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14

第14章 父母要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或是遇到不明真相的事情,父母为了省心,往往会采取训斥或搪塞的方法应付。事实表明,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与之沟通、讲道理,由此产生的效果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好得多。

父母千万别小看孩子,以为他们还小,不明白是非,讲道理也是白讲,只要让他们按着自己的要求做就行了。的确,强硬或许一时能达到效果,但下一次或再下一次,孩子还是会违逆你。所以父母更应注重说服这个过程,目的也许一次达不到,但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被潜移默化,自然而然达到父母想要的效果。

一位名叫引墨的家长在日记中记述了自己给孩子讲道理的经过:

今天,儿子长了湿疹。我决定带他看中医。之后我就开始发愁,药开回来了,如何说服他吃下去呢?

药很苦,我舔了一点点就开始打鼓:这么苦,他能喝吗?果不其然,第一口药,从碗里喝到嘴里,又直接吐回了碗里。我脑海里闪过很多方法:捏着鼻子灌,药里加糖……算了,还是先讲道理吧!

先从为什么要喝药讲起,然后讲到药为什么是苦的……儿子很认真地听着,还问:“药为什么是黑色的?为什么不能装在小瓶子里用吸管喝?”我都一一耐心解答。后来他说:“那我喝一口吧。”我大喜过望,赶快盛了一大勺药喂,到他嘴里,虽然还是龇牙咧嘴的,但这药总算是咽下去了!儿子提出一个附加条件:能不能喝一口药,吃一口白糖。我也同意了。

我的道理算是彻底讲通了。以后儿子基本都大口大口吃药,还告诉我说:“药喝到嘴里,脸上的湿疹就全部被赶跑了……”

虽然与孩子讲道理有些费劲,但会让孩子铭记事理,受益终身。正如文中的孩子一样,在他知道药能治病的道理后,今后再生病,不管多苦多难受的药,他都会心甘情愿地吃下去。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跟孩子讲道理。比如就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说理;比如由某一句话联想到更多的事理;比如就生活的微小细节开导启发……孩子都有纯真的天性,如果用讲童话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品格塑造,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美妙的童话的作用,远远胜过长篇大论的道理。童话是鲜活的、灵动的、绘声绘色的,童话中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活灵活现的,他们的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行为贴近孩子的感受,孩子很容易认同这些角色。同时,因为他们是童话里的主人公,孩子也会在心理上跟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童话来讲道理,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是在直接评判他,从而更容易接受。

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1)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2)所讲的道理要“合理”

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家长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

(3)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家长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4)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孩子和家长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跟孩子说理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做一个讲道理、明是非的人。如果父母在所有事情上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难有成效,相反,父母的这种强权优势必定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就会出现越来越不讲道理的倾向——

在学校,所有认识任林小朋友的同学无不说他是个霸道的人,在与同学玩耍过程中,他要求同伴什么都必须听他的,稍有不顺,他就会生气甚至打骂起来。新学期开学时,班主任到任林家里家访,刚进门,就听到任林的父亲在训斥孩子,语气十分严厉,还经常冒出“必须”“一定”“绝对不行”等强硬的词,而任林也一点不谦让,竟与父亲大吵起来,丝毫没有示弱的趋势。这让班主任十分震惊,他终于明白了,任林霸道的性格与他父亲的家教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父亲不讲理、对孩子使用“铁血”政策,孩子在有意无意间受到了熏陶,从而复制了一个父亲。

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明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