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未半年,其家疫死,灭门。
【译文】
临川郡的东兴,有一个人进山,抓住一只小猿,就带回家来了。母猿从后面追赶来到了这一家。这个人把小猿拴在院子里的树上,给母猿看。母猿就向着人打自己的耳光,像是要乞求哀怜的样子,只是嘴里不能说话罢了。这个人不仅不放掉小猿,竟然把它打死了。母猿悲伤地呼喊,自己也撞死了。这个人把母猿的肚子剖开来看,肠子断裂成了一寸一寸的。不到半年,这个人的全家得了瘟疫,都死光了。
邛都大蛇
【原文】
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而饴之食。后稍长大,遂长丈余。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又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嗔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雠!”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角?”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为“陷湖”。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渔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辄居宅侧,恬静无他。风静水清,犹见城郭楼橹畟然。今水浅时,彼土人没水,取得旧木,坚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为枕,相赠。
【译文】
邛都县里,有一个老太婆,贫困而孤独,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总有一条头上长着角的小蛇出现在床下,老太婆出于怜悯而给它东西吃。后来这条小蛇逐渐长大,竟有一丈多长。县官有一匹骏马,大蛇把它吞杀了。县官因此大发雷霆,责令老太婆把蛇交出来。老太婆说:“蛇在床下。”县官立即派人挖掘,愈往深挖洞就愈大,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县官迁怒于老太婆,无理地把她杀害了。蛇就给人报梦说:“凶狠残暴的县官,为什么杀害我母亲?我一定要为母亲报仇。”从此之后,每天夜晚总是听到既像是雷又像是风的声音。过了四十多天,老百姓见面时,都相互吃惊地说:“你头上怎么忽然长出角来?”就在这天夜里,周围四十里地,与县城同时下陷成了一个湖。当地人把它叫作“陷湖”。唯有老太婆的房子安然无恙,至今还存在。渔民采摘捕捞,必定依傍着它停泊住宿,每逢遇到风浪,总是停靠在房子旁边,这里无风无浪没有任何危险。每当风平浪静水清如镜的时候,还能看见湖水之下城郭楼台的清晰轮廓。现今,在水浅的时候,当地人就潜入水中,打捞木料,这些木料质地坚硬,漆黑发亮。那些好弄新鲜事的人用它作枕头,互相赠送。
世说新语
难兄难弟
【原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文】
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论说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割席分坐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道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依旧挥动锄头,如同见到的是瓦石一样,华歆则捡起金子而后扔掉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垫席上读书,有乘坐官车的显赫人物从门外经过,管宁读书依旧,华歆则丢开书本出去观看。管宁便割断垫席,分开座位,对华歆说:“您不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邓攸避难
【原文】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译文】
邓攸当初逃难时,在半路上丢弃了自己的儿子,而保住了弟弟的儿子。逃过长江之后,娶了一妾,非常喜爱她。过了一些年,问她的经历,妾详细说起自己是北方人,遭遇世乱才来到南方,记起父母的姓名,竟然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在德行功业上一向有好名声,言行没有任何污点,听后一辈子都悲伤悔恨,于是不再容纳收留他的爱妾。
光禄焚车
【原文】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
阮光禄在剡县时,曾有过一辆很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向他借,没有不答应的。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心里想借车却不敢去说。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事,感慨地说:“我有车子,却让人家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子做什么呢?”于是把车子烧掉了。
身无长物
【原文】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因此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条送给我。”王恭没有答话。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了过去。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王恭回答说:“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焦饭遗母
【原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文】
昊郡人陈遗,在家十分孝顺。他母亲欢喜吃锅底的锅巴,陈遗任郡主簿时,总是带着一只口袋,每次烧饭时,都要把锅巴收藏起来,回家后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叛军流窜吴郡,袁太守当即率军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聚了几斗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在身边跟随部队出征。双方在沪渎交战,官军失利,部队溃散,逃跑到山泽之中,很多人都饿死了,陈遗却凭借这些锅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他深厚孝行获得的善报。
小时了了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去入座。李元礼问道:“你同我是什么亲戚啊?”
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这就是说,我们两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来的。”李元礼和宾客们听后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也到了,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未必也很好。”孔文举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大为狼狈。
料财蜡屐
【原文】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译文】
祖士少喜爱钱财,阮遥集喜爱木头鞋,都常常亲自料理。同样是一种牵累,因而人们无法分出他们的优劣。有人到祖士少那里去,看见他正在查点财物,客人来了,没来得及收拾完,剩下两只小竹箱放在背后,斜过身子来遮住它,心情不能恢复平静。有人到阮遥集那里去,看见他正在吹火给木屐涂蜡,随即感叹地说:“不知这一辈子能穿几双木屐?”神态悠闲舒适。于是两人的高下才有了分晓。
坦腹东床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成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
郗太尉在京口时,派门客送给王丞相一封信,想在王家找一位女婿。王丞相对郗太尉的使者说:“您到东厢房里去,任意挑选好了。”门客回去后,禀告郗太尉说:“王家各位公子都值得赞美,听说来选女婿,各自做出一副庄重严肃的样子,只有一位公子在靠东边的床上裸出肚子躺着,好像没听见此事一样。”郗公说:“就这一位好!”派人去查访,原来是逸少(即王羲之),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七步作诗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即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曾经命令弟弟东阿王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做不成的话便要杀掉他。东阿王随声便做了一首诗:“煮熟豆子做成羹,滤去豆瓣留下汁。豆萁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本来就是同根生长,相互煎熬为何这般紧急!”魏文帝十分惭愧。
潘文乐旨
【原文】
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已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成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译文】
乐令善于清谈,却不擅长写文章。他想要辞去河南尹的职务,请潘岳代写一道奏章。潘岳说:“可以代写,但总归要先知道您的意思。”乐令便对他讲了自己之所以辞让的原因,写了二百来字的提纲。潘岳取过来交错综合安排,便成了一篇名文。当时的人都说:“如果乐不借助潘的文才,潘不采用乐的意旨,就无法写成这样的好文章。”
昭君离汉
【原文】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昭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昭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译文】
汉元帝的宫女增多之后,便命令画工画下她们的形貌,想要呼唤谁时,就翻看画像来召见她们。宫女中相貌平常的人,都去向画工行贿赂。王昭君姿态容貌很俏丽,立志不向画工苟且求情,画工便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来匈奴来和亲,向汉朝皇帝求美女,元帝就以王昭君充数前往。召见之后,元帝见昭君艳丽绝色,舍不得她,但名字已经送出,又不想中途改变,昭君也就出发了。
婕妤辩诬
【原文】
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译文】
汉成帝宠幸赵飞燕,飞燕诬告班婕妤向鬼神诅咒成帝,因此拷问她。班婕妤的供辞说:“我听说死与生取决于命运,富与贵听从上天安排。行善尚且不能得到保佑,作恶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灵性的话,就不会接受邪恶之人的诽谤;如果鬼神没有灵性的话,向它倾诉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竹林七贤
【原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译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龄相近,其中嵇康稍小一些。参加到他们一起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阮成、河内向秀、琅邪王戎。这七人常常在竹林之下会集,纵情畅饮,所以世人把他们称为“竹林七贤”。
温酒流涕
【原文】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获渚,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醒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
【译文】
桓南郡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乘船停泊在获渚,王大服散后已有些醉意,去看望桓。桓为他准备了酒宴,王大不能饮冷酒,不停地催身边侍从“温酒来喝”,桓南郡便流泪哽咽起来。王大就想离去,桓南郡用手巾抹泪,对王大解释道:“触犯了我的家讳,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后王大赞叹他说:“桓灵宝确实旷达!”
谢公出仕
【原文】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己,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译文】
谢公起初抱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后来朝廷征召的命令屡次下达,势难实现个人意愿,才到桓公属下任司马。当时有人赠送给桓公一些草药,其中有一种叫远志,桓公拿它问谢:“这种药又叫做小草,为什么一种东西却有两个名称呢?”谢没有立即回答。这时郝隆也在座,随声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隐处山中时叫做远志,出了山就叫做小草。”谢很感惭愧。桓公看看谢笑着说:“郝参军这一阐发确实不坏,也极有意味。”
簸扬洮汰
【原文】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译文】
王文度、范荣期都受到简文帝的邀请,范年龄大而官位低,王年龄小而官位高。正要向前走的时候,两人相互推让,让来让去,王最终落在范的后面。王于是对范说:“顺风播扬谷物,糠秕总是飘在前面。”范荣期说:“用水淘汰杂质,砂砾总是落在后面。”
望梅止渴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魏武帝行军时,错过了水源,军队全都口渴难忍,于是他传令说:“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都流出涎水来,靠了这一招才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老槐扶疏
【原文】
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译文】
桓玄死后,殷仲文回到京都当上了大司马刘裕的咨议参军,商议事务时主意反复不定,再也不像往日那样了。大司马官府的厅堂前有一棵老槐树,枝叶繁茂分披。殷仲文每月初一集会时,同众人一起在厅堂上,他久久地注视槐树,感叹地说:“老槐树枝叶倾伏,连一点生趣都没有啦!”
菜根谭
【原文】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译文】
如果为人处事不合乎人之常情,那么整个世界都是望而生畏的坎坷之途;如果不体察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一生如活在梦中一般。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