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54

第54章 中国卷·清朝时期(10)

当时,在督办军务处当差的袁世凯认为康有为的上书切中时弊,因为他也曾向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康有为的思想和他的思想十分接近。康有为和梁启超组织强学会后,袁世凯也成为其中一员。为此,康有为等人认为袁世凯是志同道合的人。

“公车上书”时,清廷内部存在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派势力的矛盾。康有为等人的变法虽然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可光绪帝的势力和慈禧比起来小之又小。维新派的政治制度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满洲贵族和传统势力的利益,于是守旧派开始对光绪帝支持的维新派发动攻击。

1898年8月3日,光绪皇帝派人给康有为送去一封密诏。密诏中,光绪皇帝说,自己的皇帝位置岌岌可危,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慈禧谋害。读完密诏后,维新派的几位核心人物痛哭流涕,伤心至极。最后,他们决定铤而走险,实行兵变,准备包围颐和园,然后迫使慈禧太后交权退位。就在这时,他们想起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袁世凯,因为只有袁世凯才能发动兵变。就这样,袁世凯成为了变法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

就在当天夜里,谭嗣同秘密来到袁世凯的驻地法华寺。见面后,袁世凯慷慨激昂,答应出兵包围颐和园,逼慈禧交权。

至于事后的发展,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当属两种说法较为主流:

1.袁世凯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两面派,他一面答应谭嗣同的要求,骗取光绪帝信任,一面则投靠实力强大的慈禧太后。他用假话支走了谭嗣同后,便于8月5日乘火车回到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皇帝和维新派。荣禄得到袁世凯带来的消息后,当晚便赶回北京向慈禧禀报。次日清晨,慈禧便下令囚禁了光绪帝,并派人捉拿了维新派人员,杀死了“戊戌六君子”,致使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袁世凯则以六君子的鲜血为代价,官位高升。

2.虽然袁世凯选择告密,可他的告密并不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因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决定早于谭嗣同等人筹划的兵变。袁世凯的告密,只是将戊戌变法失败的时间提前了,并没有直接导致变法的失败。但袁世凯虽然不是主动告密,可他将维新派的秘密全部暴露,却让慈禧提前了政变的时间,提前结果了戊戌六君子的性命。

但不论怎样,没有充分准备和筹划的政变或变法最终必将走向灭亡。由于这次变法持续的时间前后不到百天,所以在历史上又称为“百日维新”。

知识链接

康有为(1858—1927年)

公车上书1895年4月,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上下掀起了反侵略、反投降的运动。而当时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则举行了集会,并联名推举了康有为起草上皇帝万言书,联名的人数高达1.3万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这份万言书中,康有为痛陈以下内容:割让辽东和台湾就是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前兆,如果再不有所作为,亡国大祸必将临头。因此,拒和、迁都、练兵、变法都是当前的正确对策。公车上书是一次爱国知识分子的请愿运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标志着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开始。

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些能够有利于变法的人才。主要招收的对象是官僚子弟以及各省中学堂毕业的学生。虽然变法失败了,但京师大学堂却被保留了下来。1902年,京师大学堂内又开设了预备科(包括政科、艺科)和速成科,之后又增加了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10年,课程又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大批国外传教士来到中国,企图以传教为掩护开展间谍活动。

1899年到1900年间,齐河和长清一带水患严重,人民生活疾苦不堪。借此机会,美籍传教士韩维廉和包复祺等人在辛店屯和大刘庄等地建立教堂、发展教民。这些传教士和教徒,名为上帝之子,做的却是流氓行为,在当地村里乡间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最后,当地乡民忍无可忍,自发形成组织,开展反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慢慢地,民间便诞生出了一股力量——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一带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仙风道骨,开设神坛,练习武术,宣称画符念咒后,就能把神灵请到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和直隶威县、广平等地义和拳联合行动,推举赵三多为“大师兄”。在“大师兄”的带领下,联合组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在山东,义和拳首领朱红灯设立了总坛、分坛和联络信号及拳规。分坛以村为单位,拳厂大都安在各村家庙内,坛口设香囊、置符咒、神像和刀械等。平时,义和团成员腰系红带,头裹红帕。作战时,便派专人背着神像随军奔走,其余拳民则“各持刀械,向东南叩头,请神跳舞”。此外,朱红灯还规定,义和团成员必须人人自带口粮,不得私拿百姓粮食,更不准窃取百姓财物。

义和团组织来自民间,其成员多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小贩以及运输工人等。1899年9月,山东平原县的地主依仗教会势力,抬高粮价,引起了当地民众抗争。于是,农民和教会间发生了械斗,地方官府不敢得罪国外教会,便派军队镇压当地民众。10月11日,朱红灯率领山东义和拳再次大败清军。随后,朝廷又从四处调来军队,镇压义和拳。10月18日,双方在平原县和恩县交界处的森罗殿激战,义和拳大获全胜,史称“平原大捷”。

平原大捷后,清政府对义和拳恨之入骨,一心想要消灭他们,可又怕激起百姓更大的反抗。于是,清政府让当地政府贴出告示,宣布义和拳为民间团练。此后,义和拳便改名为义和团。当时,义和团的总坛首领老师或是老祖师,各坛首领则称大师兄、二师兄。大师兄主要负责坛内各种事务,战时则负责率领部队作战。

义和团成为合法组织后,活跃的气焰更加旺盛,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当时,这个口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中也都相继出现,可以说,“灭洋”成为了当时普通民众共同的呼声,可见,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1900年夏,义和团涌进北京和天津等地,纷纷张贴告示,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没过多久,北京和天津便被义和团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一带则被义和团的支持者团团包围,很多教徒和传教士相互残杀。

此时,清政府一面派人到使馆外劝说义和团听从领导;一方面又派人到使馆里安慰外国人,并送去水和食物,表示不会与他们交战。尽管清政府不断劝说,可义和团仍对大使馆发动猛攻,使大使馆的外国侵略者惶恐万分,纷纷向自己的国家求助。

毋庸置疑,对于一直想瓜分中国的西方列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于是,各国联合起来,组成为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因八国联军的侵华事件发生在1900年,也就是中国农历庚子年,所以这次事件又被人们称为“庚子国变”。

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1900年4月,英、美、法和德四国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清政府剿灭义和团。同时,四国还将舰队开到大沽口,随时准备发动战争。

同年5月25日,慈禧太后下诏宣战,命载漪和刚毅率清军及义和团进攻北京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企图逼迫洋人就范。6月,英、美、法、德、日、俄、意和奥八国商议后决定,以“保护使馆”名义,派联军进京。随后,他们便派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2000多人进犯北京,从此拉开侵华的序幕。

为了抵抗西方列强,京津铁路沿线各村庄的义和团成员纷纷起来抵抗,他们拆毁铁轨、桥梁,锯掉沿途电线杆,使京津的铁路和电信处于瘫痪状态。为此,联军只能一边修铁路一边前进。而义和团则趁此机会攻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虽未能完全阻止联军的侵略步伐,但却拖延了它们的行动计划,致使西摩尔率领的联军经过4天才走到廊坊。联军刚到廊坊,立刻遭到了义和团的进攻。

西摩尔联军向北京进犯时,聚集在大沽口的列强舰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们不但占领了大沽口,而且还派兵上岸进驻联租界。7月19日,八国联军攻陷通州。慈禧太后大惊,携光绪帝仓皇离京。

英军上将西摩尔

八国联军进京后,直接将司令部设于紫禁城,随意烧杀抢掠。此外,八国联军还任意凌辱中国妇女,在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俄军把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军民押到黑龙江边,随意砍杀,而后又把几千居民赶入波涛汹涌的黑龙江,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大惨案。

与此同时,八国联军还在京城大肆搜捕和屠杀义和团,并不断出兵攻占京津周围要地,没过多久便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大片地区。

这时,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各国外交部请求停战。当时,八国联军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声称这些条款“无可更改”。李鸿章禀告慈禧后,慈禧大喜,立即全部照准。

1901年3月,八国联军陆续撤离北京。同年7月25日,李鸿章和英、美、法、德、日、俄、意、奥以及荷兰、比利时、西班牙11国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

条约说道:中国将支付赔款4.5亿两白银,限期39年,年息4厘,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做抵押。此外,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不准居住;在大沽口的炮台必须拆除;不准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任何组织。要是在中国境内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中国方面必须立刻镇压;改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这个条约,使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对中国的控制。自此,中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光绪驾崩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而曾经风风火火的义和团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也很快瓦解殆尽。

清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被迫再次宣布变法。这次变法由慈禧太后主动提出。变法内容基本承袭了戊戌变法的内容。然而,还未看到变法取得成效,光绪帝便于1908年11月1日下午5时33分驾崩,终年37岁。次日,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逝世。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甚是诡异和巧合。由于光绪帝和慈禧之间存在政治矛盾,所以不得不让人觉得光绪帝的死亡背后很有可能深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为此,各种猜测和议论也层出不穷:

1.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不甘心自己的大权落到光绪手中,所以命人毒死了光绪帝。根据当时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在回忆录中所说:“光绪临死前三天,不停地在床上翻滚,并且不断大喊大叫。看其脸色发暗,舌头既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根据屈桂庭的这种说法,光绪帝很有可能是被毒死。假如光绪帝真是被毒死,那么最大的嫌疑犯毋庸置疑,就是有权有势的慈禧太后。

2.袁世凯是主谋。袁世凯看慈禧很可能不久于人世,便担心慈禧死后大权落到光绪手中,到那时自己一定会遭到光绪报复。为了保全自己,袁世凯买通宦官,下毒谋害了光绪。这一说法的根据源自溥仪,溥仪说:“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

3.近代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史,推断出光绪很可能是死于严重的肺结核。

4.据说光绪帝有严重的肾亏,有长期遗精史。根据《病原述略》记载:“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痊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也就是说,光绪帝的死很可能属于精尽人亡。

到目前为止,光绪帝的死还是一个“谜”。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于事实,哪一种解释更加科学可取,一直是众说纷纭,所以光绪的死始终不能盖棺定论。

溥仪登基

大清帝国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因病驾崩。临死的时候他遗命唯一的儿子载淳为嗣,年号“同治”。母以子贵,同治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因居西宫便被称为西太后,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权力欲望极其强烈,很快便发动政变,宣布垂帘听政,从此高踞大清帝国龙榻之上,前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同治帝在位13年,无所作为,不到19岁便因病去世,是清朝皇帝中最短命的一个。同治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以祖上降梦为由,选立年仅4岁的载湉为帝,年号“光绪”。载湉是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的次子,母亲正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光绪皇帝在位34年,始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他也曾多次试图做出反抗,但终究斗不过老谋深算的慈禧。光绪病危之际,慈禧太后也正是风烛残年,又面临再次择帝之大事。在与光绪闹了几十年的别扭之后,慈禧太后本来并不想再从醇亲王府中找一个麻烦的皇帝,可是,术数和术士使她改变了初衷。

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其迷信的人,凡有大事,必定要找人占卜算卦,以定吉凶。北京城西白云观内有一老道,姓高名云溪,术数高超,深受慈禧太后的信服。几十年来,凡有大事,慈禧必会派人去询问老道,有时甚至亲自召见。这次的大事,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