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十分柔软,但死后却变得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柔嫩脆弱,死后却形枯质槁。所以顽固强硬是速死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
老子所说的这种生与死的辩证关系,道出来“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能柔弱的才是有活力的,而坚强的却是失去了生命活力的。
有许多人认为刚正不阿便是忠义,但是往往太过刚正不知变通,反而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好心也会办坏事。这便是“坚强者死之徒”的道理。
战国末年,秦昭王任王陵为帅,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王陵虽然尽心竭力,但是赵国奋力反抗,使战斗持续了很久,邯郸城一直没有被秦军攻下。
急于求成的秦昭王责怪王陵指挥不力,他想撤了王陵的职务,让大将白起代替他。白起知道秦昭王的意思后,没有为自己即将得到重用而兴奋,而是说:“大王志在统一天下,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啊。赵国有各国援军相助,他们又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拼死相抗是难免的。这样,我军是没有获胜的希望的。大王还是先撤军吧。”
秦昭王说:“赵国损伤很多,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这个时候放弃未免太可惜了。你能力过人,由你挂帅一定可以大功告成。”
白起分析时局,讲得头头是道,可是秦昭王固执己见,坚持用兵,请他出山。白起也很固执己见,就是不肯答应,干脆在家中称病不出。
白起的家人害怕秦昭王惩罚他,就劝他说:“不管你的见解正确与否,身为臣子,就应该听从大王的。你这样固执,拒不从命,大王会饶恕你吗?”
白起说:“行军打仗,如果明知道失败还要进行,那么就只能白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啊。我不想做一个罪人,怎能为了让大王高兴而屈从呢?”
秦昭王为了说服白起,亲自登门来看望他,对他说:“只要你答应出征,万一失败了,你也没有战败的责任。现在战事正紧,以国事为重,你就不要再耽搁了。”
白起却说:“我身经百战,知道打仗不可硬拼,形势如果对我军不利,为什么不能回避一下呢?大王以后再战不迟。”秦昭王见说不动他,十分不悦,不久之后秦军果然遭到了失败。白起听到消息,伤心地说:
“大王不听良言相劝,才会有这样不幸的事,我想他会吸取教训了。”
秦昭王见事情果然像白起所说的那样,本来就很懊恼,又听到他的这番言论,恼羞成怒之下就把失败的怨气都发泄在白起身上了。先是将白起降为士卒,赶出都城,后来又派人令他自杀谢罪。
白起一再抗命不从,只知道一味强硬,结果犯了做臣子的大忌,越是强硬便越是有罪,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坚强者死之徒”吗?
不只是白起这样,历史上有很多名臣都同样强硬,从保身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其实是不妥的。但是他们宁愿因此损身害命,也要为国而青史留名,那就是另外一种观念了。
敢为天下先,那是英雄所为,但是英雄毕竟是少数,他们的作为并不适合占大多数的普通人。普通人更适合柔弱一些,委婉一些,以此“柔弱者生之徒”,事实上这也是适合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法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而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但却又谏得巧妙委婉,所以流传下来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据说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一只很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很生气,要杀死烛邹。晏子便说:“大王,为了显示您的贤明,可不可以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这样也可以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板起了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可知你犯了死罪?你的罪状有三条:大王让你养鸟,你却不留心而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令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都知道了,由此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你犯了三大罪,所以现在大王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这是在谏阻,但很委婉,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说:
“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
“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齐景公爱喝酒,曾连喝7天7夜而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7天7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好了。”这话说得多么强硬,您不戒酒,那就杀了我。这是忠心为主的臣子的直谏啊。可是齐景公很为难,戒酒吧,实在舍不得,杀了弦章呢,好像又太过分了。于是齐景公就像晏子诉苦说:
“弦章劝我戒酒,说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没有像弦章那样硬梆梆地说:“那你就戒酒吧。”而是说:
“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齐景公一听,啊,原来我是个很宽厚的国君啊,我和桀、纣那样的昏君是不一样的,既然如此我怎么能为了酒而杀忠臣呢?于是他果真戒酒了。
这几个小故事今天读起来趣味盎然,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中赞赏晏子的睿智和机敏,与白起的故事相对比来看,正可以体会到“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这样的人生智慧是过千年而不磨损的,是在今时今日同样适用的。比如做下属的想给上司提意见,直接说难免引起上司的不快,不如借鉴一下晏子的方式,巧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