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45166600000020

第20章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敬,吾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开头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满招损,谦受益,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老子本章所提到的“道”并不是具体的物,老子认为“道”产生出了事物的对立关系,如雌雄、阴阳、强弱、高下、大小等,它们都不是具体的物,而是对物的表述,或是对物的特征的表述,也就是说,道没有产生物而是创造出物的产生。

而我们人也是由阴阳而生,所以和气也是阴阳相会,才是我们人类的至高品性,才是合乎大道规律的。我们都知道和气是我们得以平安相处的根本。而这种根本和基础是建立在阴阳相融上的。但是,阴阳除了相融还有对立。也就是说,还有矛盾产生,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矛盾呢?

由此引申到为人处世上,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不要与人起正面冲突,也不要骄傲自满,在生活中,那些甘愿吃亏的人,他们就不会贪图便宜,也就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我们也不可因一时的荣耀和成绩就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甚至看不起别人。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自己都是由大道所供养,从阴阳中所诞生的,有什么不可一世的道理呢?当我们看不起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同样被别人看不起,这时阴阳就只有分割,而没有交融,就会产生矛盾,就会使我们本来的顺利和成绩变成不顺利和灾祸的起端。但我们也不要因一时的运气不济或是灾难痛苦而垂头丧气、丧失斗志,更不要因此而断绝希望,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相对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如果说什么东西已经到了完美的地步,也就可以说是已经停滞或死亡。

从做人、做事业的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些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虽以虚无为本,认为天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

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

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人和人相处应以和为贵,那些不知和气的人,就违背了“道”的规律,与真正的德生相违,就叫做“强梁”,老子说,强梁者是没有得到好死的,是和气的反面,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反面教材,是千万不可以的。

有一位所得税顾问巴森士与一位政府稽查员因为一项9000元的账单发生的问题争辩了一个小时之久。巴森士先生声称这笔9000元的款项确实是一笔死账,永远收不回来,当然不应该纳税。“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巴森士先生在讲述他的故事时,说他对这位稽查员的印象是冷淡、傲慢而且固执。

理由对他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事实也没有用。最后巴森士先生考虑良久之后认为辩论地越久越激烈可能会使这位稽查员更顽固,他决定避免争论,改变主题,给他赞赏。

于是,他对这个稽查员说:“我想这件事情与你必须做出的决定相比,应该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我也曾经研究过税收的问题,但我只是从书本中得到了知识,而你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得到的,我有时愿意从事像你这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可以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巴森士先生尽量显得真心诚意。听完巴森士先生的话,那个稽查员从椅子上挺起身来,向后一倚,讲了很多关于他的工作的话,以及他所发现的巧妙舞弊的方法。

他的声调渐渐地变为友善,片刻之后他又讲起他的孩子来。当他走的时候,他告诉巴森士他要再考虑那个问题,在几天之内,给他答复。三天之后,他到巴森士先生的办公室里告诉他,他已经决定按照所填报的税目办理。

一个争强好胜的人面临着两种选择:得到暂时的口头上的表演式的胜利;赢得别人长久的好感。

很少的情况下可以两者兼得。因为即使你在争论中获胜了,也只是表面的胜利,而且会损伤对方的自尊,影响对方的情绪,使对方增加对你的恶感。

若是你在争辩中输了的话,当然你自己也不会感到光彩。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争强好胜的心情永远不能够使无谓的争论停止,也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一个问题如果被逞强的欲望之火包围的话,辩论之后与辩论之前的后果不会有任何差异。

充满智慧的老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或者反对,你有的时候可能获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朋友,同事之间应以和为贵,应虚心接受彼此真诚的批评,那种徒劳而伤彼此感情的争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除非是重大事情上坚持己见,一般而言,不要与人做这种无谓的口舌之争。

有一个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曾经多次向一位客户推销保险,但任凭他磨破了嘴皮,跑烂了皮鞋,客户就是不买他的账。但就在最近,他听说那位客户投保了另一家保险公司,而且数额不小。

推销员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他第一次向客户推销不成时,他,临离开时说了一句表示决心的话:“我将来一定会说服你的。”

而那位客户也回敬了一句:“不,你做不到——毫无希望!”推销员就这样失去了一笔大生意。

如果这位推销员早知道中国古人说的道理的话,他就可能不会犯这个错误了?明人陆绍珩说:“人心都是好胜的,我也以好胜之心应对对方,事情非失败不可。人都是喜欢对方谦和的,我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别人,就能把事情处理好。”

无论是推销商品,还是说服人做某事,我们都要记着这个原则。我们要让别人同意自己,就要考虑到对方和我们一样,有好胜的愿望,有受到尊重的需求,有需要顾全的脸面。

我们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即便我们的用心是好的一那位推销员的确是认为买保险对客户有益——也可能不但把事情办砸,还得罪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