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45217600000103

第103章 当与梦时同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是该书所收的唯一一首帝王诗。题目似散文名,但确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云:“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玄宗为祭奠孔子而作。诗的前六句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行状,对孔夫子深致悼念。有评论家认为,此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乃帝王诗中不可多得之佳作。诚哉斯言。

李国文先生在《帝王写诗幸与否》一文开篇说:“帝王好写诗,堪称中国一绝,帝王写的诗不怎么样,也是中国一绝。”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所写之诗无数,只一个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生活了八十八岁,写了四万多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可帝王们的诗,能真正为人们所喜爱,所吟咏的,少之又少。《唐诗三百首》能从四万多首诗中选中唐玄宗的一首小诗,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身份高贵,他的权势巨大,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人,凭的,是他诗的质量。清朝的蘅塘退士,用不着与唐朝的什么皇帝保持一致,用不着拍他的马屁。

李国文先生对于帝王写诗基本是否定的。他言帝王写诗的目的是在显示自己“武功”之外的“文治”。帝王们虽附庸风雅,但他们的诗大多写得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激情,没有多少思想内容。帝王们的诗,全部或大部需要词臣予以修改、润色、充实。这些,我都同意。我要说的只是,帝王写诗,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皇帝写诗,大臣旁听,为之润色,完成,而且要掌握好度,既不能显得没学问,又不能表现得锋芒毕露,让皇帝下不了台,那么,大臣们就要学习,就必须充实自己。中国的历史、地理、气候、物产,中国文化中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国的诗歌艺术,等等等等,都必须学习。大臣素质的提高,对于社稷民生应当是有好处的。

帝王写诗,除了遣词造句,引经据典,安排韵律,表现出自己文化方面的天赋与造诣,还能表现出他的政治、社会、伦理、经济等方面的思想,表现出他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这有助于臣子们了解与理解帝王,有利于帝王思想与主张的贯彻执行,有利于臣民们与帝王在政治上以及无所不在的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一般意义上讲保持一致容易,但如果虽不赞同帝王的观点与做法,还要自然得体地显出一致性,其中就有很深的学问。

帝王的诗不全是无病呻吟之作,不是垃圾。李国文在他的文章中举了一些,还有没举的,也有一定水平。唐玄宗咏孔子的这首诗算一个例子。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算一个例子,朱元璋的“一夜不敢伸足睡,唯恐蹬倒太行山”也算一个例子。

帝王的诗虽不全是自己做的,但每一首诗又绕不过帝王本人。词臣们可以帮忙,但不能包办。帝王在其诗歌方面付出的心血其实很多。这一方面影响了他们执政的精力,另一方面却从文学的、精神的、道德的角度与层面帮助了他们的执政。

日本人在招考警察时,题目里有大量的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内容。日本人以为,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掌握程度,反映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下。在警察招考中,他们怕招入不学无术的流氓,所以要用中国历史与文化作鉴别。看来,即便酸一些,迂腐一些,也比流氓要好。警察如此,帝王更如此。

唐玄宗执政不是很好,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好,他执政的前期,还是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唐玄宗的诗呢,绝大多数不行,个别的,也有好的,《唐诗三百首》,其中能有一首他的诗,看来他配得上诗人的称号。帝王诗人是也!

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