此祭祀鬼神。这样,民众和美而神灵赐福,所以,有什么行动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异心,鬼神无主。虽然您独自祭祀丰盛,又能有什么福呢!您还是姑且修明政事,亲近兄弟国家,这样,或许可以避免灾难。”

随侯惊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终于不敢侵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