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剩女的情感笔记
45347500000011

第11章 职场寂寞人

前一段,收到一条无名的短信:“你是某某吗?在某某画报干过?”某某是我,某某画报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猜这个人一定是我在某某画报时的同事,鉴于忘掉过去省去麻烦的理论,我有点不愿意回复这条短信,但又怕此人打过来,就潦草写道:“是啊,你是谁啊?看样子是个故人,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回复之后很多天没有回音。我就有点后悔,还不如不直接回答:“我不是。”省得这样猜来猜去。既然不想跟他们联系,最好来个“毁尸灭迹,人间蒸发”。

此事就此撂下,也无大碍。但是,隔了小一个月,突然某一天,这个号码回道:“我是张某某。你过得好吗?”血往上涌,也猜到可能是他。他曾是我在画报社的同事,后来我曾应他之请,到他的夫妻店公司打过工。愉快的开始,不愉快的结束,最后仿佛夫妻唱的连环计,在公司搞的活动结束后,趁他出差之际,他妻子辞掉了我。我记得我跟他通电话的最后一句话,是他说:“……就这样吧!就这样!”我年轻时虽然不谙世事,但还是个有气节的人,就痛下决心,不再联系这些乱七八糟的人了。

此时,怎么回复都像那场恩怨的余声。我实在不想理他,更不愿跟他叙旧。其实,这个人还不那么坏,一次我拿着他的三脚架,走路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他关切地问:“你没摔着吧?”当时我就感动于他没问他的照相器材摔坏没有。另有一次,出差,在南京的机场,他一定要给我买一袋南京板鸭,说:“你回去应该给你妈带点土特产。”……这些细节让我感念至今,所以我不愿骂他,好好回复得了。我回道:“我过得挺好的,女儿刚出生,正幸福着呢。祝你一切都好!”这次他很快回复,祝福我,祝福我的女儿和全家。又说自己已经定居巴西10年了,说他是在一个偶然机会知道我的电话的。——所谓偶然,十有八九是上网查到的,不知哪个无聊的人,把北京各个报纸媒体的记者编辑姓名、手机都列在一个表上发了出来,我自己也查到过。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个人有点寂寞,因为我没有问他的情况,他却主动回答。怎知道我就关心呢?我一点也不关心。我同时也觉得这人脸皮够厚的,难道伤害一个人,过了十几年,伤痕就自动抹平了吗?不过,我还是出于礼貌,回复了他几句,祝愿他都好。他又立刻回复,告诉了我他在巴西的座机电话,希望我方便的时候打给他。又说,他不久就要到北京来,来后联系我。我觉得似乎自己的祝愿鼓励了他似的,忙回:“欢迎你来北京,不过不必联系我了,我已经跟画报的人都不再联系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他回:“我理解你的心情。”

理解?我想他并不那么理解吧?他还以为我是当初那个幼稚单纯到毫无防人之心的女孩吗?他在第二天早晨又给我发来短信:“我已经到北京机场了。”我没有回他,估计他前一天的短信都是在巴西的机场写的。下午四五点钟他又发来短信:“我已经坐上回去的飞机了。你多保重。”我心里一动,有点可怜他了,不远万里,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何苦呢?不去看看妻儿,那十有八九他又离婚了,当时他那婚姻就不够和谐,很难想像,他们能坚持到现在。或者他们都移民巴西了?我可没有好奇心去打听,回他:“好的。来去匆匆啊!”他回:“我这次来,没有其他的事情。这样挺好。”没有其他的事情?潜台词,只有这件事情。那是什么事情呢?管他呢,与我无关,不打听!

他在巴西干什么,怎么生活,为什么定居在那里?不得而知。没有打听。

后来在春节的短信拜年潮里,幸好没有接到这个寂寞的人的短信,不然这个年过得可就有点添堵了。

感言

职场的青涩时代,就像一颗种子落地之后,经过在土壤里的沉寂、吸收和酝酿,才能破土而出一样。这虽是一段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必要的经验积累时期。没有这一段的跌跌撞撞,难有此后的成熟和面对挫折的淡定。

本书作者初出茅庐,就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没有看清自己的生存环境,交浅言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职场新人易犯的错误。

作者遇到的领导,既有心胸不够豁达的,也有对年轻人引导关爱的;既有才华横溢不拘小节的,也有本性善良却防范下属的。他们形形色色,已不再是学生时代年轻人熟悉的师长类型的面孔。怎样学会当下属,是最基本的技能。

可以看出,作者在学校里从未学过职场生存的技巧,虽是大学毕业,在职场上也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不幸中的万幸是,作者还是有股韧性和闯劲的,勇于选择和放弃,吃苦耐劳,这也是她最终有所收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