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卷·隋唐时期(7)

这一系列争夺皇位的斗争终于结束。而唐废帝李从珂却并不信任石敬瑭,因为石敬瑭重兵在握,李从珂不得不提防,他将石敬瑭软禁在洛阳,而石敬瑭却装做无所谓的样子,骗过了废帝与他的亲信,于是唐废帝便将石敬瑭释放,让他离开了洛阳。石敬瑭回到老巢太原后,以防御契丹为借口,大肆招兵买马。李从珂得知后,下诏削去了石敬瑭的官职和爵位,又命晋州刺史张敬达领兵包围太原。石敬瑭走投无路,就派亲信去契丹寻求援兵。契丹国王耶律德光一直想南下中原,利用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他答应中秋节过后,便出兵救援石敬瑭。

这一年的九月,耶律德光率领大军,从雁门关南下,和后唐军打了一仗,后唐军大败而回,损失了数千人马。石敬瑭得救后,便带领部下将领,从太原城里出来拜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着石敬瑭的手,跟他叙起父子的情谊,两个人显得非常亲热。其实,石敬瑭比耶律德光还大11岁,但石敬瑭百般献媚,装出一副很孝顺的样子。耶律德光考察了石敬瑭很多天,相信他是一个忠心的儿臣,便对石敬瑭说:“我看你的相貌和气量,可以做皇帝,我要立你为天子。”石敬瑭听后喜出望外。

就这样,石敬瑭便做了皇帝。耶律德光把身上穿的龙袍脱下来,把自己头上戴的冠冕也摘了下来,给石敬瑭穿戴上,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对耶律德光这位异族“父亲”感激涕零,他想报答耶律德光,便把雁门关以北的幽、云等十六州大片土地奉献给契丹,每年还向契丹贡奉丝绸30万匹,还要送给契丹王、王太后和宰相等官员大批的贿赂。石敬瑭称呼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从此之后,契丹王若是对哪件事情不满意,就派人去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诚惶诚恐地谢罪赔礼,请求宽恕。

自从石敬瑭将幽、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北方的少数民族贵族,便将这块地方作为根据地,出兵进犯中原,烧杀抢掠,破坏生产,几百年间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很多人用各种方式反抗契丹的侵犯和统治。各地的群众不愿意归附契丹,少的几百人上千人,多的几万人,纷纷组织起来抗击契丹军队,攻破契丹占领的州县,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后晋的爱国士兵也不愿意委曲求全,他们与契丹军英勇作战,在广大军民的抗击下,将契丹军队打得接连败北。

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灭亡了后晋,后晋一共存在了11年。次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称辽太宗。此后不久,耶律德光便病死在战争途中。

短暂的后汉

五代十国时期,当属后汉存在的时间最短。后汉皇帝叫刘知远,原是儿皇帝石敬瑭的心腹大将。石敬瑭称帝后,刘知远出任保义军节度使,后改任河东节度使。

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在五代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也在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此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儿皇帝石敬瑭苟活了18年后,病死在契丹,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为晋出帝。晋出帝和他的叔叔石敬瑭不同,他拒绝向契丹称臣,耶律德光非常恼怒,三次派兵南下攻打后晋,于公元946年攻陷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在契丹消灭后晋的战争中,刘知远并没有与契丹军交锋,他只是据守不出,坐山观虎斗,只有在契丹军触犯他的利益时,才会出兵反击。契丹掳走投降的晋出帝石重贵后,刘知远便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刘知远只做了七个月的后汉皇帝就驾崩了。临死之前,他任命郭威、杨邠、史弘肇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他18岁的儿子汉隐帝刘承祐。

这位汉隐帝,是一位极其荒淫的君主。他即位后,宠信宦官和外戚,内有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和王章等把持朝政,外有郭威拥有重兵,功高盖主。有一次,杨邠、史弘肇在朝堂上议论政事,刘承祐说你们仔细推敲,别有失误,让别人说闲话。杨邠竟说,有我们在,还用不了你开口。

刘承祐非常气愤,便派亲信杀死了杨邠、史弘肇和王章,又派使者到魏州去杀郭威。郭威知道后非常气愤,便起兵反叛,并于公元950年十一月抵达汴京城下。刘承祐亲自到城外的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第二天清晨便赶忙返回了城里。不料开封尹刘益已经据城反叛,投降了郭威,拒绝他进城。刘承祐只得带着亲信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逃去。

到了赵村,刘承祐忽然看见后面尘土飞扬,他以为是追兵已至,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承祐作为觐见礼投降追兵,猛然追上几步,一刀将刘承祐砍死。其实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前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只好自刎而死。

郭威攻入开封不久,辽军忽然大举入侵,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大军在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兵士扯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他称帝。称帝后,郭威随即率领大军回到开封,并于公元951年正月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与此同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也在太原建立了北汉政权。29年后,北汉被北宋所灭。

后周的统治

后周太祖郭威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节俭,他称帝后不久,便下诏罢黜四方进贡的珍奇异食,又将宫中的珍宝玉器拿来,一起销毁。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邢台隆尧)人,父亲柴守礼、祖父柴翁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他的姑母是周太祖圣穆皇后。柴荣自幼聪敏伶俐、性格稳重,还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深得周太祖赏识。

公元951年正月,周太祖推翻了汉隐帝的统治,建立后周,柴荣被任命为澶州刺史,后又拜为开封尹,进封晋王。

柴荣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公元954年三月,北汉皇帝刘崇与辽军联合起来,大举入侵,周世宗柴荣力排众议,亲自带兵出征,军心大振。双方在山西高平展开了大战,战斗刚刚开始不久,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便临阵怯场,自乱阵脚,后周军随即呈现出溃败之势,而周世宗身边仅有赵匡胤和另一将军张永德率领的4000亲军。危急之时,赵匡胤镇定自若,建议周世宗兵分两路夹击辽军,周世宗果断应允。赵匡胤和张永德领兵直扑敌军,赵匡胤高喊为主效忠的口号,奋勇冲杀。后周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周世宗终于大败了北汉和辽国的联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战。这一战的胜利大大地增强了周世宗的威望,并稳固了其地位。

但是,周世宗并没有贪图胜利的喜悦,而是根据后周军队将士懒惰的问题,开始整顿军队。军队的问题,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频繁变更的原因。随着军队的改革,周世宗对后周也开始了全面的改革。

军事方面,周世宗强调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对于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和抢掠民众的将士一律斩首。对于中央禁军,周世宗亲自挑选武艺高强者留在军中,并广泛招募天下豪杰,不分贵贱,只要作战勇猛就可以入选。就这样,后周开始建立起一支强大的中央专用的军事力量。这支军事力量的形成,成为了一道坚固防线,稳固了边防,以防止契丹铁骑的入侵。

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的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亡户田颁布了政令,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其次,减轻租税,颁布均田图,派官吏划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去了以前所欠的两税,并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因为战乱不息,很多人远走他乡,成为“逃户”,北方边民则往往被南下的契丹军队掠走。这样就造成了大批土地的荒芜,经济凋敝不堪。鉴于这种情况,周世宗下令农民允许承佃经营这类荒废田庄。并且规定:逃户在3年内归乡,承佃户应该交还其田庄一半;5年内归乡者则还其1/3,承佃户在逃户庄内建造的房屋和园圃可以不归还;满5年以后归乡者,承佃户可以不交还原先户主所有田庄(逃户祖坟除外)。被契丹掠去的北方边民5年内逃归本乡,承佃户应交还其田庄的2/3,10年内逃归者可还其一半,15年内逃归者则还其1/3。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次,削弱地主经济的寺院,保障国家的赋役之源。唐朝末年以后,大量人口(有的还连同土地)流入寺院,坐享免役免赋待遇,寺院地主经济恶性膨胀,缩小了国家赋役之源。周世宗大规模“毁佛”,并且勒令大批僧尼还俗(至少有6万多人),还规定了僧尼出家的年龄限制、能诵读佛经等必要条件和受戒法定地点,严禁自行剃度。

政治方面,周世宗努力革除官场积弊,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公元958年,周世宗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行《大周刑统》,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周世宗本人也经常体察民情,惩治了很多办事不力的官员。

周世宗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整顿,使后周迅速崛起,国富兵强,因而有能力南征北伐,迅速攻占了后蜀、南唐辖地18州,收复契丹侵占的三州,为后来结束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周世宗被誉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朝夕不倦,史称“一代英主”。可惜天妒英才,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周世宗病逝,年仅39岁。否则,之后结束分裂、一统天下的真命天子也就未必是赵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