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77

第77章 世界卷·文艺复兴时代的世界(1)

文艺复兴时代的世界

文艺复兴的开始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宗的圣殿。为了将这座教堂建得美轮美奂,佛罗伦萨城邦费尽了心思,工程也进行得非常缓慢。

教堂的建筑主要是由主教座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其中又以洗礼堂与教民最为亲近,因为这里是所有佛罗伦萨人洗礼的地方。公元1401年,佛罗伦萨人举行了一场设计竞赛,并且向所有建筑设计师们发出邀请,希望能够挑选出最为完美的洗礼堂大门设计。

当时佛罗伦萨有两位天才设计师参加了比赛。第一个便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总设计师布鲁内莱斯基,另一个是年轻的金匠洛伦佐·吉贝尔蒂。令人大吃一惊的是,两年之后,当两位天才各自将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拿出来以后,获奖的却是年轻人吉贝尔蒂。

这位年轻的设计师之所以能赢得竞赛,便在于他设计的大门是用一整块青铜板铸造出来的,以前古罗马人曾经掌握过这种技术,但自从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种技术便失传了。

为了掌握这种技术,吉贝尔蒂专门建造了一个大型作坊,邀请了非常多的艺术家一起探讨和研究,最后他终于重新掌握了青铜的脱蜡铸造技术,也就是古罗马人曾经使用过的技术。

吉贝尔蒂设计制造的洗礼堂大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天堂之门”被公认为是人文主义的纪念碑。

在历史上,这次竞赛,也被称作是文艺复兴的开始。

的确,从此之后,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艺、技术成为了当时的潮流。这场竞赛让年轻的吉贝尔蒂一夜成名,而败北的布鲁内莱斯基也并没有放弃,他寻找灵感的地方,同样也是古希腊罗马的艺术。

到了1418年的时候,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依然没有开工。困难不在于没有钱,而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建造那么大的一个穹顶。以当时的技术,连搭建那么高的脚手架都无法搭建起来。

佛罗伦萨在当时是非常富有的城邦,羊毛商人行会也举办了一场竞赛来征集建筑方案。这次主要的竞争又是在吉贝尔蒂和布鲁内莱斯基展开,不过这一次布鲁内莱斯基却是有备而来的。

在1401年竞赛失败之后,其后的3年之间,布鲁内莱斯基和朋友专门跑到罗马城研究古罗马遗迹。除了实地考察,他还广泛阅读了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从那些零星的描述里揣摩希腊罗马建筑的方法,后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布鲁内莱斯基毫无争议地胜出,赢得了总建筑师的职位。1436年的时候,主教座堂顺利完工,并且举行了献堂典礼。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按照这种方式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建筑了一个大圆顶,但他却叹息着说道:“我可以建一个比它更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完美。”

历史学家们把1401年开始的竞赛,当做文艺复兴开始的起点。不过文艺复兴实际上从13世纪末期就开始了,文艺复兴的开始,也有其历史上的客观原因。

中世纪的西欧是文化上的沙漠。当教皇和国王们组织十字军东征的时候,那帮被蛊惑的农民、骑士以及各个阶层的破落户们,终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发现,原来在东方的异教徒竟然掌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东西,他们的建筑、文学、科技,都要比西欧先进很多。

当时极力促进十字军东征的意大利城邦,因为在东征中掌握了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从而在这场战争中大发横财。发财之后,他们便想建设自己的城邦,而他们学习的目标,便是在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看到的,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科技与艺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竞赛,正是这种学习的开始,但已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此之前,佛罗伦萨人但丁,早已在文学作品中学习了古希腊罗马艺术,乔托则在绘画方面开了先河。

文艺复兴的400年间,在很多方面确实是重新学习了古希腊和罗马,但其实不只是一种重新学习,这是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重新向新时代迈入的发展过程。虽然说是复兴,但实际上在很多领域都超越了古文明。

此外,文艺复兴不只是学习古希腊罗马,而且还学习了从拜占庭帝国传来的一切科学技术,比如阿拉伯人从印度学来的数字体系、小数点的观念和零的观念,都得到了继承;而能让这一切得以迅速推广,还需要依赖阿拉伯人从中国学习的造纸技术以及印刷技术。

总而言之,从雕塑到绘画,从音乐到建筑,从文学到诗歌,文艺复兴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改变了西欧人中世纪的蒙昧状况。

文艺复兴开始只是在意大利,到了15世纪末期,逐渐扩展到了西欧各个国家。16世纪的时候,达到了鼎盛阶段。各个阶层的人,甚至连最为傲慢的国王,都沉浸在这种文化的幸福感里面。这时的文艺复兴,也带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宗教改革等各个方面,人性也慢慢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得以复苏。

诗人但丁

如果提到中世纪早期最伟大的诗人,那一定非但丁莫属。他笔下的长诗无情地鞭笞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人类对智慧和理想的追求,是中世纪思想文化黑夜中的一缕曙光。

1265年,但丁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少年时期,但丁一直在故乡学习拉丁文、诗学和修辞学,并且饱览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到了青年时期,但丁更是博览群书,广泛地接触了各门学科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众多大家中,但丁尤其推崇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晚宴上,年轻的但丁对美丽的姑娘贝亚德丽奇一见钟情,坠入了爱河。但天妒红颜,贝亚德丽奇早早地告别了这个世界。爱情的力量使但丁为她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抒情诗和悼念诗。后来但丁用散文把这些诗歌串联在一起,取名为《新生》。

除了创作诗歌之外,但丁还积极参加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1300年,但丁当选为佛罗伦萨六大执政官之一。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而佛罗伦萨又是政治斗争的焦点地带,因此当但丁所在的白党在斗争中失败后,他被流放了。

长期的流放生涯使但丁更广泛地接触到意大利社会的各阶层人士,这些经历使但丁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也让他对国家的政治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但丁逐渐打消了返乡的念头,并于1304年开始著书立说。但丁晚年的时候拒绝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的特赦,定居在古城拉文纳。拉文纳的统治者基独·诺勿罗帮助但丁与妻儿团聚。此后,但丁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创作《神曲》上。

“神曲”在意大利文中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本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明对他的尊重而冠以“神圣”一词。《神曲》是用托斯坎那地区的方言写成的,全诗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篇,每篇33首歌,包括序曲在内一共100首歌。全诗的开篇是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以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迷梦开始,最后在群星的指引下,由地狱升入天堂。

在刚刚完成《神曲》后,但丁前往威尼斯谈判,因身染疟疾,于1321年9月14日在拉文纳逝世。拉文纳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几百年之后,佛罗伦萨打算将但丁的遗骨迁回,但遭到了拉文纳人民的强烈反对。直到今天,但丁仍然在拉文纳安眠。

布鲁诺

1600年,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一位坚持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活活烧死,他的死点燃了新世纪的曙光,短暂却如此耀眼,他就是布鲁诺。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诺拉小镇上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他的家境非常贫寒,在他15岁的时候,开始在那不勒斯的一家修道院里做了一名小教士。在修道院里,布鲁诺刻苦学习神学论著和教会的教义,而且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因此没过多长时间,布鲁诺便与图书管理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布鲁诺每天都刻苦地学习着。之后,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布鲁诺越发感到痛苦,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善于独立思考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束缚。

一天,管理员见布鲁诺愁眉苦脸,便拿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让他看。从此,布鲁诺就像发疯一样痴迷着《天体运行论》。他就像抓住了真理一样,孜孜不倦地阅读着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在此之后,布鲁诺又以要深造拉丁语和研究神学为由,翻阅了大量的“禁书”。经过一番刻苦研究,最后他坚定地认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太阳也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它并没有改变与其他恒星之间的位置。”

1576年,布鲁诺成为了修道院的高级讲师,而此时他的人生信念早已坚若磐石。于是,他决定为宣传真理不惜牺牲一切。然而,他的目的却没能实现。在一次辩论会中,他的思想被一个名叫蒙塔尔金诺的阴险僧侣发现,并且告到了罗马宗教裁判所。布鲁诺也因此受到传讯,而从他家里搜查出来的大量禁书则成了无法辩驳的“罪证”。后来,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布鲁诺得以逃出罗马。从此,布鲁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起初,布鲁诺逃到了日内瓦,但他这个异教徒却不能被当地的教派所容忍。加尔文教统甚至还建议宗教法庭开除他的教籍,并且给他带上铁项圈,游街示众。就在这个时候,他迎来了一个转机——法国图卢兹大学发来邀请,请他去图卢兹大学和巴黎大学教授天文学和哲学。然而,在大学里,布鲁诺又遭到了神学家们的憎恶,原因就是每次论战布鲁诺总是以犀利的言辞击溃神学家们的质问。无奈之下,布鲁诺只能选择离开。

就在布鲁诺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被他演讲所感染的一位开明德国贵族布伦瑞克公爵找到了他。为了让他免受教会的迫害,布伦瑞克公爵还特地把他接到了自己的领地上。布鲁诺便趁此机会大力宣扬自己的学说。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维持很久。公爵死后,神职人员便利用威尼斯一个名叫乔门尼的贵族,把布鲁诺诱骗到意大利。就在布鲁诺刚踏上意大利土地的那一刻,他就被宗教裁判所送进了监狱。

1600年2月8日,被囚禁8年的布鲁诺被罗马宗教裁判所捆绑到鲜花广场并执行了火刑。但布鲁诺却坦然面对,在火海中依然发出了他无比坚定的声音:“我绝不放弃自己的思想!”

航海家哥伦布

奥斯曼帝国所处的位置,正好就在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奥斯曼帝国越是强大,欧洲各国的商路命脉就越被掌握在别人手里。

随着文艺复兴,人们对天文地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并且推出了新论断,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一直往西走,也可以到达东方。

哥伦布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哥伦布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城邦。从东方的皇帝忽必烈手里赚到大笔财富的马可·波罗原本在威尼斯做起了富翁,但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把他卷入了其中,而且不幸的是,他被热那亚人俘虏了。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监狱里无所事事,便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同样蹲监狱的一位作家,于是《马可·波罗游记》便出炉了。这个故事激励了哥伦布,让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到达传说中的中国。当时地圆学说已经开始非常盛行,哥伦布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哥伦布笃信,从大海向西航行,是到达东方的另一条路。于是,哥伦布开始寻找当时的“风险投资家”。

哥伦布首先去了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宣扬他的主意,希望葡萄牙国王可以资助他。当时葡萄牙掌握着与东方贸易的垄断权,葡萄牙人经过了一番“科学论证”,结果发现用当时的地理学知识,判断哥伦布的思想是错误的。本来就不依赖新航路的葡萄牙便拒绝了哥伦布的要求。

哥伦布没有气馁,他想到西班牙迫切需要打开通往东方的航路,于是就离开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西班牙当时对新航路非常向往,因此哥伦布获得了很好的待遇,不过当他提出寻找新航路,并且提出地圆学说的时候,西班牙人也开始怀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