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古典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害怕公众讲话,其实,他真正恐惧的不是讲砸,而是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讲砸的状况,这才是其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与恐惧。”害怕和怯懦都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样的人内心是脆弱的。要从根本上战胜恐惧,我们就要让内心真正地强大起来。
内心强大者从来不会随意质疑自己
股神巴菲特说,出问题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心理。的确,生活中很多人劣势命运的造就,往往不是其能力不够强,而在于他的心理太过懦弱。他们总是害怕失败,在挑战或机会面前会表现得战战兢兢,不敢轻易去尝试。同时,他们也总会因为一时的挫败而萎靡不振。
要彻底地摆脱懦弱心理的束缚,就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
卡耐基曾到一所大学去做励志演讲。
刚上台,他就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孤独吧!”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卡耐基随即摇头道:“不对。”
“那该是误解吧!”另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讲。
“也不对。”
接下来,很多学生都发言了,但卡耐基却一直在摇头。
一位学生终于忍不住了,便问道:“卡耐基先生,您还是说出你的答案吧!”
“那是你们自己啊!”卡耐基笑着说道。
“我们自己?”听到这个答案,许多学生都惊讶了。
卡耐基接着说:“其实你们刚才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你们自己内心的投射,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我承受不住了。’那你真的会害怕。同样,假如你告诉你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够战胜一切。’那么就没什么能够难得倒你的。何必苦苦执着于那些虚幻?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所以,能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还是你自己呀!”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令人真正害怕的东西,你所害怕的只是你内心的一种弱势反应罢了。很多时候,当困难没有真正来临,我们就事先在内心向自己“投降”,甘受命运的摆布。
卡耐基说:“但凡成就非凡之人,都有勇往直前,藐视困难的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果断的,他们的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卡耐基所描述的这种勇气就是内心的强大所拥有的力量。内心强大的人在人群中卓越显著,这点十分令人惊叹。别人看到的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他们来说却是需要克服的挑战。
1914年,托马斯·爱迪生的工厂烧成灰烬,独一无二的模型被毁,并造成2300万美元的损失。托马斯·爱迪生的反应乐观而简单:“谢天谢地,我们的错误都被烧毁了,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开始了。”
这就是内心强大的力量,这样的人才是无坚不摧的,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优势,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不怕从头再来,在每一个看似极低的起点中,他们都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内心强大者都有一种极为开放的意识与开放的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们都能够认真地听进去,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再想一想,对自己自信的东西仍旧能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由于他内心的强大,他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就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学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重新检验一次。为此,内心强大者从来不会随意质疑自己,更不会因为害怕而不敢挑战,他们拥有强大的自信心,能促使他们无往而不胜。
你要知道,恐惧只与弱者为友
哈佛大学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因为恐惧而犹豫,前进有时候是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恐惧征服的是弱者,唯有直面困境,勇于前行,才是征服恐惧的最好方法。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不幸的生活却促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抗争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从九岁起就去大阪做一个小伙计,父亲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负担起生活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验了做人的艰辛。
在18岁时,松下幸之助到大阪一家电灯公司做一名室内安装电线的练习工,一切从头学起。不久,他诚实的品格与上乘的服务都赢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在20岁那年,他幸运地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检查员。然而,也就在此时,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松下幸之助发现自己得了家族病,而且他的家族中已经有九位因此病而英年早逝,这其中有他的父亲和哥哥。当时的境况使他不可能依照医生的叮嘱去休养,只能边工作边治疗。他的人生完全没有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心理准备,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做斗争的办法:直面恐惧,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疾病,并努力健身与病魔做斗争。
坚信这样的生活理念,一年过去了,他的身体开始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强大。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在94岁时,他向人们表明了他战胜疾病的秘诀:一个人只有从心理上真正强大起来时,他才能无所畏惧,才能走出疾病的阴影获得长寿。
恐惧只与弱者为友。背对恐惧固然可怕,当我们真正地转过脸去直面它时,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怕的。所以,当我们被人生的某个困境“卡”住时,与其消极悲观地抱怨,不如以积极的态度直面它。当我们将害怕视为一种战胜的力量时,它也就烟消云散了。
盛田昭夫是日本又一位著名企业家。他的成功是从经营插座生意开始的。
盛田昭夫创立的索尼公司并不是一个一夜之间成功的公司。创业之初,正逢世界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而盛田昭夫手中的资金还不到100日元,困难可想而知。
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然而,千辛万苦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遇到棘手的销售问题,工厂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员工相继离去,盛田昭夫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是,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功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意逐渐有了转机。直到六年后,他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时,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的索尼公司所面对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一系列汹涌波涛的开始。经济危机在1929年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索尼公司销量锐减,库存激增。索尼能够安然渡过企业经营中的一个个惊涛骇浪,得益于盛田昭夫一颗强大的内心——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坦然地应对各种挫折的折磨。
对此,盛田昭夫说:“你只要拥有一种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坦然的处世态度和一颗强大的内心,能让人安然地渡过人生的一次次危机。”
内心真正强大者,能在任何时候平复自我的情绪,能自信地操控令人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自信能感染到他人,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没有经过风雨的禾苗永远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没有经过折磨的雄鹰永远不能高飞……这就是自然界告诉我们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切事物如果想要变得更强,必须经过困境的磨砺。人也如此,只有勇于直面困境,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内心才能变得更为强大。
要记住,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辉煌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凤凰涅槃的故事,世上没有不转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困境原本就是生命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生命,也总是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中茁壮成长。
让“缺憾”开出美丽的花
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的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面对此,我们要做和该做的就是用“补丁”去愈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一天,在深圳一家工厂流水线上打工的张兰拿出一件衬衫给工友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给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三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
一位有资历的大姐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吧!”
第二天,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张兰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的口子全部都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般,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大姐还特意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居然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和独特了。
张兰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大姐说:“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大姐能让衬衫上的“遗憾”开出美丽的花朵,而当我们的人生出现缺憾或遗憾时,又有谁能平静地让它开出花来呢?
世界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避免不了的。比如,突如其来的伤害、残疾、病痛等,伤口既然已经无法弥补、回避,一个智者就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因为那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用补丁去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来,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一位农民在经历种种苦难后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他曾经做过木匠,在建筑队里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在感情方面受过欺骗,还打过一场三年之久的官司。然而,如今的他仍旧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中,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没有任何保障。
他表面上看起来仍旧是个农民,但他与乡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不同。因为他爱好文学,在耕作的同时,几十年还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章和诗歌——他的杰作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一位记者曾这样问他:“你如此复杂的人生经历如何写出这么多富有柔性的佳作呢?在读你的作品时,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文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够写得出来。”
“那你认为我该写什么样的作品呢?是那种硬邦邦的,抒发人生苦难的作品吗?”他笑笑问道。
“起码应该比你现在的作品沉重一些才是!”记者打趣说。
他笑了笑说道:“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人每家都有储粪。小时候,每当我遇到别人挑粪往地里去时,我都会掩鼻而过。那个时候,我总是觉得奇怪极了,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够让庄稼长得更为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我却发现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正如粪和庄稼的关系一般。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将它一直储存在粪池中,它就会一直这么脏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一个人,苦难也是如此。如果你将苦难视为生命的苦难,那它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让它与你精神世界中最为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最为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独特的甘甜和美好。”
这种质朴的话语,无不让人动容。土地能转化粪的性质,而他的心灵则让“苦难”转化成一种芬芳,开出美艳的鲜花来。
其实,心灵的力量就是如此奇妙,同一件事情,它既能将之转化为“苦难”,也能将之转化为一种“养料”。让生命升华,开出美艳的花,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看待它。
不服输的精神是力量的源泉
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对手是有多强,只要心中充满了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一定会胜利。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最终取得成功。
16岁时,诺斯顿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大一,并在学校学生会担任职务。正当他憧憬美好未来时,他却感到脑袋阵阵疼痛。开始,他以为是休息不好,没有在意,直到后来昏倒在课堂上,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原来脑部长了一个大大的瘤子。术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在一次体育课上,诺斯顿在没有任何前兆下猛然摔倒在地。后经医生诊断,他患了癫痫症——手术后遗症。诺斯顿只好辍学回家。
在他20岁那年,他找了一份在钢铁厂做统计的工作。但是,不到两年钢铁厂就破产了,他也失业了。按照美国的规定,当时像诺斯顿这样的人完全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发誓绝不向命运服输,他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但是,令诺斯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他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寻职路。
他先找了几个驾驶员的职位,但人家听说他患有癫痫症,都予以拒绝。之后,他又陆续找了几份工作,都因为他患有癫痫症被人拒绝。这时,有朋友建议他,以后投简历时,不要再提自己患有癫痫症,否则很难如愿。诺斯顿却说:“如果我隐瞒了病症,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我也不会心安,做人应该诚实。我想,只要不认输,总有一份工作适合我。”在之后的求职路上,他都是以失败告终。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他边求职,边给自己充电,上了很多培训班,也拿了不少的证书,而面对的仍是拒绝。屡屡碰壁,他也想放弃,但一想到自己的誓言,就又重新打起精神来。
转眼20年过去了,诺斯顿已是人到中年,然而不仅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也耽误了找女朋友。熟悉他的人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就专给那些求职者做引导员,每次收取他们一定的费用,就能发大财了,说不定还会遇见意中人了。”
每次听到这些玩笑话,诺斯顿都会坦然一笑,继续做自己的事。他自始至终都相信,只要不认输,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他找到当时给他做肿瘤手术的医生,一边在那里担任志愿者,一边从报刊上寻找招聘信息,医生或护士都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纷纷为他提供相关信息,更使他增强了信心。
又是几年过去了,在诺斯顿投的三百多份简历中,终于得到一家养老院的回复,同意招聘他担任一名看护助理。
此时,诺斯顿已经46岁,找工作的时间长达27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找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人。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他感触颇深:“当这家养老院告诉我,我已经得到看护助理的工作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请他们再说一次,放下电话都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我从未停止尝试。我知道,坐下来靠吃福利过日子很容易,但我不希望虚度余生,更不想向命运低头认输。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
是啊,如果诺斯顿服输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绚烂成就了。人的一生总会遭遇坎坷,但只要我们不服输,我们就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如果我们自己也承认失败,才是彻头彻尾的一无所有。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有美丽的鲜花,也有密布的荆棘。在这旅途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而我始终认为,生命的价值就是坚强地面对困难。我相信,只要永不言弃、永不服输,就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吉米·哈里波斯,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伟大赛车手。
在参加威斯康星州的赛车比赛时,因发生车祸,他的手被烧伤,鼻子也不见了,体表伤面积达40%。医生给他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才使他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
经历这次事故,尽管他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缩得像鸡爪一样。医生告诉他:“以后,你再也不能开车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灰心绝望。为了实现那个久远的梦想,他决心再一次为成功付出代价。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术。为了恢复手指的灵活性,他每天都不停地练习。
九个月之后,他又重返了赛场。他首先参加了一场公益性的赛车比赛。但由于他的车在途中意外熄火,没有获胜。不过,在随后一次全程200英里的汽车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又过了两个月,仍是在上次发生事故的那个赛场上,他满怀信心地驾车驶入赛场。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终赢得了250英里比赛的冠军。
当吉米第一次以冠军的姿态,面对记者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时:“你在遭受那次沉重的打击之后,是什么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来的呢?”吉米拿起一张此次比赛的招贴图片,微笑着用黑色的水笔在图片的背后写上一句凝重的话:不服输!
不服输的精神是勇敢的延伸,是力量的源泉,更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不服输的人是不会接受失败的。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从而激发斗志,越战越勇,直到最后夺取胜利。
不服输的精神改变了海伦·凯勒的命运,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同样,不服输的精神也让人专于一事而忘却讽刺进而达成目标,尼克·胡哲便是又一完美诠释。不服输,因为它可以强化内心不断超越自我达成人生目标。不服输,亦可认为不放弃,坚持勇敢。它能让我们不畏一路的艰辛与挫折,一心地朝自己心中的梦想前进,化困难为阶梯,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受得起批评,忍得住嘲讽
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不仅能经受住挫折的磨炼、失败的打击,还要经得住他人的批评,即在面对他人批评或嘲讽时,不恐惧。
面对相同的评语、相同的批评,自信的人仍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批评并不会对其造成任何伤害;自尊的人能冷静地接受批评,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时,仍能看到自身的潜质,所以不会因为受到否定而一蹶不振;而批评对于自卑的人而言,有可能就是毒药,一不小心就会毁掉一生。
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就因为别人的批评或嘲讽而否定自我,甚至变得怯懦,那说明我们的内心太过脆弱。一个真正强大者,是不会理会他人的批评或质疑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将刚刚步入军旅生涯时,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涩小伙子。他希望能给每个人都留下良好的印象,容不得半点批评。每当受到批评,即使是温和友善的批评,他都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无比难过。从军30年,他受到过无数的批评,但内心的承受力却越来越强了——他曾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人们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语攻击过他,但他都选择置之不理,有时连头都懒得回。
斯梅德利·巴特勒对待批评太无动于衷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别人的批评再也无力对他的自尊构成威胁,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言语评论他,他都依然故我,能永远保持从容镇定。自尊心的毁灭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起主导作用的其实是内因。我们常常误以为外因是引起我们自卑的祸首,把外部的批评看得太过严重,而事实却是我们自身才是全部问题的症结所在。
卡耐基在成人教育班教学时,受到了一名供职于《太阳报》的记者的尖锐批评。那名记者毫不留情地对他本人及其工作大肆攻击。
卡耐基忍无可忍,愤怒地致电《太阳报》执行委员会主席,要求该报刊登文章说明真相,澄清自己的名誉。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的举动太过小题大做,因为买那份报纸的人大约有一半根本不会去看那篇文章,看到那篇文章的人又有一半会视其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真正关注过那篇文章的人有一半会在几个星期内将它忘得干干净净。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你不能阻止外界不公正的批评,但你可以选择不受那些批评的干扰。
有时,外界的批评可以使我们自尊的城墙变成一片残砖碎瓦。如果我们已然被同类的语言击倒,又该如何重新建立自尊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重新解读这些声音,挑出那些和谐的音符,把善意的批评当作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同时把所有的噪音和恶意的攻击全部格式化,因为它们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当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得足够强大,使我们的自尊在任何的语言风暴的攻击下都能保持完好无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顽强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在任何时候,你都别低估了自己的潜能
哈佛心理学导师泰勒·本·沙哈尔说:“很多情况下,恐惧都仅仅会在弱者身上产生作用:因为弱者对自己不抱有任何信心,不敢相信自己有战胜恐惧的希望,从而让其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变成了极为严重的问题。”的确,生活中我们内心的诸多恐惧都源于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与对未知未来的担忧,殊不知,这种恐惧是因为你低估了生命的潜能。
美国麻省艾姆赫斯特学院曾进行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它逐渐长大时,能抗住多大由铁圈给予它的压力。当初实验员估计南瓜最多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就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开始对铁圈进行加固,以免南瓜被铁圈撑开。
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此时,瓜皮才因为巨大的反作用力破裂。
他们取下铁圈,费了极大力气才打开南瓜。南瓜已经无法食用,因为试图想突破重重铁圈的压迫,它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
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提供向外膨胀的力量,南瓜的根系总长甚至超过了八万英尺(24千米),极不屈地往各个方向伸展,几乎穿透了整个花园的每一寸土壤。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南瓜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同样地,一个人在顺境中也无法想象自己到底能经受多大的挫折。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量,那么一个人也是有能力承受的。生命的潜能永远大于我们对它的估计,只要我们相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唐莉的女士,在庆祝盟军在北非获胜那一天,收到了一封从战争前线发来的电报——她的独生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也是她平生的最爱,是她的生命——她将自己后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面对这样的事实,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她没有工作,没有依靠,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该如何活下去……她开始心灰意冷,决定远离家乡,找一个无人的地方了却残生。
当她在临行前清理行装时,忽然发现一封还未拆启的信件——那是她儿子在刚刚到达前线后写给她的。她激动地拆开信,看到这样的话:“请妈妈放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导。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遇到怎样的灾难,我们都别低估了生命的潜能,要勇敢地面对眼前的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我将会永远以你为榜样,用微笑去回敬恐惧。”
她读完信后,顿时热泪盈眶,将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发现儿子就在自己身边,用那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并关切地问道:“亲爱的妈妈,你为何不按照你所教导我的那样去做呢?”
伊丽莎白·唐莉打消了背井离乡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这样说:“别低估了生命的潜能,我应该像儿子那样,用微笑去回敬恐惧!”
伊莉莎白·唐莉打起精神,开始写作,最终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
每个人在绝望、沮丧时,内心都会被恐惧所占据。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生命的渺小和生活的无奈,就难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念头。别忘了,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了抵抗灾难或挫折的力量。
真正的强者能在绝境中寻找到希望
无论何时,当你陷入绝境中时,都不要忘记鼓励自己寻找希望,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就算希望十分渺茫,也决不能让自己绝望。在绝境中生存,既是考验又是机遇,这就好比紧急手术时,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如果病人不放弃求生的欲望,能多挺几秒钟,活下来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一个人深陷困境时,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在绝望中找到一线生机。
命运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事实上,希望无处不在,只要你不言放弃,你的人生终将豁然开朗。
在非洲的一处矿井里,六名矿工正在采煤作业。忽然,只听一声巨响,矿井坍塌了,出口被完全封住,矿工们全部被困在了地下。
这种事故在当地经常发生。凭借经验,矿工们意识到眼前最大威胁就是严重缺氧,矿井内的空气至多只能维持他们三小时的寿命——氧气耗尽了,他们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六名矿工中只有一人戴了手表。为了让大家知道剩余的时间,戴手表的矿工每半小时都要报时一次。
半小时之后,那名矿工对大家通报道:“过了半小时。”大家都变得紧张和焦虑起来,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知死亡的临近,过去了半小时也就意味着他们生命的长度减少了半小时。
报时的矿工不想让大家再承受这样的煎熬。在过完第二个半小时时,他没有吭声。又过了一刻钟之后,他才放话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事实上,时间已经过了75分钟。
又过了整整一小时之后,报时的矿工却谎报说时间只过去了半小时。同伴们误以为余下的时间还很充裕,而只有他清楚时间过得有多么快。
四个半小时之后,救援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六人当中有五人奇迹般地生还,只有一人窒息死亡,他就是那名戴着手表报时的矿工。
幸存者的意识是模糊的。他们并不知道死神到来的准确时间,所以一直都没有绝望,成功支撑到了救援人员到来,而那个知道了真相的矿工由于陷入了绝望的状态导致窒息而死。这说明只要心中还残存一点希望,看似枯萎的生命也能重新开出花朵。一个人深陷困境,人生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时,譬如面临着事业溃败或者长期失业的威胁,扭转乾坤的几率非常小,但只要驱除恐惧,心存希望,即使不能力挽狂澜马上改变现状,也能使自己成功渡过绝境。
施振华是一家小型私人企业的员工,收入并不高。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妻子又体弱多病,花去了家中大部分收入。
妻子生病前在一家工厂上班。两个人的工资勉强能维持家用。后来,妻子一病,又丢掉了工作,全家只靠施振华一个人支撑——他的压力陡然增大。
为了养家糊口和给妻子看病,施振华不得不辞去工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施振华到广告公司应聘过业务员。由于口齿不够伶俐,当场被拒绝了。之后,他做起了水果生意。有一天夜里,他拉着一小车水果困累交加地往家里赶,一不小心跌进了路边的窨井里,直到黎明才有人路过事发地点,把他拉了出来。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
经拍片检查,他右腿已经摔断,右脚脚骨骨裂,需要马上入院治疗。由于支付不起医疗费,施振华只抓了一些药就回家养伤。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在养伤的那段日子里,施振华几乎快要绝望了,因为伤痛,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工作,妻子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操劳照顾他,这让他感到内疚不已。如果不是靠亲朋接济,夫妻俩恐怕连平时的伙食费都支付不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休养了近一年后,施振华的腿伤完全养好。他先是开设水果摊,生意做大后,又开了一个水果店,而今他的日子越过越好。妻子的身体经过精心地调理,也在慢慢转好。
回首往事,他感到很庆幸,如果当初他深陷绝境时选择了放弃,是不可能拥有现在的美好生活的。
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只有绝望的心态,那些看似绝境的境遇往往就是人生的转折点。俗话说否极泰来,当你的人生陷入谷底时,就不可能再下陷了,这便意味着反弹的时刻将要来临了,只要你心中还尚存一丝希望,就能给绝境中的自己带来重生的力量。
机会往往都藏在“勇敢”的背后
歌德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全部。”许多人都认为,人生的成功可能需要许多条件,但其实只有勇敢就足够了。
路易丝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貌不惊人,仅有高中学历的她却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加州某星级酒店的策划部主管。
其实,路易丝本是个自卑的女孩。这种情况一直无可救药地持续到她高中毕业的前夕。她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应该在自卑、恐惧、懦弱中度过。如果当时谁对她说,你将来会成为某家星级酒店的管理者,她就会认为那是对她懦弱的嘲讽。但一次偶然的勇敢却彻底改变了她。
那天,洛杉矶一家新落成的某星级酒店要招收服务人员,待遇优厚同时要求极为严格。作为一个自卑的女孩,路易丝的人生从未有过挑战自我的举动,可那一次,她决定去挑战一下。
“可问题是我行吗?”她在内心问自己。
招聘名额只有十名,而面试者却有两百多名,要想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对像她那样毫不起眼的女孩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面试的地点就在酒店一楼的一个房间里。来应聘的人都有序地在大厅站成一排,仅有少数的几个人充满自信,绝大多数却和路易丝一样犹豫不决,在等待过程中,不断有人离开。
对内心焦虑不安的路易丝来说,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她在应试和离开之间徘徊,知道如果自己推开那扇门,被录取的机会也不过是微乎其微,可是总在门外什么机会也没有。
路易丝的心开始怦怦直跳,耳朵听不清周围的嘈杂声,大脑几乎一片空白,最后只是一味地想着:“推开那扇门,推开那扇门……”
推开那扇门的一瞬间,室内灿烂的阳光令路易丝陶醉,她瞬间便有了自信去回答面试者提的问题。
如今,路易丝已经是这家星级酒店的策划部主管,令许多同龄人羡慕。可是,只有她知道,在自己推开那扇门之前,自己是多么自卑和无助。
很多时候,在人生的无数个“不可能”面前,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自信心和勇气,去推开眼前的那扇门,因为机会或许就在里面等待着我们。
《黑人文摘》是美国著名的杂志之一,创办于1943年。刚上市时,这本杂志并不被人所看好。约翰逊在创办这本杂志初期,曾积极地做过一些宣传工作。
起初,他决定组织撰写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放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他想,如果能请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就再好不过了。于是,约翰逊便鼓足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诚恳地请求她帮助。
很快,埃莉诺回信说,她太忙了,没时间写。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又一次鼓起勇气写了类似的一封信。她回信还是说自己太忙。就这样,每隔半个月,约翰逊都会准时给埃莉诺写去一封信,言辞也极为恳切。
不久,埃莉诺因公事来到约翰逊所在的芝加哥市,并准备在该市逗留两天。约翰逊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给埃莉诺发了一封电报,恳请她趁在芝加哥逗留时,给《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埃莉诺收到电报后,便没有再拒绝。她觉得,无论自己有多忙,她再也不能说“不”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全国都知道了。在一个月内,《黑人文摘》杂志的销售量由两万份增加到15万份。
后来,约翰逊又出版了黑人系列杂志,并开始经营书籍出版、广播电台、妇女化妆品等事业,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人物。而他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源自他内心的勇敢。
不难看出,成功从来都不是风和日丽的坦途,面对每一次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始终怀有“再试一次”的勇气与信心,人生多处的机会,往往都藏在“勇敢”的背后,也许勇敢地再多迈出一步,我们就能听见成功的脚步声。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一位哲学家说,生活中人人都有烦恼与伤痛,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处理,处理得当则圆满,处理不当则伤人害己。学会勇敢地面对,冷静地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因为恐惧而不敢面对,连你自己都想放弃,那谁会替你坚强。恐惧、无助时要记得,人生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再难都要咬着牙走下去,因为你若不勇敢,没有人会替你坚强!
贝蒂不同于正常人,因为她一个人单独生活在美国一座山丘上的一间特殊的房子里。这座房子是完全用自然物质搭建而成的,里面不含任何的有毒物质,里面的空气都是人工灌注氧气。贝蒂生活在其中,只能靠传真与外界进行联络。
为何贝蒂会这样生活呢?
在20年前的一天,贝蒂在拿起杀虫剂灭蚜虫时,突然感到全身一阵痉挛。她原以为那只是暂时的症状,却不曾料到杀虫剂内的化学物质破坏了她全身的免疫系统。从此,她就对一切有气味的东西,比如香水、洗发水等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会导致她患上支气管炎。这是一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无药可医的。
在患病的前几年中,贝蒂睡觉时时常流口水,尿液也渐渐地变成了绿色,身上的汗水与其他排泄物还会不断地刺激她的背部,最终形成疤痕。在那段时光,贝蒂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但是,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她丈夫以钢与玻璃为材料,为她盖了一个无毒的空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外界有味物质威胁的“世外桃源”。
贝蒂日常所有吃的、喝的要经过仔细地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并且吃的食物中也不能含有任何的化学成分。
在那个“世外桃源”中生活了八年,她再没有见过一棵花草,从没听到过悠扬的声音,更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她只能躲在无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受孤独之苦。她还不能放声地大哭,因为她的眼泪也和她的汗水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威胁到她的毒素。
“不能痛哭,那就选择微笑吧!”坚强的贝蒂这样对自己说。事已至此,自暴自弃和痛苦只能毁灭自己,生活在这个寂静的无毒世界里,贝蒂却感到很充实。因为她不仅要与自己的精神抗争,还要与外界的一切有气味的物质相抗争。因为她不能流泪,她就选择了微笑。
十年后,贝蒂在孤独中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主要致力于化学物质过敏症病变的研究。随后,她又与另一个组织合作,另创“化学伤害资讯网”,主要是倡导人们避免威胁。目前,这一家资讯网已经有五千多名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会员,不仅每月都发行刊物,而且还得到美国国会、欧盟及联合国的大力支持。
不能流泪就选择微笑,看似是贝蒂无奈的表白,实则是她经历磨难后的直面困难的勇气与坦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要过于去抱怨生活对自己的苛刻,而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直面恐惧。经过挫败和磨难的不断洗礼,你的内心就会不断地变得强大,如此你便无所畏惧。
别因懦弱与成功擦肩而过
在个人前进的过程中,恐惧使我们畏惧不前,使梦想永远无法实现;恐惧使我们困于现状,浅尝辄止,不敢冒险,安于目前平庸的生活;恐惧使我们沉默不语,与亲爱的人渐行渐远。
在哈佛大学流行这一样一句话: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不可否认,恐惧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一个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敢渴望胜利和荣誉的。
巴顿说过:“每个人都害怕,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害怕。勇敢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不顾害怕,强迫自己坚持去做。”每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害怕,都想过选择退缩来以策安全,但勇士与懦夫的区别就在于:懦夫选择逃避,而勇士战胜内心的恐惧,强迫自己面对恐惧。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他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也曾经说:“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东西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会把转退为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在美国内战时,有一位叫丽达的17岁女孩。有一天,为了接回她那受伤的弟弟,她上了开往丹尼尔森城堡的“莫尼斯”号轮船。
在轮船开出的前五分钟,有人宣布“莫尼斯”号轮船将和其他几艘船一起沿着密西西比河而上,带着一个兵团去增援密苏里州格拉斯哥的穆里干少尉。
夜里十点半,轮船到达格拉斯哥。战士们登陆后,留下一个连在船上做守卫工作。在登陆过程中,部队遭到了南方联盟军的攻击,被迫向河岸撤退。许多人牺牲了,更多的人受了重伤。
战斗让船上的妇女心中充满了恐惧,一些人当场昏厥。但丽达迅速勇敢地从跳板上冲进纷飞的战火中。
她用右臂挽着伤员,把伤员扶上担架,然后送进船舱。尽管子弹十分密集,非常猛烈,船上别的人都叫她不要那样做,她却连续22次冲上岸去,每一次背回一个伤员。在船离开停泊的地方后,丽达帮助外科医生,并教她身边的妇女撕扯一切可以给伤员当绷带用的布条。整整一夜,她没有睡觉,一直都在为伤员服务。
由于物资配送的路线被切断,造成了供应短缺。丽达几乎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却把自己仅有的一块饼分给了别人。
第二天早上,战斗结束了,原来撤退并躲避到两英里外的轮船返回去接收残余的尸体和伤员。那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26个印第安军团的战士整齐地列队站在岸边,军官们迎候在船头,穆里干少尉把这位勇敢的姑娘扶上一匹漂亮的白马,战士们为这位勇敢的战斗英雄热烈欢呼。
这个叫丽达的小女孩不害怕死亡吗?不,她同其他人一样恐惧,但她的勇气和责任感让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一次次地在枪林弹雨中救回伤员。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一切。每个人在面对危险时都会恐惧,恐惧并不可耻,但是要想突破困境,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做一个直面恐惧、敢于冒险的人。
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那会需要一年。这中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正是因为拿破仑那无与伦比的热情与胆量。战败的奥地利人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称赞这些跨越了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他们不是人,是会飞行的动物。”
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的行动中,拿破仑只用了15天时间就打了六场胜仗,缴获了21面军旗,55门大炮,俘虏15万人,并占领皮德蒙德。
在拿破仑这次辉煌的胜利之后,一位奥地利将领愤愤地说:“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简直一窍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法国士兵也正是以这么一种根本不知道失败为何物的热情跟随着拿破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我们敬佩拿破仑,但我们更应该赞赏拿破仑手下那些具有无比热情的士兵,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无论在战场上或是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直面困难,敢于冒险才能带来胜利和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敢于冒险也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必备条件。敢于想、敢于做,才会有机会成功。人们总是不惜代价逃离这些恐惧源,而多少次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恐惧,造成与机会擦肩而过。
有一次,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
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对于害怕危险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危险的。就像这个农夫,种麦子担心不下雨,种棉花又害怕虫害,到头来觉得什么事情都充满了风险。这个农夫是愚蠢的,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最后什么也没有种,自然也就没有收获,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艾森豪威尔说:“软弱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无论在何时,我们都应该学会克服恐惧,克服了恐惧就等于战胜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那就距超越自我、走向成功不远了。
做到处变不惊,你就没什么可惧怕的了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首先都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态,在任何困难和危机面前,他们都能保持镇定和从容的个性。
处变不惊是比尔·盖茨成功的法则之一。在BASIC语言被盗后,比尔·盖茨没有一点慌乱、无助、暴躁等不良情绪,他只是用合理的手段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把大将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6年底,罗伯茨为了以高价钱出售他的密特斯公司,竟然声称已用20万美元买断了微软公司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罗伯茨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当初与微软公司所签订的协议:密特斯公司并非独家拥有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
实际上,密特斯公司从来都不曾想过与微软公司和睦相处,始终在暗中占微软公司的便宜。
自从与密特斯公司合作以来,几个月过去了,微软公司发觉收入少得可怜。其原因是,当时复制、翻版软件之风甚盛,在那些发烧友的俱乐部中,互相交换软件复制被视为理所当然,完全没有自律和法律的约束。
1975年底,这件事情传到了比尔·盖茨的耳朵里,可他并没为此暴跳如雷,也没有立即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们进行打击报复,而是在《奥泰微电脑用户通讯》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内容是:
“你们是电脑发烧友,电脑硬件需要花钱买,而电脑软件则可以彼此分享,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你们可曾想过软件的开发者,他们艰辛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回报呢?将他们的作品随意复制传播,是不是一种盗窃行为?谁愿意历尽艰辛用三年的时间来设计程序、检测程序的错误、编写操作手册,然而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最终所有权却不属于自己,而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拿去复制散播呢?”
这篇文章发表后盖茨收到三百多封回信,其中只有少数人向他表示歉意,并附上购买应付的费用,可大多数人则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辩解。
更夸张的是,其中一个俱乐部竟指责盖茨在诽谤他们,欲将他告上法院。
发烧友们认为,他们之间互相传递体现出他们的博爱之心,绝对不存在盗窃的动机,如果没有奥泰微电脑软件,他们先前购买的奥泰微电脑就毫无作用。
1976年4月,为反击这种观点,盖茨在《奥泰微电脑用户通讯》上发表了第二封公开信,继续对这种行为提出指责。一方面是为了夺回版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人们增强对版权的维护意识。因为很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把软件和文艺作品列入同一类别,视作智慧的结晶,均加以保护。在这方面,盖茨可谓开了良好风气之先河。
1977年5月,帕特克公司正式兼并密特斯公司,并对外公布,今后有关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转让必须由帕特克公司签署。
听到这个消息后,正忙于与德州仪器公司洽商BASIC语言软件版权问题的比尔·盖茨和艾伦,立即做出声明要起诉帕特克公司。而帕特克公司的代表根本没把比尔·盖茨放在眼里,他们从容接受挑战。与资历雄厚的帕特克公司相比,微软公司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比尔·盖茨和艾伦在帕特克公司代表眼中,只不过是两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论经验和智慧,比尔·盖茨给人的印象似乎太幼稚了,难怪帕特克公司的代表趾高气扬。
法官宣布,冻结微软公司销售8080版BASIC语言软件的收入,在案件结束之前此项收入不得使用。
这条政令的宣布对当时的微软公司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微软公司刚刚开发出6502版BASIC语言软件和公式翻译(FORTRAN)软件,而这两个新产品还没有打开市场销售局面。
这种情况下,北星公司和泰尼公司开发的另外两种BASIC语言软件投放市场,其销售收入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盖茨并没有被打倒。
在这场官司中,他的父亲给他推荐了一位亚帕克基市的优秀律师,帮他办理此案。通常这一类案件一拖就是数年,这对微软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微软公司所需要的正是时间,亟待早日裁决。
半年后,法院突然来了通知,告诉他们案件即将做出裁决。目前能否胜诉已经成了微软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对微软公司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打击。
1977年12月,审判结果出来了。法院严厉斥责了罗伯茨和帕特克公司,指责他们肆意践踏合同法。微软公司胜诉,盖茨夺回了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危险的情况总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遇到危险便慌慌张张,手足无措,结果错过了脱离危险的良机,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有的人沉着镇定,在紧急的关头保持冷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