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45217600000057

第57章 说“贫者只宜常胜”

《东原录》记载,邵良佐出使西夏国,到元昊处后,对一个大臣说:“今兹用兵,如富者与贫者赌博,贫者只宜常胜,使富者胜,贫者必匮。”用白话说,就是:现在用兵打仗,就如同富人与穷人赌博,穷人应该常胜常赢。如果富人赢了,穷人必然更加贫穷。

《东原录》上的这段话,是《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的编者韩荫成先生寻章摘句寻来的,没有上下文,加之我在跑马圈地,浏览史料,所以感觉弄不清其真正的内涵。比如对一个大臣说自己的见解,这个大臣是宋朝的,还是西夏的;比如说这句话,是在调侃西夏人,还是站在宋朝的立场上自我批判自我反省。

我读书,如古人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于史料中的这句话,我一如既往,仍然是望文生义。别的我不去追问,我只在乎富人与穷人赌博中的问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所受的教育是,穷人是高尚的伟大的令人尊敬的。关于穷的词都是美妙的,比如“均贫富,等贵贱”“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帮穷来种上咱们的地,种田不是为自己,一心要奔社会主义”,等等。穷人都是好人,他们善良、无私、恭顺、亲切、友好,他们志向远大,坚忍不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他们就如李铁梅眼里的“表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最可爱的人”。

在我所受的教育中,富人就是坏人,是恶魔恶霸恶棍,是地痞流氓,是欺男霸女、抢田抢地、敲骨吸髓、杀人如麻的人渣,是自私自利、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庸人,是损害大众利益,破坏人类生存秩序的败类。“为富不仁”,“骄奢淫逸”,“挥金如土”,“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等等,均是富人的画像。

穷人是怎么穷的,不是天生的,不是遗传的,不是际遇不好,不是自己愚昧懒惰不作为,而是富人害的。富人收租子放高利贷剥削剩余价值,让本不是穷人的人成了穷人。如果穷人没田种,富人将自己的田无偿送给穷人种,最好再配上耕牛;如果穷人没钱花,富人借给他们而不要收利息,最好也不要追本金;如果穷人到富人的工厂农场做工,富人不要获取剩余价值,把工人当股东,把劳动力当股本,发完工资,按股分红,如果这样,穷人就不可能成为穷人。

富人是怎么富的?富人靠的是正常的遗传,良好的家境,先进的教育,勤奋的劳作,大胆的决策,令人心惊的冒险,必要的节俭,这当然是富人的说法。在我们穷人看来,他们就是靠剥削富起来的,是靠投机倒把逃税漏税,坑蒙拐骗富起来的。他们的财富(所谓资本),就如马克思老人家说的“从头到脚,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回到标题界定的话题上来。不管如何评价穷人和富人,也不管穷人是怎么穷的,富人是怎么富的,但说穷人与富人赌博时的心境。

穷人与富人赌博,真的是应该常赢,因为穷人输不起。穷人的钱本来就不多,如果爱好多了,比如喜欢喝几两小酒,抿两盅香茶,吃几盘猪头肉、花生米、茴香豆,再加上赌博而且手气不好赌技太差而常输大输,那只有卖田卖牛卖房,甚或卖儿卖女了。

宋人邵良佐肯定跟我一样,是贫苦家庭出身,或者他对穷人的生活有所体察,所以他才能道出穷人富人赌博时的心境与企盼。邵良佐用这句话比喻宋与西夏,从总体与常理上讲,是正确的。可他把谁看成富人,又把谁看成穷人呢?大宋?西夏?不明确。以愚之见,从历史的角度看,把宋与西夏谁看成富人谁看成穷人都无不妥。他们谁也输不起,又谁都输得起;谁都想赢谁都赢了,又谁都没赢;他们双输又双赢了。历史是公正公平的,对宋朝和西夏不偏不倚。

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