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45230600000008

第8章 工具书、文体、术语、并称(7)

宋朝初期,诗僧希昼、惠崇、文兆、简长、惟凤、保暹、行肇、怀古、宇昭九人的并称。当时“西昆体”盛行,九人因不满于西昆体轻艳浮夸的诗风,倡导推崇晚唐时期贾岛、姚合的诗风,相互唱和自成一格。他们的作品大多以隐逸闲趣与林下生活为主,诗风清丽秀雅,专精于五言律诗的创作。其中以惠崇、希昼二人最具代表。代表作品有《过巴峡》、《寄怀古》等。其著作文集《九僧诗集》,现已失传。现存作品多收于《宋高僧诗选》及《瀛奎律髓》。

闽中十子

明朝初期,闽中诗派中的林鸿、陈亮、郑定、高棅、唐泰、王褒、王恭、黄玄、王偁、周玄十位代表作家,被称为“闽中十子”。其中,以林鸿为十子之首。由于他们均为福建人士,且作诗的旨趣相投,时常在洪武、永乐年间结社相伴、相互唱和。因此,被后人称为“闽中十子”。闽中十子的诗风主要学习盛唐时期的诗歌文体,且更侧重于艺术形式方面的学习。

西泠十子

清朝顺治至康熙年间,杭州诗人陆圻、陈廷会、毛先舒、柴绍炳、沈谦、丁澎、张纲孙、孙治、吴百朋、虞黄昊十位诗人的并称,因为当时还有陈子龙等十人在杭州西湖上结为诗社,故将诗社命名为西泠诗社,十名诗人世号西泠十子,又称西陵十子。其主要作品收录于柴绍炳与毛先舒辑订的《西泠十子诗选》中,流传于世。也被后人称为西泠派。

大历十才子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一个由十位诗人所代表的诗歌流派。根据姚合《新唐书》与《极玄集》中记载,十才子分别为李端、钱起、吉中孚、卢纶、韩翃、崔洞(一作峒)、夏侯审、司空曙、耿、苗发十人。他们主要以王维为宗,继承了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间,以诗文歌咏自然。

李端(约743—782年),字正已,赵州人,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现存诗集《李端诗集》三卷。代表佳作《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钱起(751—?),字仲文,吴兴人。他的诗多以五言为主,因此自称五言长城。因与郎士元齐名,故被世人称为“钱郎”。钱起的诗文题材大多以景物与应酬相赠为主,比较重视音律间的和谐统一。

吉中孚(?—786年),字不详,楚州人,久居鄱阳。工于诗文,与卢纶、钱起等齐名。著有作品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流传于世。

卢纶(约737—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人。著有文集《卢户部诗集》,并流传于世。

韩翃(754—?),字君平,南阳人。韩翃的诗文笔法轻巧,别致细腻。题材大多以别唱为主。代表作品《寒食》被世人所广为传诵。著有文集《韩君平诗集》,《全唐诗》中现录存其诗三卷。

崔洞(一作峒),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平事迹史书尚未记载。

夏侯审,字号、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常与诗人卢纶、钱起、李嘉佑等交游唱和。其作品大多佚失。《全唐诗》中现存有作品《咏被中绣鞋》。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初,广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耿的现存资料甚少,现知可查信息即他在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现存作品甚少。

苗发,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作题材以应酬相赠为主,现存作品甚少。

儒家十二哲人

儒家十二哲人又称“孔门十二哲人”。清朝乾隆年间,在原有的 “十哲”基础上,将子路与朱熹定为“十二哲人”之列。儒家十二哲人分别为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夏、子张、子游、子我、子贡、伯牛、有子、冉求与朱熹等十二人。除朱熹外,其余均为孔子的弟子。

儒家七十二贤人

儒家七十二贤人,是指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记载的:“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们是儒学领域的积极耕耘者,孔子思想和理论的坚定追随者与实践者。

1.4.2作品并称风骚风骚,即《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的合称。两者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故被后世泛指为文学的代称。其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一直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近500年间的诗歌。而《楚辞》则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编写的诗歌总集。这两部著作分别是先秦时期的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大传统源头。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的合称,是汉代时期,古乐府民歌中最具有盛名的两大代表。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取材于东汉献帝时期,庐江郡一带的一个婚姻悲剧。通过对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描述,控诉了在封建礼教制度的背景下,婚姻包办、门第观念的罪恶。其中,以女主人公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最为突出。她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极具反叛色彩的妇女代表,为世人所传颂称赞。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极具北方特色的长篇叙事民歌。文章记述了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传奇事迹,将木兰这一奇女子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文章内容朴实生动,情真意切,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特别是以人物问答的形式描绘了木兰的心理活动,以风趣的比喻成就了文章的点睛之笔,从而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史学双璧

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后人并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史学双璧”。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编撰的纪传体通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主要记录了自黄帝时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三国志》、《汉书》、《后汉书》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前四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司马光所编撰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全书共计294卷,耗时19年完成。主要记录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起,一直到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远征淮南的历史。全书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我国史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易

《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的合称。现存于世的仅剩《周易》一书。

《连山易》是夏朝时期的易学,以艮卦为起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由于《连山易》主要与大山抵挡洪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夏朝君王的先祖,又是以治水而闻名取得天下,故《连山易》被夏王朝所接受运用,自尧、舜时期一直流传至夏代。

而到了殷商王朝,洪水的侵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连山易》的作用越发不明显实用。于是,殷商将《连山易》改为《归藏易》,由坤卦为起始,象征着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指所有的一切皆来自母亲,万物皆生于大地,终将重归于此。

《易经》又被称为《周易》,主要包括《经》与《传》两部分内容。其中,又将《经》分为《上经》与《下经》两部分。《上经》共有三十卦,《下经》共有三十四卦,《经》部内容共计为六十四卦。此六十四卦主要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重叠演变而来。每一卦都由独立的卦画、标题、卦辞、爻辞所组成。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经典作品,即《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与《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主要以反映社会矛盾与人民疾苦为主,以诗写史,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及战争对人民的无情摧残。因而,其诗文作品被世人誉为“诗史”。

三戒

“三戒”为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三篇散文,即《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这是一组三篇寓言,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文章题名《三戒》,据后人推论,其寓意可能源于《论语》中“君子有三戒”。通过借喻麋、鼠、驴三种动物最后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一些倚财仗势、作威作福的小人进行了辛辣的抨击与讽刺。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普遍意义,篇幅短小且传神生动,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乐府

乐府是指汉代时期所建立的管理音乐的宫廷官署。最初始于秦代,汉武帝时期,正式将这种采集歌谣并制谱的机构命名为“乐府”。后来,这一机构收集谱写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为“乐府”。乐府诗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两汉时期尤为盛行。汉乐府诗主要以五言诗为主,内容多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乐府诗的出现,开启了古代叙事体诗歌的崭新篇章。其主要作品有《上邪》、《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乐府三绝

北朝乐府《木兰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与唐朝诗人韦庄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被后人并称为“乐府三绝”。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朝时期,五本著名的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的合称。其中,三言是由明朝冯梦龙所编写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三本小说集的总称。其中,《喻世明言》也被后人称为《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其实是三言的通称。“二拍”是凌濛初编写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三公奇案

三公奇案是指明清时期公案小说《施公案》、《包公案》与《鹿州公案》的合称。

晚清小说《施公案》亦被称为《施公案传》或《施案奇闻》。全书共计八卷,九十七回,未标注编撰人。后人推论其可能故事始于说书,后经过文人的加工编排所演化而成。小说主要讲述了施仕纶自初到扬州府江都上任县令直至升任通州仓上总督这一时期的故事。故事情节主要以审案与剿寇为主。在整体情节的编排方面比明朝时期的公案小说更为离奇曲折。除寻常断案之外,又添加不少私访遇险的情节。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公案小说。全名《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被世人称为《龙图神断公案》。全书共计十卷,由文人安遥时所编著。主要讲述了包公断案的故事,基本为每一篇一个故事。着重刻画了包拯这一秉公执法、为官清廉的人物形象。其故事取材同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大多来源于民间。由说话艺人敷演的“话本”,经过文人的整理编排,逐步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

《鹿州公案》原名《蓝公案奇案》,又名《公案偶记》、《蓝公案》,是由蓝鼎元所编著的文言体短篇公案小说集,全书共计两卷二十四则。其内容主要以地方官府判例的辑录整理而成,记录了作者亲身审理的一些实案。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谷梁传》与《春秋公羊传》的合称。

《左氏春秋传》原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左传》以《春秋》为蓝本,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兴衰与诸侯争霸的背景历史,对春秋时期,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天文地理、历法时令、神话传说均有详细的记述与评论,力图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进一步说明撰写《春秋》的纲目,被儒家奉为著作经典。

《春秋谷梁传》又被称为《谷梁春秋》,简称《谷梁传》。它的创作意图主要是为《春秋》作注解,后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传记主要以语录体与对话文体为主,是一部研究探讨儒家思想主要演变的重要文献。

《春秋公羊传》又被称为《公羊春秋》,简称《公羊传》,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重要典籍。主要记录了自公元前722年起一直到公元前481年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公羊传》的释史十分简略,更侧重于微言大义,全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解经。

茅盾《蚀》三部曲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与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与《追求》,对我国的文坛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茅盾农村三部曲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与《残冬》三部文学作品。小说整体反映出在特殊年代下,农村所发生的变化与农民阶级逐渐觉醒的过程,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

巴金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所组成。其中,以小说《家》的文学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巴金爱情三部曲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由《雾》、《雨》、《电》三部文学作品组成,主要讲述了青年一代对理想、信仰的探索与追求。

四书

四书分别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它不仅蕴涵了儒家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更是融汇了儒家先哲的智慧精华,对我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参,在公元前505至公元前434年这一期间所作。此卷在南宋以前从未单独提出进行刊印学习。直到南宋时期,朱熹在编撰《四书章句集注》之时,将此卷单独从《礼记》中抽选出来,并与《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自此,《大学》便正式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与程颐的看法而论,《大学》应是儒学入门的必读读物。所以,位列四书之首。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典籍,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经典论著。书籍内容涵盖了哲学、教育、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以其丰富的内容及精简的语言著称于世。虽然文章在整体编排上并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基本上每一条即为一个章节,各篇章之间也没有密切的关联,但却没有重复冗赘的章节内容。《论语》的内容融汇了孔子一生的学术理论精华,是一部集大成的儒学著作,对儒学的启蒙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与推动。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孟子,名轲,字子舆(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继承者。南宋时期,由朱熹将《孟子》一书正式编撰至《四书》之列,从此《孟子》的学术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元、明两朝,《孟子》更是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读书人必学的学术典范。

《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个组成篇章。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公元前483年至公元前402年这一期间所作。此卷在南宋以前从未单独提出进行刊印学习。直到南宋时期,朱熹在编撰《四书章句集注》之时,将此卷单独从《礼记》中抽选出来,并与《大学》、《论语》、《孟子》相并列。自此,《中庸》便正式成了“四书”之一。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由清乾隆帝亲自组织,委任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自1772年开始编撰,历时十三年编撰完成的旷世著作,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图书典籍。整套书籍由经、史、子、集四部分所组成,因此得名“四库”。根据文津阁藏本所统计,《四库全书》收录古籍3503种,共计79337卷,分别装订编集36000余册,为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指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与《紫钗记》的合称。后人推测也许因为四剧均与梦境有关,故得名“临川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