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45264500000008

第8章 巧匠鲁班的故事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为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所以又叫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间工艺家,是一位举世闻名的能工巧匠。在工用器具、农用器具、建筑、机械等方面,有许多重要发明创造。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劳动人民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工的共同祖师。人们常用“班门弄斧”这句话来讽刺那些在技术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的人,可见鲁班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锯,现在已经成了一件普通的工具。但是,谁能想到,在当初发明它的时候,却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

据说,锯是鲁班发明的。

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无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人们躲在荫凉里,不停地摇着扇子,仍然挥汗如雨。就在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场灾难又降临到鲁班居住的古木村百姓的头上。鲁国国王要鲁班带领全村200名青壮年民工去盖一座举行宴会用的宫殿,限期三年完工。这件事把鲁班愁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时候盖房子,既没有砖瓦,也很少用土石,几乎全用木头。鲁班算了一笔账,别说盖宫殿了,就是把200人全部打发上山砍木材,三年时间也不够呀!

鲁班被迫接受了这项施工任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个50人组成的伐木队便带着刀斧上了山。他们转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精心挑选着坚固耐用的好木材。每选好一棵树,便留下一部分人,用刀斧砍伐起来。

那时候伐木可困难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刀斧一下一下地砍。50个人忙碌了一整天,尽管个个累得筋疲力尽,但却只砍倒三棵树。

傍晚,那个蛮不讲理的大臣看到只运回来三棵树,便咬牙切齿地说:“你们存心捣乱是不是?好嘛!明天我要亲自上山看着你们干,看你们还捣乱不捣乱?”

这个大臣,第二天果然跟着伐木队上了山。

伐木的人们,光着臂膀,在如火的烈日下一气干了大半天。这个大臣不让他们喝一口水,不许他们吃一口饭,更不准他们休息一会儿。许多人昏倒了,这个凶狠的大臣还不准抢救。

就这样,每天都有人死在深山里。

看到乡亲们遭受这样的灾难,鲁班又心疼又着急。为了加快砍伐速度,他决定每天提前上山择木材。

这一天,鲁班正手挽野草,攀登一个陡坡,忽然觉得手心像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又疼又痒。停下一看,手心被划了一道口子,划得还不浅,血都流出来了。鲁班觉得奇怪,坐在一块石头上,思考着这奇怪的现象。他顺手拔了一根细茅草,不料手心又被刺了一下,情况和刚才一样。他仔细观察起这小小的野草来。鲁班发现,细茅草叶子的边缘上全是锋利的小细齿。他用叶子的边缘往手背上划了一下,手背上立刻出现了一道白线,同时觉得又疼又痒。他明白了,原来手心就是被茅草叶子上的这些细齿划破的啊!

鲁班看着细茅草叶子沉思起来。草叶上的齿这么细小,就能划破皮肤,如果在竹片的边缘上做上齿,力量不就更大了吗?

回家后,鲁班找来了一根毛竹,用刀劈成片,把竹片的边缘削得像刀刃一样,然后砍了很多小齿。时间已经是深夜了,鲁班急于试一试这带齿的竹片的效能,于是叫醒了妻子云氏,夫妻两个便在院子里一颗小槐树上试验起来。他们一人握住竹片的一头,来回地拉着,拉了不大一会儿,小槐树的皮就被划破了。又拉了一会儿,树干上便出现了一道小沟。可是,再也不能拉了,因为竹片上的小齿几乎都断了。

鲁班对妻子说:“如果换一个比竹片更坚硬的东西,一定会耐磨一些。我想,用这个办法来伐树木,或许比用刀斧砍要快一些。”

妻子云氏赞同地说:“你的想法很好,咱们可以试试。”

鲁班找来了一叶长形的铁片,请铁匠师傅在铁片的边缘上做了很多齿,夫妻两个又在那棵小槐树上试验起来。拉了大约一袋烟的工夫,树干上便出现了一条一寸多深的沟,又拉了一顿饭的功夫,小槐树就断了。鲁班兴奋得几乎跳起来。他拿着带齿的铁片奔上山去,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那些正在用刀斧砍伐树木的人。大家听了,半信半疑。鲁班说:“大家可以当场试一试嘛。”于是他们在一棵碗口粗的松树上试验起来。试验的结果证明,比用刀斧砍伐要快十多倍。

伐木的主要工具——锯,就这样在鲁班手中诞生了。

有了锯,极大地提高了伐木和加工各种房料的速度。鲁班带领古木村的民工按时完成了建造宫殿的任务。

在宫殿建成的那一天,乡亲们纷纷跑来向鲁班表示感谢。他们说:“咱们的鲁班使乡亲们免了一场大灾难,咱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了这件事啊!”

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地冻三尺,滴水成冰。鲁国国王要在宗庙大殿的后面建造一座春秋亭(就是纪念亭)。

建造这样的亭子,在当时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即使是普通工匠,也能够比较圆满地完成任务。

但是,这个国王对亭子的要求却很特殊:亭子的正梁长4丈,必须用黄荆树的树干做成;亭子的顶必须用紫矿石做成。

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

人们从来就没见过这么高大的黄荆树,上哪里去取4丈长的正梁?人们从来没用紫砂石做过亭子顶,几万斤的重量,怎么往上安装?

负责施工的老师傅,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于是壮了壮胆子对国王说:“陛下,黄荆树的树干不够长度,能不能用别的木材做正梁呢?紫砂石的份量太重,无法把它架到梁柱上去,能不能用别的材料做亭子顶呢?”

国王听了老师傅的话,很不满意地说:“你懂得什么?建造春秋亭,是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和业绩,这是天地间头等重要的大事,丝毫不能马虎!黄荆树是世上寿命最长的树木,用它来做正梁,象征着我们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传下去。紫砂石颜色鲜艳美丽,用它来做亭子顶,象征着我们家族永生永世吉祥如意。所以说非用黄荆树和紫砂石不可,决不能改用别的材料!”

这可实在太难办了。工程是有一定期限的,到时候完不成,只有人头落地,死路一条!这位在建筑行业里干了40多年、盖过千万间房屋的老师傅,越寻思越没有办法,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含着悲愤投河自尽了!

国王听说老师傅投河自尽,非常恼火,他直着嗓子嚷道:“这是犯上作乱,简直是无法无天!”他召集了全京城的建筑工匠,让一部分人到深山老林里寻找高大的黄荆树,一部分人留下来研究安装亭子顶的办法。两项工作都限期一个月完成。完不成任务,一律处死!

时令正当数九寒天。奉命寻找黄荆树的工匠们,顶着刺骨的北风,踏着没膝的大雪,攀悬崖,登峭壁,出没在深山老林。许多人因为饥寒交迫,死在了茫茫的雪地里。他们走遍了鲁国的西北部,也没有找到高大的黄荆树。

留下来研究安装亭子顶的工匠们,绞尽了脑汁,也没想出好办法来。

期限眼看就要到了,人们心里像油煎火燎一样。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人们想起了鲁班。他们无限感慨地说:“要是鲁班师傅在这里就好了,他什么巧妙的办法都能想出来!”

可是,鲁班在哪里呢?

工程期限只剩下最后三天了。

工地上死气沉沉,一片凄凉的景象。有的人不住地摇头叹气,有的人难过地抽泣起来。厨房里,饭菜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马上就没有性命了,谁还有心去吃饭呢?

天将近晌午的时候,工地上来了个要饭的乞丐。这乞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赤着脚,光着头,头发胡子老长老长的,满脸是灰,走路跌跌撞撞,说话疯疯癫癫。一到工地,便吵吵嚷嚷,只听见他说:“肚子不饱,无法戴帽;衔住不吞,大树成荫。”

工匠们个个愁眉苦脸,心情沉重,谁还顾得上理睬这个乞丐呢?可是这乞丐老是喊着肚子饿得很,把大家都吵烦了。有人要把他赶走,有人没好气地说:“肚子饿就到厨房里吃饭去吧!那里有的是饭,不要在这里瞎吵了!”

谁也没注意乞丐去没去吃饭,可是人们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厨房里桌子上倒了一堆饭,饭上扣了一只空碗;旁边做了两尾鱼,衔着一根筷子的两头。

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唉!疯子什么事干不出来!哪有什么意思?”

负责施工的师傅,召集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来看。大家一边看,一边琢磨着。忽然,一位花白胡子的师傅高声说:“好啊,好啊,这真是个好办法啊!”他兴奋地把桌子一拍,站起来继续高声说:“大家看,这只空碗好比亭子顶,这堆饭好比一堆土,顺着土坡把亭子顶推拉上去不就成了!这根筷子好比不够尺寸的正梁,一头用一尾木鱼衔住它,不就够长度了吗?”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是啊,是啊,是个好办法!”

于是人们选了一棵树干长三丈五尺的黄荆树,加工成了房梁,又连夜赶做了两尾五尺长的大木鱼,让木鱼衔住梁的两头,每一头衔住两尺半,这样梁和鱼加起来正好四丈长。不但解决了长度不够的问题,而且显得精巧美观。接着,人们又在亭子中间堆土,把土堆得和亭子一样高,然后把沉重的紫砂石亭子顶沿着土堆的斜坡拉上去,架在梁柱上,再把土扒掉。

大家不顾疲劳,拼命苦干了三天三夜,终于在限期之内建成了春秋亭。

人们个个欢欣鼓舞!有人说:“那个乞丐,一定是鲁班装扮的。”也有人说:“怪不得他老是说‘肚子不饱,不能戴帽;衔住不吞,大树成荫’,原来是给咱们指点办法啊!”

国王看了这精巧的设计,高兴地说:“是谁出的好主意?我要重重地赏他!”

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是鲁班!”

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鲁班用自己多方面的发明创造充实了祖国的科技宝库,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领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鲁班善于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概括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他勇于探索,注重实践,这正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