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45164200000045

第45章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②。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③。岩扉松径长寂寥④,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湖北襄阳东南,作者曾隐居于此。②渔梁渡头:渡口名,在襄阳东,距鹿门很近。③庞公:庞德公,襄阳人,东汉隐士,躬耕田亩。荆州刺史刘表请之为官,不愿屈从,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不返。④岩扉:岩穴为门。

“译诗”掩映在山上的寺院,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一片喧闹,人们争相摆渡晚归。他们踏着岸边沙石,走向自家的村落。我也乘一叶小舟,返回鹿门住地。月光高照鹿门,缭绕的烟雾,青翠的树色格外分明,原来这清幽的山宅,曾是庞公隐居的地方。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我这山林之人,自在飘逸来去。

“赏析”孟浩然善于表现一种冷寂的境界,这首诗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正是傍晚,山寺的钟声在空中回荡,渡口待渡的人很多。这本来是一个热闹喧哗的场面,但孟浩然将它冷处理了:人们沿着沙岸往家走,诗人也乘船回鹿门了——诗人是不大欣赏这热闹喧嚣的场面的。

鹿门山中,淡月静照,林中烟雾在月色中稍稍清晰了一些,诗人来到了庞德公曾经隐居过的地方。岩扉寂寞,松径寂寞,这里的一切似乎亘古以来就是那样静寂的,只有幽居之人孤零零地独自来往。

与鱼梁渡口闹哄哄的场面相比,这里显然是一处不食人间烟火的处所了。

孟浩然欣赏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