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45179300000064

第64章 让孩子懂得孝

百善孝为先。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来把孝敬父母作为人生美德之一。孝敬父母已经不只是一种伦理道德,它也关系到个人是否具备长存感念之情,心怀仁爱的素质,更是关系到几代人以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一方面是为了父母,但更主要的方面,还是为了孩子活得更有尊严,为了孩子成为受朋友、受他人推崇的堂堂正正的人。一个爱顶撞父母、不孝敬父母的人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好人也不会和他交朋友,长大了,人们也不会乐意与他共事。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某高中班98%的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庆生日,而98%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寿辰,甚至还有一些高中生让母亲给自己端洗脚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孩子的事情非常多,应让孩子为父母分忧解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父母有病的时候端水找药或陪同就医,替父母盛好饭菜,然后收拾碗筷;父母的生日要让孩子知道,并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表现爱心;严格要求孩子不许顶撞父母,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气和地解释,而不能与父母为敌。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