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21

第21章 现代文学理论的铺垫(2)

总体来看,克罗齐的理论有将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相融合的趋势。1、关于艺术的发生,他持直觉主义观点;2、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地位,他远承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近承直觉主义,强调艺术的独立性;3、关于艺术种类,他既接受柏格森的“个性与普遍性”的概念,有提出艺术无法分类的原则;4、关于艺术批评,他维护佩特、王尔德、桑克蒂斯以来“将批评家与艺术家统一”的观点。尽管克罗齐难掩其意识决定物质、审美直觉混同普通直觉的不足,但他关于“形式是有生命的整体”的观点,他将艺术与美学、语言学等同起来的观点,的确对西方文论中的符号学和语言学派的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三节)法朗士的印象主义文论

法朗士(AnatoleFrance,1844-1924)是法国小说家。其评论数量繁多,结集为《文学生活》(1883-1892),其《文学生活》(特别是其中的《笛师们的争论》一文)集中地反映了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反对形而上学的美学

法朗士指出:“美学是没有一点实质的东西做基础的。它是一座空中楼阁。”166他坚决反对形而上学的美学,认为那是一种“云雾”。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法朗士反对文学批评追求判断、理性和严谨,主张批评家对作品的主观印象就是批评的基础。他说:“研究艺术作品,……它的规则将是不确定的,它的判断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期待批评有一天具有“-种实证科学的严格性”,只是痴心妄想167。

二、批评就是讲我自己

法朗士认为,文学批评是艺术作品的一种样式,因为“没有客观的艺术,更没有客观的评论”168。由于印象主义批评家把文学批评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印象主义批评非常强调文学的个人化理解,“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169法朗士在这里所说的“我自己”或我的“探险活动”,同施莱格尔的“批评即创作”和圣伯夫的“批评须有所发明”,意思很接近。在法朗士看来,批评家的要务就在于描述艺术作品在他内心所激起的观念、意象、气氛和情感。

三、批评的相对性

法朗士说:“我们所以要讲传统和普遍一致的意见,是为了给批评以基础。”170因此,“在文学的问题上没有一条意见是不能很容易地被一条跟它恰恰相反的意见反对掉的。”171法朗土对批评家的独到发现和全新感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同时代的读者对经典之作的接受,更难以相同,“每一代人都在大师们的作品面前寻求新的感受。”172法朗士的印象主义批评论,强调要以纯属个人的主观态度去感受和品味艺术,突出了文学阐释的个体参与性,对于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他反对任何规范和标准,完全否定文艺批评的客观性,这多少有些偏激。

“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家的鉴赏印象,……因此印象主义批评只是一种直观,一种感觉,一种美的印象的描述。”173在许多批评家的心目中,印象主义批评仅仅是一种初级的批评方式,这甚至形成为一种舆论:仿佛只有同印象主义批评拉开了距离,真正的文学批评方才可能出现。

事实上,印象主义批评并非缺少理论基础,相反,印象主义批评的宗旨恰恰是取决于它的理论基础。印象主义断定,我们不可能看到所谓客观的作品,作家的个性将不可避免地烙印于作品之中。法朗士说:“一位好的批评家实际上就是记述自己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经历”174。

当然,印象主义将自己的基础建立在“感动”、“领悟”、“印象”这些伸缩性极大的术语上,这难免给人带来不信任之感。这种批评总是直接参与文学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特征并非像自然科学那佯趋于精确统一,它更多的是各种个性、情感、思想、智慧依托文学作品得以张扬扩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不正标志了莎士比亚的伟大么?

20世纪的批评学派多半深知理论规范与科学操作方式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传统的严格训练告诫他们要尽可能避免以臆断为之,实证与逻辑才是批评家的两根最为可靠的拐仗176。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作品的印象,甚至不满足一般的阐释,他们更希望超越具体文本的阐释去阐释某种理论:对于理论建构的热心导致批评家对文学本身的疏离,批评的分工和操作中的专业化、技术化倾向,往往件随着艺术感受力和艺术领悟力的退化。单纯依靠知识的增长难以提高批评的质量。在这种背景下,批评界又开始重新呼唤批评家的激情、自知和直观、体验,印象主义批评以其敏锐的直觉和极强的感染力又成为当代批评实践中最常见的形态之一”177。

(第四节)意识流小说对无意识的崇尚

一、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意识流主要是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娅·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从理论背景上看威廉·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阐述、柏格森的绵延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被公认为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它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首先,意识流的心理学涵义。“意识流”一词系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率先提出的核心概念。威廉·詹姆斯所谓的意识流,是指原始的、混沌的感觉流和主观的思想流。为此他强调它们更像一条延绵不断、不可分割的河流。他认为这一命题在心理学上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即便意识中存在着时间间隔,间隔之后的意识并不觉得它与间隔之前的意识有所中断;其二,意识从这一刻到那一刻的变化,决不会是太突然的。应当说这一理论与柏格森的绵延说有相通之处。

其次,意识流与文学。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流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各个部分速度的不同。意识流就像一只鸟儿,不停地变更着飞翔和栖息的规律,而语言的节奏也正表现了这一点。这同样涉及到时间的体验问题。由威廉·詹姆斯提供理论,普鲁斯特提供实践的失落时光的那一种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亲切感,事实上也成了意识流小说的一种基本格式。

再次,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同柏格森一样,威廉·詹姆斯强调意识的不可分割性。因为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唯在活水的流淌中显现意象之间忽近忽远的关系。故而意象的意义和价值尽在于伴随着它们的光影即水流之中,这是后者的骨中骨,肉中肉,乃有常新不败的意蕴见出。

二、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观

生于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的小说《尤利西斯》经庞德为首的巴黎一些先锋派团体的相助出版后,作者成为意识流文学中的泰斗。

《尤利西斯》的写作正当欧洲心理分析方兴未艾之时,作品吸收了传统小说中已有的作者退出、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法,使意识流小说趋于成熟。乔伊斯的贡献被公认为是得益于他的博学、广阔的阅历,以及非凡的语言和音乐天赋。内心独白的第18章被公认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命之流。创立原型批判的荣格自称用了三年时间才读通《尤利西斯》,他说:“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这便是意识流的经典《尤利西斯》。

斯蒂芬和他的同伴林奇谈艺,他辨析美与真的一段话,读来就颇有些意识流重感觉和想象的直觉主义意味了。在柏拉图理性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之间,乔伊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高扬感觉的直接性和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枢纽作用,这正是意识流小说的特征之一。

乔伊斯重视阿奎那关于完整、比例和鲜明的论述。那里面分别三种倾向:超越实用;直觉在先、分析在后;超越逻辑和理性的神秘主义,这些都可视作影响他意识流创作的潜在因素。

对意识流叙事中作者退出的特点,乔伊斯也有所论及。他借斯蒂芬之口说,文学是经历了从抒情到叙事的发展过程。抒情文学表现作者自我,叙事文学中情感的中心则与作者与其他人物持等距离。

(第八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一、布拉德雷的“纯粹诗”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布拉德雷提倡“纯粹诗”,也就是“为诗而诗”。(一)“为诗而诗”。诗是“独立存在”的世界,诗的价值是“内在”的。首先,这种经验是为着它自己就值得存在的。其次,它所具的诗的价值,只能是这个内在自有的价值。他通过对莎士比亚、弥尔顿、雷莱的分析,实际上开启了新批评派的所谓“感情误置”、“道德误置”和“知识误置”等观点。(二)诗与生命的联系是一种地下的联系。布拉德雷分析了诗与生命的联系。第一,诗与生命有区别。第二,诗的价值在于满足我们的想象。(三)诗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四)诗以有限表现无限。他特别看重地指出了诗的意义就在诗本身,内容和形式浑然一体的、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诗本身。

二、简述佩特的“纯粹美”文论内容。

答:佩特的“纯粹美”文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美的相对性。美,如同其他呈现给人类经验的特征一样,是相对的;它的定义越抽象,也就越无意义,越无用。(二)刹那的美感。在他看来,充实刹那的美感享受乃人生意义之所在。(三)艺术外形(形式)的作用。和前人不同的是,佩特看到了艺术形式在创造性想象中的功用——改造客观物象,塑造艺术形象,抒发作者情思。

三、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论的主要内容概述。

答:(一)艺术重新创造生活。在他看来,不是生活造就了艺术,而是艺术重新创造了生活。(二)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总是居先于生活,它并不是模仿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去浇铸生活。(三)艺术的目的。它只有自在的目的,而无任何其他的目的。美与伦理道德观念原本格格不入。艺术超越道德,艺术摆脱任何功利。总之,王尔德的思想中包含着思想过度敏感、情感过度强烈的唯美主义者对于西方艺术的商品化、道德的日益沦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物质欲望的高度膨胀和无止境的追逐等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抗议。

四、如何理解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答:(一)直觉与艺术。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沟通世界的本质。艺术因此是一种直觉。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二)绵延说。柏格森把时间分为两种,其一是习惯上用钟表度量的时间,他称之为“空间事件”。其二是通过直觉体验到时间,即“心理事件”,对此它称之为“绵延”。无论是在科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把时间视为另一种空间。绵延作为真正的时间,柏格森认为唯有在记忆之中方有可能存在。

五、克罗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克罗齐的理论源头是康德。克罗齐认为外界的物质本来无所谓存在,它是随着主体赋予它一个形式之后才开始存在的。(一)艺术本质论:艺术即直觉,即幻象。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2、艺术不是实际的功利活动。3、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4、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二)艺术发生论:直觉与表现、形式、抒情。“直觉”是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统一中,才是直觉。(三)艺术批评与艺术地位:再造,独立。1、艺术形式有整一性。由于所有的艺术都是抒情的,因此给它分类毫无意义。2、克罗齐认为,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是统一的。3、艺术在心灵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克罗齐认为,艺术有着独立性。

六、法朗士的印象主义文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一、反对形而上学的美学。法朗士反对文学批评追求判断、理性和严谨,主张批评家对作品的主观印象就是批评的基础。二、批评就是讲我自己。优秀的文论家是那种能够讲述其心灵在名作之中奇遇的人。印象主义批评非常强调文学的个人化理解。三、批评的相对性。印象主义批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美的印象的描述。对于一部作品,没有众口一词的意见,也没有确定不移的观点。

七、意识流小说对无意识的崇尚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一)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1、所谓的意识流,是指原始的、混沌的感觉流和主观的思想流。其一,即便意识中存在着时间间隔,间隔之后的意识并不觉得它与间隔之前的意识有所中断;其二,意识从这一刻到那一刻的变化,决不会是太突然的。2、意识流与文学。意识流就像一只鸟儿,不停地变更着飞翔和栖息的规律,而语言的节奏也正表现了这一点。3、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唯在活水的流淌中显现意象之间忽近忽远的关系。(二)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观。1、艺术作品是一个审美客体,独立于创作者的人格。追求美,第一步则是理解想象的框架和范域,把握审美欣赏这行为本身。很显然,在柏拉图理性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之间,乔伊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高扬感觉的直接性和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枢纽作用,这正是意识流小说的特征之一。2、他对阿奎那关于美在完整、比例、鲜明三要素作了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