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45217600000031

第31章 “毫发之怨,无不报者”议

《元史·杨朵儿只传》中对元朝重臣铁木迭尔有一句评价,言其“权势既成,毫发之怨,无不报者”。此人在仁宗朝做丞相时,因其所为为仁宗所憎恶,被罢官。他勾结徽政院近臣,重新爬上丞相之位后,不但不改前非,且“恃势贪虐,凶秽愈甚”。后来,他贪赃枉法的事败露,皇帝震怒,下令逮问。铁木迭尔逃匿,皇太后为其说情,皇帝“恐诚出太后意,不忍重伤之,但罢其相位”。此后,此人先为太子师傅,在仁宗驾崩英宗继位后,第三次爬上相位。他杀了反对派萧拜柱、杨朵儿只(党项人)等人,并且要收拾所有与其有怨者。英宗皇帝也感觉到,他所诋毁诬陷的,“皆先帝旧臣”,也即忠臣良将。

人毕竟是人,不是神,有怨是要报的。伟大如鲁迅,在其临终时,在其将生命、将世界、将社会的本质看透时,尚且留下遗嘱,教导后人,对损人牙眼,又要求不予追究者,一个也不宽恕。老先生活得很累,走得其实也很累。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中国的社会思想、伦理思想等等,是褒扬以至鼓励复仇的。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不论是正统文人的文集,还是江湖文人的武侠小说;不论是正规的文学,还是口头文学,都鼓励鼓动人们去报怨去复仇。尤其对于报杀父之仇报夺妻之恨者,人们予以的同情更多,支持的力度更大。

鲁迅的观点也许是对的,你招惹了损害了人而又不让别人记恨与报复,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有因就有果,因果报应,是佛教哲学,其实也是世俗哲学。从不记恨怨仇,时时以怨报德,除了神,再伟大的人也做不到。

****历史上有许多****右倾的“********”,也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政治运动,其中除了对敌对外,不少是内部的斗争。这些斗争,有一些是事关党的事业党的命运的,有一些也是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上不得台面。

从人类总体的情况看,如铁木迭尔式的“毫发之怨,无不报者”的模式其实不是通例。大多数时候,大多数的人也听“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劝告,也在淡化怨恨。而且,人类生存艰难,除了与人斗,更多的精力还要去与天斗与地斗,还要去找饭吃,哪有那么多精力盯住一点芝麻绿豆之怨不放。

人间之怨有时很大,比如蒙古人铁木迭尔与同僚党项人杨朵儿只之间的怨恨,不说不共戴天,也是水火不容。但大多数的怨并不大,比如鲁迅与梁实秋与周扬等“四条汉子”之间的怨,无非是些互相的评价,笔墨官司,其实不值得永远不原谅的。特别在行将离世时,微笑着对过去做一个盘点与了结,是很洒脱很为人推重与称道的。而声言不原谅损害的不是别人。

铁木迭尔作古了,铁木迭尔的做法今人不应当效法。

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