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使孩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才能真正地“长大”。而如今的孩子对“挫折”二字大都比较陌生,许多为父母者,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对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则关心得很少,舍不得让孩子遭受一点挫折。“脆弱”成了许多孩子的“致命伤”,一旦遭遇某种压力,容易钻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做父母,不可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相对成人来说孩子由于幼稚,缺乏经验,所受的挫折会更多些。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它一方面给人以教益,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另一方面,挫折会引起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消极的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所以,认识挫折的成因,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孩子挫折的形成,有其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由于受外部条件的限制,孩子的某些目的无法实现,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形成心理挫折。如因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宠爱,致使孩子自尊的需要难以满足;又如家长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随便许愿以物质刺激,结果其要求未达到,许愿未兑现,因而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有些孩子的挫折是由于外部条件的突然变化,其原本可以得到满足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父母离异,突然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产生了孤独感;又如原来担任班干部,后来落选了;原来是“三好”学生,这次没有被评上;在二年级是班上的优等生,到三年级后成了中等生。
原来得到满足的自尊需要,一下子得不到满足,于是产生了烦恼、紧张等心理。还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外界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干预,不能达到满足需要的目的而引起挫折。如有的违反课堂纪律,受到老师批评,就是受到外部的积极干预;一个学生正在写作业,由于另一个学生的捣乱,使作业写不下去,就是受到外部的消极干预。
至于内部因素,很多挫折是受孩子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某些目的得不到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有的孩子是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人体内部条件的缺陷不能满足需要所引起的挫折,如孩子因身体较胖或矮小,体育活动能力差,产生怕上体育课、怕同学们讥笑的胆怯心理;有的孩子由于身体受到创伤,如跌折了腿,一时好不了,无法到校上课,产生惆怅和无奈的情绪;又如因意外事故,不能参加某项竞赛或表演节目而失去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以致受到挫折。
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去野外旅游,临行前,她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并让女儿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
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母亲说:“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儿的天气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
女儿说:“我想到手电筒了,但在出发时忙来忙去,就把它忘了。”
母亲说:“你一定要记住,如果不细心地对待每件事,你就会尝到粗心的苦头。”
女儿说:“我明白了,以后我一定要像爸爸出门时那样,先列一个物品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没关系,这次我把你忘带的东西都带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东西拿出来。女儿一下子高兴起来,并过来亲吻了母亲。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与女儿的这个故事流传已久。年幼的女儿第一次出游,少带了东西,这是很正常的。对这种失误,作为母亲,并没有立即指出来,让她弥补,而是让它成为既成事实,让孩子在尝试中接受教训,获得经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不谙世事的孩子。要允许孩子有过失,甚至给他们“制造”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让其在挫折中成长。
孩子一般缺乏认识能力、抵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们受挫折后,往往心里痛苦不安、后悔、自卑,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对任何事物缺乏热情和信心,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应当经常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及时了解孩子受挫折后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克服因挫折产生的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感到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劝慰。如有的孩子平时学习用功,但往往考试成绩较差,感到十分苦恼,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孩子一贯表现较好,当上班里干部,但因偶然犯错,后来落选了,使他伤心极了,觉得太丢面子。这类孩子一般上进心、自尊心都比较强,可是一旦遇到挫折,往往经受不住,产生了受挫折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及时采取疏导抚慰的方法,用温暖的话语加以劝说,首先弄清孩子受挫折的原因,再从信任和尊重的角度出发,耐心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接受教训,树立信心,继续前进。
孩子受到挫折之后,要帮助他把思想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从而将不良情绪引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升华到有利于社会的高度。有的孩子由于先天缺陷或意外伤残,往往沉浸于痛苦之中,消极颓废,不能自拔。对此,家长应该倍加关心,用榜样的力量去唤起他们振作向上。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一个战士,饱受疾病摧残后,他正视现实,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为自己坚定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满腔热情地进行文学创作,终于完成了不朽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如张海迪,虽然瘫痪,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为中华崛起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她被称为轮椅上的英雄,成为鼓舞青少年前进的一面旗帜。
孩子在产生受挫心理后,往往情绪紧张,日思夜想,非常苦闷,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只有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使人恢复理智状态。家长在做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受挫者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孩子尤为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一直是“三好”学生,这次没被选上,会产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憎恨,但是又不能说出来。家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应主动找孩子谈心,疏通思想,让他说出心中的疙瘩,然后再帮助他澄清是非,弄清真相,消除误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