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宋史·夏国传下》载:“宣和元年,童贯复逼刘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万出,至统安城,遇夏国主弟察哥郎君率步骑为三阵,以当法前军,而别遣精骑登山出其后,大战移七时,前军杨惟忠败入中军,后军焦安节败入左军,朱定国力战,自朝及暮,兵不食而马亦渴死多。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朱峗,守兵见,追之,坠崖折足,为一别瞻军斩首而去。是役死者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察哥见法首,恻然语其下曰:‘刘将军前败我于古骨龙、仁多泉,吾常避其锋,谓天生神将,岂料今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胜轻出,不可不戒。’”
宋史的这段话,表述的事实是:童贯逼刘法攻夏,因刘轻敌,战术有误,被夏军打败,刘法被斩首。这段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夏军胜利后,其将领察哥以宋军的失败来总结战争的成败得失,告诫部众“不可不戒”。
总结战争战斗成败得失的事例很多,我看到的最生动的一例,是我的同学、入党介绍人成东之父成荫执导的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军队张军长的参谋长在打了败仗后宽慰主人公的话:“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太狡猾了。”这可能是戏言,但胜则傲,败则馁,怨天尤人者当不在少数。打了胜仗,能从对方的所为中悟出其败因,悟出制胜之道,并且以此警示自己,警示部众,这无疑是高人。
我读过张正隆校官的《雪白血红》,对辽沈战役,对****,可以说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经略东北那片黑土地时,初期遭遇了来自上层过度的热情激情,要求他们“拒敌于国门之外”,要求东北军把住边界,不让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战争初期,国民党占上风,力量强大,加上美军空中、海上的支援,想“拒敌于国门之外”,谈何容易。其结果则是****部队的大量伤亡与减员。上面要求****打四平保卫战,并且喊出了“最后一战”的口号,似乎此役之后,便可挂国旗奏国歌了。但四平之战远非最后一战,四平硬守也守不住,****在拼掉不少老本后,不得不撤出四平,从长计议。好在****是大军事家,他能从自己和敌军身上总结经验,后来在打辽沈决战时,他力戒浮躁,慎之又慎,在中央正确的调度下,经过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完成了使命。
******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全国人民都知道。”这话说得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宋夏交战几百年,正如李东东女士在《宁夏赋》中说的,虽遣良将,以多敌少,但“终未奏凯”。何故?原因很多,但宋朝上至朝廷,下至将士,未能很好地像西夏将领察哥一样去认真总结经验,尤其从敌军身上参悟胜败之道有极大关系。《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是军中油子,他说过一句话极有道理:“我们以往的失败就在于轻敌哟。”从西夏将领察哥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200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