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45217500000040

第40章 “尽死节而已”的谏官文化

封建社会有许多弊端,但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谏官的设置,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谏官设置的情况历代不同,名称也不尽统一,但谏官的职责与精神却始终如一,谏官就是给皇帝与朝廷提意见和建议的。谏官之言,绝非阿谀之语,也非奉承之话,更非颂诗赞词,而是批评之语、针砭之语、警省之语、规劝之语。

对于谏官的设置,我有两层钦佩。其一,钦佩皇帝们的胸怀与肚量,他们竟能以“天子”之尊,在“朕即是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位,设置谏官,专门让其与自己作对,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如唐朝的魏徵,把唐太宗监督得极严,某次太宗正在玩鹦鹉,见魏徵来朝见,忙将宠物藏进了袍袖,不敢往出拿,以至将小东西憋死。魏徵死后,唐太宗极为伤心,高度评价魏徵,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像唐太宗那样的皇帝虽不很多,但毕竟有几个。即便不那么开明之君以至昏君,虽不一定采纳谏官的意见,甚至迫害以至诛杀谏官,但并未从制度上废除谏官。作为封建皇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我的第二层钦佩,是对谏官的钦佩。这些人的角色意识和敬业精神极强。在众多的官员中,谏官品级不很高,且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反映社情民意,指出朝廷政策的失误与皇帝的错误,力争矫正有毛病的决策。有些谏官冒着丢官坐牢以至杀头灭族的风险,言辞激切,痛陈利害,将一切置之度外。用谏官们的话说,叫“尽死节而已”。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为了国家社稷,为了黎民百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句“尽死节而已”,不是轻飘飘的客套话,也不是无关痛痒的八股调,而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谏官时代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但这句话至今仍能催人落泪,令人扪胸。

封建时代已渐次远去,当今的社会比之封建时代,进步是巨大的。但毋庸讳言,也有不那么完满的地方。我们虽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但真正能给领导人决策者提意见的人并不很多。其原因,一是有些位居高官者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胸怀,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听不得批评意见。他们喜欢听的,是赞美的话歌颂的话,或者是“小骂大帮忙”的话。二是现在没有专门的谏官,有些有条件有资格谏议的人,骨头没有那么硬,唱颂诗可以,提意见不行。当然不能说现代人统统不行,毕竟张志新还说过几句真话,彭德怀还上过绝无仅有的万言书,但数量太少,力度太小,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钦羡与怀念封建社会的谏官文化。我们在不断强调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知谏官文化是否在应弘扬可弘扬之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又不知如何弘扬。我想我们的社会如果真有一批如魏徵般提意见的人,我们的决策肯定会更加正确,我们的执行会更加坚决和有效,我们的政治会更加清明,我们的遗憾会更加稀少,我们文明民主富强的步伐肯定会更快,最终我们会将谏官文化彻底地送进博物馆档案馆。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比谏官文化更好的文化,有更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但遗憾的是不多,或者说不很明朗,所以,虽身处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我们仍高度评价与钦羡谏官文化。

19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