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孩子,听同一个老师讲课,有的记得牢,有的却记不住;有的学得好,有的却学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孩子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闻、心不在焉,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无法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时,显得语无伦次……孩子这些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
孩子上课时的这种不良表现,使他们在学习中听与想的环节受到了破坏,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一些教师认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在课堂上分化的。那些坐在课堂里东张西望、胡思乱想,对老师讲的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学习成绩慢慢就会出现滑坡;而那些注意力非常集中、总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学生,就很容易成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说,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第一步,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上课时的安排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即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讲授新知识。如果孩子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老师讲新课时没有听懂,回家写作业时就会出现不懂、不会或做错的现象。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新知识的掌握。
造成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原因,除个别真正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外,有一些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人的听知觉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编序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听讲能力差、爱走神,可以尝试着按以下方法训练孩子的听讲能力。
一是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不同声音的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所以,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二是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内容的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
三是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并能保持和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让孩子认真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四是训练孩子的听觉编序能力。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起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更有意义。
五是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和反义词,将句子补充完整,以此来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上面谈的是从训练孩子听说能力着手解决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问题。但是,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比方说,有的孩子没睡好觉,上课时就显得烦躁不安;有的孩子跟同学关系不好,总担心下了课会受人欺负;有的孩子上课时还想着昨天的精彩电视和电影内容;有的孩子可能惦记着书包里装的小说。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的孩子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原因之一是由于过度疲劳;有的孩子因为贪玩而导致作业花费时间太长,进而影响了正常的休息。孩子缺少足够的睡眠与休息,自然影响到次日的正常学习。根据科学机构的研究,人长期睡眠不足,就会造成脑供氧缺乏,损伤脑细胞,使脑功能下降。中学生要保证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孩子如果睡眠不足,抵抗力会下降,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父母要认识到睡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能任意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是帮助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
第二,帮助孩子做好上课的准备。孩子在课堂上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注意力不集中。比方说某一门课的课本忘记带了,总害怕老师点名,一上课就在想怎么躲过这一关,这堂课就上不好了。所以,孩子上学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做好上课的准备,要督促孩子整理好书包,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习用具,让孩子心情愉快地、轻松地去上课,这样孩子就没有后顾之忧。平时,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关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他们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三,积极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上课能不能认真听讲、注意力是否集中,并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课堂上快乐地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