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45217500000032

第32章 温故而支薪

此问题不针对别人,只说自己的处境与感受。“温故”者,十六年干一件事,“支薪”者,则是国家给我发薪水之谓也。

从大学毕业,我便开始从事理论组织工作。从小干事而大干事,从副处长而处长。年龄在毫不留情地增大,职务也在相应地升高。办公的地点十六年中只挪过两次,加起来距离不足十米。第一次是从大房子靠北墙移到了靠南墙,第二次是从大房子搬进了小房子。工作呢?十多年一贯制,豆腐三碗,三碗豆腐。每年用不着周密计划,闭着眼睛也知道往哪里走,该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富有经验吧。

经验是个好东西,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人一旦觉得在某个方面已玩得十分娴熟、出神入化的时候,就有了想当然,有了惰性,就缺少新鲜感,缺少创新意识,缺少开拓精神。试想一下,一个人将近二十年待在一个单位,从事一种工作,激情从何而来?而且随着工龄的增长,还有了“功劳”意识、“苦劳”意识以及“专家”意识,“元老”意识。即使不想干,干不好,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自己还觉得亏得慌,闷得慌,十二分的难受。

人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有人说得更神乎,说人挪半步活。这话大概不会有什么错,可以得到古今中外许多事例的印证。可在我们国家,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人挪半步又是何等的困难!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温故知新”,说的是学习的方法,让人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从温习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的感受。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大概事实上是达到“温故知新”要求的。可由于环境的板结,思维的惰性,思想的凝固,这种“温故知新”已没有了积极意义,只是机械地重复罢了。其实,“温故知新”对我来说,已变成了“温故支薪”:不断重复一种精神领域的工作,不断地领取不算太丰厚也不算过于微薄的薪水。当然,十几年来不能说工作上无任何建树和创新,但毕竟不如变换岗位后的成绩突出。这是一种经验加理性的判断,不是无根据的瞎掰。

在中国,似我这样情形的人大概有不少。这其中压抑了多少热情,浪费了多少才华,丢失了多少机会,谁也说不清楚。中国的人事制度似乎确实有一些毛病,也确实需要改革一下,否则,只强调搞经济建设,恐怕也不会那么顺利。当然这也只是自己的一点感受,就此打住,免得带累得自己连“薪水”也领不到。

199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