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议下,大会正式将“正义者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另外,此次会议还通过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章程。1847年12月29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伦敦共同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后两人便积极地投入到了工作中。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一书宣告完成,并且发表。这部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很快,《共产党宣言》就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总纲领。从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声音已经回旋在了全世界的上空,那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达尔文
1809年,达尔文出生在距离西海岸100千米的古城施鲁斯伯。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学家。他的父亲罗伯特·瓦尔宁·达尔文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将他送到学校读书.但达尔文却对学习并没有多少热情,学习成绩非常差,除了自然史之外,所有的课程都不能吸引到他。同时,达尔文还非常讨厌学校的教学方法,因此他常常独自跑到校外。他曾经阅读了许多关于鸟类的书籍,并对鸟类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当地的动物非常熟悉。这还不算,他又做了许多鸟类标本。
在对自然史浓厚兴趣的引导下,达尔文喜欢打猎,养狗和猫,捉老鼠,抓虫子,并且对那些鸟类标本念念不忘。正是因为达尔文这种调皮的表现,学校校长找来了达尔文的父亲,并要求达尔文的父亲将他领回家。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只能将这个淘气的孩子带回家,并且狠狠地斥责了他一顿。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达尔文对自然地理的向往与钟爱。
1825年,达尔文再次被父亲送进了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但那里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达尔文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除了生物课和自然史外,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变得那么枯燥乏味。
后来,达尔文在朋友汉斯教授的推荐下,登上了“贝格尔”号科考船,开始以生物学家的身份对自然界进行全球考察。当“贝格尔”号科考船到达热带后,达尔文立即捕捞了很多浮游生物,并将其堆放在甲板上。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船上其他人的反感,人们纷纷劝他将这堆垃圾扔掉。但达尔文却不为所动,如获至宝般的终日与这些“垃圾”打交道。之后,达尔文又随“贝格尔”号到达了位于佛得角群岛的普科亚港和巴西的巴伊亚市等地,并在那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5年之后,这次环球考察结束了,而达尔文在这次旅行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回国后,达尔文就就赶紧整理和查阅资料,并于1842年编写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后来又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研究,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11月出版了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在书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阐明物种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著作一经问世,就给当时的神权统治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之后,达尔文又相继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和《人类的由来》等著作。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但他留下的深远影响却是人们不会忘记的。达尔文犹如彗星一般,将永远闪耀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中。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年),原名玛妮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婚后改名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是镭的发现者。玛妮娅一生命运多舛,在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副学监的头衔也被免除。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玛妮娅和父亲以及她的4个哥哥、姐姐每日挣扎在贫困线上。让她父亲感到欣慰的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击垮他们,几年以后,孩子们每一个都很有出息:儿子考上了大学,玛妮娅也中学毕业了,而且凭着优秀的成绩拿到了金奖章,而玛妮娅的姐姐布罗妮雅更是留学法国。
中学毕业后,玛妮娅在熟人的介绍下,去了一个律师家里做家庭教师。在这里,玛妮娅一年的薪水只有400卢布。而且吝啬的雇主也从不肯多出一分钱,并经常指使玛妮娅干一些繁重的家务。玛妮娅为了资助姐姐上学,只能选择默默地忍受。即便如此,玛妮娅的家境还是一天不如一天。看到这种情况,玛妮娅为了能增加家里的收入,毅然决定去农村当了家庭教师。这样她就可以每年多挣到100卢布。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玛妮娅都生活在农村。
后来,她的姐姐布罗妮雅从巴黎医科大学毕业,并写信要求玛妮娅去巴黎求学。1891年,玛妮娅踏上了通往巴黎的路途。此时,她已经24岁。之后,玛妮娅进入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学习。在这里,玛妮娅为了能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便以低廉的价格在校外租了一间小阁楼。两年后,玛妮娅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物理学的学士学位。之后,她更是克服重重困难攻读数学,并于1894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玛妮娅接受了朋友的委托,开始从事钢铁的磁性研究。但由于实验的条件太差,这项研究不得不被搁置一旁。后来,在旅居瑞士的波兰籍物理学家科瓦尔斯基夫妇的介绍下,玛妮娅认识了皮埃尔·居里。两人一见钟情,并且很快就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他们便有了一个女儿。玛妮娅也只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女儿。在女儿出生3个月后,玛妮娅发表了关于钢铁磁化的研究报告,并就此一举成名,被人称为居里夫人。
之后,夫妇二人便在没有实验室和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开始了对镭的研究。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经历了45个月的辛勤研究后,成功提炼出了纯镭——一种放射着淡蓝色荧光的新元素。1903年,他们夫妇凭借镭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就在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时,皮埃尔·居里在1906年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生命。但居里夫人并没有选择退缩,在万分悲痛的心情下仍然坚持研究工作。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并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在长时间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的过程中,居里夫人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与世长辞。她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爱因斯坦
20世纪初,物理学爆发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次大革命。很多优秀的物理大师都在这次革命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爱因斯坦,则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依靠电器业务养家糊口的小作坊主。在他15岁那年,父亲因为生意不景气而关掉了作坊,全家人迁居意大利另谋生路。
1896年秋天,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但他除了热衷于数学外,对其他的课程了无兴致。同时,他还对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爱因斯坦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书籍。1900年,毕业后的爱因斯坦加入了瑞士国籍。1902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谋得一份差事,尽管这份工作与科学研究毫无关系,但他却不得不为了生活而继续坚持着。当然,爱因斯坦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依靠这份微薄的收入继续着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他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另外,在传统物理学理论的认知上,他认为:时空是静止的、机械的、绝对的,物质和物质、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运动着的物质只是孤独地处于空间的某个点上,它所做的是虚无的、绝对的位置移动。同样,时间也是绝对的,它独立于空间之中,是不断流逝的。因此,他的这一理论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爱因斯坦却没有就此胆怯,他用他非凡的胆识冲击着当时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并对之前形而上学的自然物理观发出了挑战。他说:“空间与时间、物质与物质的运动并非绝对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随着物质的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一狭义相对论的观点很快便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1911年,32岁的爱因斯坦在布拉格大学担任教授。1913年,他又回到德国,并在柏林大学任教,不久后被推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被迫躲在家里潜心研究科学。经过10年的苦心钻研,他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933年,希特勒执政德国后,为了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希特勒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爱因斯坦也因此被迫移居到美国,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1940年,爱因斯坦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几年。1955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病逝。
莱特兄弟
每个人都渴望有双翅膀,展翅高飞,在天空中翱翔。少年时代的莱特兄弟便是这样。他们对飞行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希望制造出一种工具能够带着他们飞上蓝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
1896年,莱特兄弟从报纸偶然看到了一则报道,报道称德国的李林塔尔因为驾驶滑翔机失事而死亡。这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样深深地刺激了兄弟两人,他们决心要尽早地研制出能实现飞天的东西。
在之后的时间里,兄弟二人不断实验,不断积累,希望能够对飞行有更加透彻的了解。经过三年的探索,兄弟二人终于掌握了大量的飞行知识。他们观察、模仿老鹰在空中的飞行动作,并且记录下每一个动作。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兄弟两人便开始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于是,他们便带着滑翔机来到了吉蒂霍克海边,这里非常偏僻,是放飞滑翔机的最佳场所。之后,两人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组装好滑翔机,并系上了绳索,然后像放风筝那样将滑翔机放飞。放飞的结果让兄弟二人十分开心,尽管飞行的高度只有1米多,但至少是他们在研究滑翔机事业上的一个良好开端。
后来,兄弟二人又在原有滑翔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进。第二年秋天,兄弟二人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试飞的结果让兄弟二人精神大为振奋,因为这次试飞的高度竟然一下子达到了180米。经过此次试飞后,莱特兄弟就想要研究出一种不用风力就能够飞行的机器,但他们始终都没能想到用什么动力才能将庞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往空中。直到有一天,一辆汽车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而停在了莱特兄弟的自行车商店门口,兄弟二人热情地帮助司机修理汽车。在修理的过程中,莱特兄弟突然找到了灵感——用发动机推动飞机飞行。
之后,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研究和实验,终于在历经艰辛后将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同时,他们还在滑翔机上装上了螺旋桨,用发动机推动螺旋桨旋转,从而带动滑翔机飞翔。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再次带着最新研制的滑翔机来到吉蒂霍克海边,当时试飞却没有成功。兄弟二人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进行研究。12月17日上午10时,兄弟二人又一次进行了试飞。这次的结果令人满意,飞机在飞出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之后,兄弟二人又进行了两次飞行,飞行距离达到了255米。至此,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成功驾驶飞机飞行的事件。
1908年9月10日,吉蒂霍克海边的空地上再次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在等待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终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莱特兄弟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从此,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航天时代也随之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与生产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原理也被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商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渴望有更好的机器和更强大的动力来实现这一目的。这就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又发明了电动机。从此,电力就成为了一种带动机器的新能源。与此同时,一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也迅速被发明出来,如:电灯、电车、电报、电话等。而这一切的基本条件则是电力的供应。于是,法国人马·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送电的技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至此,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了。
除此之外,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德国人奥托、戴姆、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和柴油机。交通工具所需的发动机问题也就此解决,并引起了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世界上诞生了第一辆汽车;90年代,汽车工业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此外,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同时,石油开采与炼制业也在内燃机的发明之后,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化学工业也在历史舞台上绽放了魅力。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也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制造和生产出了纯碱、硫酸以及煤焦油等化学物品,并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等。此外,作为化学工业重要部门的炸药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名人诺贝尔便是在这一时期发明了火药和无烟火药。
从传统意义上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但我们能够看出,无论是在规模、深度还是在影响上,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