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棱:物体的角。模棱:可左可右之意。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不明确表态。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苏味道传》。
唐初有个叫苏味道的读书人,文采有点小名气,人们把他与当时的另一位文士李峤并称“苏李”。这苏味道,据说从小相当聪明,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做官做到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的时候,还担任过宰相。可是这人办事缺乏决断,往往这样也好,那样也行,从来不肯表示明确的态度。他以为这样方可不得罪人、不出错误;即使错了,也可以不负责任,以便永远保住个人的名誉地位。《新唐书·苏味道传》曾记录了他的一句话,这句话典型地道出了苏味道圆滑的处世哲学。他说:“处理事情不要明白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出了错就要后悔不及,能够‘摸棱持两端’为最好。”(决事不欲明白,悔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
棱,就是棱角,也写作“稜”。例如一根方柱,有四条棱。用手抚模任何一条棱,可以同时摸到两个面,而并不肯定摸哪一面,所以叫做“持两端”。
苏味道这一套“摸棱持两端”的态度,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就在那时的封建社会里,也不被人们赞赏,而反被人们讥笑。人们叫他“苏摸棱”,也叫“摸棱手”或“摸棱子”。但他后来仍不免出了岔子,被人告发,贬官到四川眉州,最后就死在四川。
“摸棱待两端可也”这句话,后人加以演变而为成语“模棱两可”,它形容不置可否、不作决断、不表示明确的态度。
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客》诗有句道:“客来苦劝摸床棱”。“摸床棱”也就是“摸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