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孟子
45166400000009

第9章 仁者无知

仁者无知。(《孟子·梁惠王》)

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孟子“仁政”管理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管理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努力培养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即“养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与人性理论相联系,孟子提出了独特的内向修养理论。既然人人都有善良的天性,那么就没有必要向外用功,只要守住本心,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但为什么现实社会中又有那么多的不道德的事呢?孟子认为现实的不道德并非原本没有道德,而是人自己丢掉了善良的本心。因此,他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放弃或失掉的“本心”。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才有“仁”的可能性,仁政管理也才可能真正实施。

对统治者来说,正因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恻隐之心扩而充之推行到实际的统治中,与人民同其忧乐,办每一件事情,都想着人民的疾苦,统治也变得举重若轻了。

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所以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他认为为政须行仁政,否则就只能自取灭亡。

正是由于人性善良,特别是那些统治者的善性,仁政的实现才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孟子》告诉人们:“仁也者、人也。”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其所异于禽兽的地方虽然不多,而这极少的差异,却是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特征。

人类要进步,必须造就高尚的人格。

孟子提出“礼”、“义”、“廉”、“耻”乃为国之四维,具体说来是:“无恻隐之心非仁也”;“无羞恶之心非仁也”;“无辞让之心非仁也”;“无是非之心非仁也”。

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应该被管理者视为“应有的表现”。

只有做到“道德仁义者,互相之用也”,管理者才能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的表现,实施符合人性的仁道管理。

这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超越竞争原则的仁道管理,做到竞争无情人有情,才能显现人类最高的道德,也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劳动者的潜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老鹰盘旋在天空时,我们看到草地上觅食的老母鸡总是急忙招拢来小鸡,将它们藏匿在自己温暖的翅膀下。

其实,上司对其下属也应如此。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倘若你能给你的属下提供一个好乘凉的地方,那么你的属下将会由于你的施恩而“报效”于你。

在领导者眼中,你既是“头头”,你的下属犯错,即等于是你的错,起码你是犯了监督不力或用人不当的错误。

所以下属闯祸,请你冷静检讨一下自己,如果完全是因为下属自己的疏忽,可把他叫到跟前来,冷静地向他分析整件事情,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最后重申你的宗旨——要每一个下属做事全力以赴,并冷静地处理事情,但你永远是他们后卫。

要是下属犯错,你也有间接责任,就请你与下属单独会面时,将事情弄清楚,不是叫你认错,而是一起去研讨犯错的前困后果,并鼓励下属以后多多与你磋商。

无沦成因是哪一种,也请切忌向下属大发雷霆,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前,你尊重对方,下属才会更内疚,更敢于正视问题,避免了日后跟你闹情绪。

还有,在你的上司面前,也不应只顾推卸责任,因为这只会令上司反感,你应该有领导者的风度——与下属一起承认过错。

另一方面,即使有其他人诸多是非,你仍应站在下属一边,替他挡驾。

不过,挡驾也不能毫无原则。比如:

一位客户向你投诉,你的某下属十分无礼,又欠缺责任感,教他怪不好受。你要做的是,立刻替下属道歉,“对不起,他可能只是无心之失,平日他的表现不是这样的。保证以后不会有这类事情发生,请你多多包涵。”

下属做事不力,你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将客户的怒火平抑了,事情却仍未摆平,你必须有所行动。然而,立刻找来下属责备一番,是最不明智之举,应该先静静地对事情进行了解。

例如,下属平日待人是否也是一派傲气?处事是否马虎随便?

如果答案为否定的,那么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客户咄咄逼人,二是下属偶尔情绪欠佳。不妨提醒一下下属,请注意情绪起伏,或者不了了之也没大问题。

相反,事情如果属实的话,即是说下属的确经常得罪客户,你就必须找下属来倾谈一下了。

告诉他有客户投诉其工作态度,而你已代为道歉,并予以训海,请他谨记“工作第一,客户第一。”

“情”显现为管理的“安人之道”,亦即以珍惜、关怀的爱心来消减成员或群体的不安,使其在安居乐业的情境中,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所以“情”表现为管理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