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知恩图报不是空口说白话,也绝不是虚情假意的小恩小惠,更不是为了贪图利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回报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才是知恩图报的本质。只有人人做到知恩图报,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文明才有可能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给予将比接受更快乐!
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社会?
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善良的人,是知恩图报的人,是富有责任心的人。“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之心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之心,也是现代人应有之心。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吧!孩子将会一生受益无穷!
我们要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时刻有报恩之心。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因为心存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于自己;就会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就会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不会感激和怀念那些有恩于他却不言回报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更不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不会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缺乏感恩之心的人,心中没有爱,在他的心中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也就分享不到别人的快乐,也分担不了别人的痛苦。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当然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付出。那么,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苦
其实,现在有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在孩子的心里,他们认为这是应该的,父母就有这种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义务。而我们许多做父母的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健康就行,所以往往是任劳任怨。但是,请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14岁的小莉是某市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3年前,她的父亲下岗了,全家人只有依靠母亲几百元的工资生活。为了生计,小莉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经营着。一个月下来,能净赚1000多元,但是除了日常开支,家里也所剩无几。小莉经常去小吃店,也目睹了父亲的辛劳。
前一段时间,小莉在商场看上了一套价值2000多元的游戏机,就缠着父亲要买。母亲知道后,劝道:“你爸爸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挣1000块钱,那一套游戏机就是你爸爸两个多月的血汗钱啊,等咱家富裕了再买吧!”从小任性的小莉并没有听母亲的劝告,反而是又哭又闹,执意要买。无奈的父亲一咬牙,走进了商场……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专家建议,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关于我们的一些情况,比如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在跟孩子讲的时候,要讲得具体、有针对性,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劳作,感受到钱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也让孩子明白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全家人共同的努力。当孩子明白了这些情况之后,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就会从心底里对父母产生一种感激和敬重之情,进而懂得感恩。但一定要注意,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再重复和啰嗦。
中唐时期的诗人孟郊,50岁才考上进士,这首《游子吟》是孟郊终身倾心于诗词的创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在孩子即将远行的时候,忍着内心的悲伤,一针一线为其缝制衣服,深怕他受冻着凉,一方面又挂念孩子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相聚,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不是孩子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
这首游子吟是借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母亲关爱子女,呵护子女,完全出自天性,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就像游子吟里的慈母,把自己的爱心与期盼,完全溶入一针一线里,让人读了好似一股暖流通过心底。其实,我们只要让孩子体会出这番意境,把感恩的心付诸行动,就不枉费诗人的一番苦心了。
(2)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要让孩子明白感恩并不是指长大了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好车、让父母出国旅游等等,而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处处体现孩子的感恩之心。
比如孩子在家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吃完饭收拾一下饭碗、给我们倒杯水等;我们下班后,孩子要主动问候,要接过我们手里的东西;当我们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我们休息一下;当我们外出时,要让孩子记得提醒我们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孩子在外上学时,要让孩子记得常回家看看,或者多往家里打打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和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细节情况……
孩子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中懂得了感恩,也知道了感恩可以从小事做起。
提醒我们的父母注意两点:一是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和热情鼓励,因为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当然也更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尊重父母的观念;二是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如果我们能先起个带头作用,做一番表率的话,这种表率的力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让孩子感激身边人
感恩并不仅要让孩子懂得珍惜父母之恩,还要让孩子懂得并珍惜他人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
要让孩子从能感动亲人、老师、同学的小事做起,把谢意送给他人,并逐步学会把这份真情、感动传送给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在学校主动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复习功课;当有同学不小心掉东西时,要及时捡起并交还给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片真情;有好心情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彼此共同培养感恩之心。
学会感激身边的人,感恩之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化解灾难。让我们的孩子常怀感激别人的心,孩子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自己有过结怨甚至触及心灵痛处的人。
要让孩子永远懂得,感激别人会让自己永远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
(4)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注定不会有感恩的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应由我们做父母的言传身教,不能什么事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如果我们不对孩子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要想在培养孩子责任感、感恩心方面取得成功,关键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和引导。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在18岁之前就基本形成。要让孩子“明事理,知道德”,那么在他们懂事之初就得言传身教,如果等他们进入大学或成年后再“补课”的话,那时孩子的坏脾性、道德修养低下等毛病已成形,即使再进行教育,恐怕也收效甚微。所以,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但实际上,很多父母的关爱之情已演变成为宠爱和溺爱,对子女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全部包揽。
一位母亲陪着孩子吃饭,第一碗吃完后,孩子起身去盛饭。这时候,母亲急忙站起来接过碗说:“妈妈没有给乖乖盛饭,是妈妈不好,妈妈这就给你盛。”
其实,这本来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孩子也想去做,有这个意愿。但遗憾的是,我们大人却承担起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错,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对社会有责任感吗?当然,没有责任感,又何谈感恩呢?
如果我们真想子女成材,不仅要给予物质、精神上的支持,更要让子女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很多事情、很多东西要靠自己独立去做。这样,孩子才会去创造幸福,学会感恩。
所以,凡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放手教给孩子去做。尽量不要插手,如盛饭、打扫自己的房间、洗衣服等。
学会感恩,能让孩子体会到充满灿烂阳光的人间真情,这阳光般的真情,时时刻刻温暖着孩子的心田,也是孩子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但是,孩子只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感恩,更要让孩子报恩。要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地活着,就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有一年,一个城市正闹饥荒。在城市的北部有一个面包师,他家庭富裕而且心地善良。一天,他把城市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满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每人可以得到一个面包。我保证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过来拿一个面包。”
几乎是在一瞬间,那些饥饿的孩子一窝蜂地涌了上去,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大的面包。当这些孩子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一声“谢谢”,就跑开了。
但是,有个小女孩既没有同那些孩子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一样争抢。小女孩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把面包都拿走以后,她才走上前去把剩在篮子里的那个最小的面包拿起来。然后,小女孩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急于跑开,而是走向面包师,她真诚地表示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同样把一个盛满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仍然像前一天一样疯抢着。那个羞涩、可怜的小女孩只得到了一个比前一天还小的面包,在谢过面包师后她回了家。当她到家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孩子,赶快去!”当小女孩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微笑着,带着一副慈爱的表情对她说:“不,我的孩子,这并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的妈妈吧,这些钱是你的了。”小女孩激动地跑同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小女孩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为了报答别人的恩情,就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练就真本事,才有能力去报恩。
一个男孩生活非常贫困,但为了积攒学费,他不得不一家又一家地推销着商品。但男孩的推销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到傍晚时,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他绝望地想放弃一切。最后,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给他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说明情况后,年轻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含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男孩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接收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生命。无意中,大夫知道了妇女正是在很多年前给他那杯热牛奶,并让他因此鼓起生活勇气的年轻女子。于是,大夫准备为妇女做点什么。当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她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了7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很多人都在赞美这个男孩知恩更能报恩的品质,但也要关心的是他靠什么报恩?靠的是高超的医术,倘若他没有高超的医术,即使想着报恩,也是空想。而这高超的医术来自哪里?来自当年那杯浓浓的热牛奶带给他的自信心。
学会感恩,孩子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孩子也一定会实现成长与成材的目标!学会报恩,虽然受到感激的是他人,但报恩的人却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变得更加纯粹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