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34

第34章 苦斗关陇,多谋善断——抢先一步,占得先机

武则天是一个从来不会失去目标的人。虽然她当上了皇后,铲除了情敌,改立了太子,俨然是最有权势的女人了但是这些对于她来说,还远远不够。对于那些反对过她的人,她不会这么轻易地放手,她不愿意给自己留下任何祸患。所以,她把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一干大臣们作为自己的清除目标。她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这帮元老重臣呢?

当武则天把皇后之位与太子之位都揽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她早已不是那个在人前唯唯诺诺的武昭仪了,她开始动用手中的权力与朝中反对她的势力作斗争了。她做事情一向力求干净、彻底,王皇后和萧淑妃死了,李忠被废了,这些她做得都很满意。

在外人看来,她俨然已是最有权势的女人了,她的地位也已经牢不可破了。然而,还有一件事让她寝食难安,那就是如何铲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因为,只有将这帮势力彻底铲除,才不会給自己留下任何祸患,才能保住自己皇后的位置。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武则天从来就不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在她的身上,有很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对于她来说,越是艰巨,越有挑战性,就越能激发她的征服欲望。

当时,她在朝中的势力还很薄弱。虽然有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但这些人的力量还不能和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抗衡,而且长孙无忌等人也不会把这几个资历浅,职位低的人放在眼里。所以,要想打倒关陇集团的那帮元老重臣,必须先提拔亲信并培植自己的势力,她准备为稳固地位做长期打算。

武则天思虑再三,决定一方面提拔和保护自己的宠臣,另一方面开始铲除不拥护她的劲敌。她认为自己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就是长孙无忌,可他毕竟是三朝元老,又是高宗的舅舅,还是托孤重臣,位高权重,凭自己的弱小力量是不足以撼动这棵大树的。但她不会打无把握之仗,她要先去除这颗大树的枝干,把他的亲信逐个铲除,让这颗大树孤掌难鸣,然后再加以除之。

正是因为她懂得各个击破,事缓则圆的道理,所以她在荣登后位的时候,尽管她十分憎恨韩瑗和中书令来济二人,但为了显现自己宽大的胸怀和容忍之量,她不仅没有让李治立即动手处置他们,还表示应该对他们加以奖赏。如此深明大义的皇后,在李治的眼里近乎完美女神了。

韩瑗、来济两人毕竟是“老姜”,他们担心武则天这是“以退为进”的诡计,于是他们屡次请辞出京,但都没得到准许,因为武则天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让他们继续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任职。她的这一招的确很厉害,不仅树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还可以麻痹曾经的和现在的敌人,让他们感觉武则天是包容心强的人,不会对他们怎么样,从而为了保全自身安危再度蠢蠢欲动。

他们果然上当了,到了显庆元年也就是656年十二月,侍中韩瑗感觉废立皇后的风波已经过去了。武则天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于是,他的胆子又大起来了。他想为曾经被贬到潭州当都督的褚遂良鸣不平,把他从地方拯救回来。没想到,高宗听了勃然大怒,说当初他那么顶撞我,你还来替他鸣冤。于是,就下诏将褚遂良贬往更偏远的地方。倒霉的他又被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当都督去了。

武则天马上把她的心腹许敬宗招来,暗中指示了一番。第二天,许敬宗就在武后的授意之下上书唐高宗说,韩瑗利用职务之便,把褚遂良安排到桂州,这是明贬暗升呀!桂州是用武之地,可以养兵、练兵、最后出兵,这是想要和他里应外合,意图谋反啊。另外,来济和褚遂良也是朋党,他们三个人肯定是相互勾结在一起的。

这种无中生有的奏折,高宗心里自然明白。不过,既然是皇后的主意,那就随她去吧。于是,高宗便下旨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而且终身不得朝见天子。这种处置没有复职的希望,名为贬职,实属终身流放。再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王皇后的舅父柳奭再贬为象州刺史。

除长孙无忌以外,关陇成员,统统出局了。长孙无忌的关系网完全被拆散了,他被彻底孤立了。而在他的周围,许敬宗由礼部尚书再提为侍中,李义府已摄兼中书令。由此,以许敬宗为首的庶族地主势力日渐强大。此时,武则天想要收拾他可就容易多了。

从武则天当上皇后整顿朝臣的时候,长孙无忌便开始了潜心修国史的日子。因为,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所以就开始逃离政治,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假装不知道,开始专注于读书立说。

然而,武则天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从武则天从洛阳回京后,便一直在找机会除掉长孙无忌。显庆四年四月,她终于找到了机会。但在机会到来之前,她又给自己制造了机会,也就是建议李治对宰相班子进行重组,重组的宰相一共有六位: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太子太师于志宁、侍中辛茂将、中书令许敬宗和黄门侍郎许圉师。在这六个人中,李勣和许敬宗是武则天的人,于志宁、辛茂将、许圉师则是中立派,只有长孙无忌被孤立了。

显庆二年四月,一件和长孙无忌毫不相干的案件发生,直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当时有一个叫做李奉节的洛阳人,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私交权贵,有搞朋党之嫌。武则天终于抓住了进攻长孙无忌的机会,她说服高宗把审讯此事的任务交给了许敬宗。

许敬宗接过此案后,大搞逼供,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还不时诱他供出长孙无忌。可韦季方是个老实人,他哪里敢随便诬陷当朝国舅啊。在他的心中,长孙无忌就像一座巍巍高山,他哪里有机会结交这样的权贵啊,这罪名坚决不能承认。但是,许敬宗变本加厉地逼他,最后,他受不了这样的刑讯逼供,就去撞墙自杀,可是,他又被救活了。

这下可帮了许敬宗的大忙,假如没有人指使,你为什么要自杀呢?韦季方这下是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好任由许敬宗摆布,承认背后指使人就是长孙无忌。搞定韦季方后,许敬宗就向李治报告:韦季方和李巢谋反的背后确实有主谋,那人就是长孙无忌。

李治听后很惊讶,他说:舅舅被小人挑拨离间,心里对我有猜疑是可能的,怎么至于到谋反这一步呢?于是许敬宗趁热打铁的忽悠李治,并列举了隋炀帝杨广如何被姻亲宇文化及所杀的例子,听得李治直冒冷汗。

第二天一上朝,许敬宗就向李治奏报,说我昨天又审了审这个案子,发现比我想的还要严重。原来以为只涉及长孙无忌一个人,现在才发现,这是一个牵连若干大臣的打阴谋。韦季方不仅承认了和长孙无忌谋反,同时还有韩瑗教唆,并建议李治抓紧查办此案。高宗虽然不肯相信舅父的“罪行”,但是在许敬宗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他不禁心有所动,对舅父起了疑心,但顾念亲情与皇帝名望,他始终不忍处置长孙无忌。

许敬宗见高宗不忍心处置国舅,又进一步进谏:“汉代时,汉文帝的舅舅薄昭犯了杀人罪,基于国法,汉文帝把他处斩,于是汉文帝至今都被人称为明主。今天,长孙无忌背弃了先帝的恩德与您的亲情,与小人勾结谋反,按律该灭五族啊!乱臣贼子已经被制服了,陛下如果再迟疑,恐怕节外生枝啊!”

于是,李治终于咬咬牙,下决心处置此事。他下诏免除了长孙无忌的太尉爵位,将其贬为扬州都督,并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与长孙无忌有关系的人,也一一受到了惩罚。长孙无忌被逐出京,武则天开始对关陇贵族进行彻底的扫荡。曾经依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风光一时的关陇集团,逐渐瓦解了。

三代元老、权重位高的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两个月后,宫中就派人来逼他自缢。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左右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拥立懦弱的李治为太子,却败在了武则天这个女人的手里。

现在武则天的后位稳固,党羽遍布朝野,亲信被封为宰相,更重要的是高宗李治被她玩弄在石榴裙下,她要让自己成为高宗的专宠和固宠。因为她知道抓住高宗就抓住了皇权,抓住皇权就抓住了朝廷的命脉。

武则天多谋善断,懂得在适当的时机“先下手为强”,她的聪明之处还在于,她赶尽杀绝的手段,她一直站在幕后,不露声色,却遥控着李治和许敬宗,替她消灭自己的敌人。

“则天上位术”多谋善断:占得先机法

多谋就是长于谋略、谋划,做到谋全局、谋长远,全面地谋、多方面地谋。善断就是善于决策、决断。一个人只有做到多谋善断,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那么,如何培养多谋善断的能力呢?

第一,勤学苦练是基础。“多谋善断”的本领、境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刻苦学习,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思想理论素养。

第二,勇于实践是根本。多谋善断的本领是在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练就的,是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来检验和提升的。

第三,掌握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多谋善断也是一个方法问题。那么,“多谋善断”的方法有哪些呢?(1)要学用结合,也就是既要勤学又要勤用,不断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使知识得到“活化”。 (2)要坚持调查研究。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3)要在集中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当机立断,把握要点,果断决策。(4)要善于总结,把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