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上
45375800000020

第20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新疆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陈潭秋(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等烈士而于1956年7月1日修建的,1975年重修,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占地面积650余亩,背山面水,环境优美。

陵园占地500余亩,陵园后面河流阶地的土丘上绿树葱笼,园中松柏长青。墓地前是一个花岗石广场,庄严肃穆,陵园内植有桃、杏、苹果等果树数千株,葡萄上百棵,还修建了凉亭、休息室、摄影室。

陵园的门壁上镶嵌着董必武的题字:“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大门,延伸着一条600米长的浓荫大道,大道末端是5000平方米的祭坛广场,祭坛上弧形排列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五位烈士的由汉白玉和花岗岩砌成的墓碑,碑正面是董必武为烈士墓的题字,背面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镌刻着烈士们的简历。红石围墙和苍松翠柏环抱着晶莹洁白的墓碑,显得庄严肃穆。浓荫大道右侧是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陈列着陈潭秋等1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图片、部分烈士的狱中照片和监狱的审讯笔录等,这些陈列品表现了先烈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几十年来,千千万万群众来陵园祭扫和缅怀烈士,外国友人和海外侨胞也不断前来瞻仰,每年清明节前后,到陵园祭扫烈士墓的各族人民更是络绎不绝。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是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1953年筹备,196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藏有出自全疆范围内的各类珍贵文物数万件。目前,博物馆开放的关于新疆的陈列展览有历史文物、民族民俗、革命文物史料、古尸和拯救中华古机械国宝展览五项。

“新疆历史文物陈列”集中展出了近2000种珍贵文物,其中有距今1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纸画《墓主人生活图》,最早的纸书、剪纸,最早的蜡染印花棉布及双面锦等国家级珍品。这些展品反映了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世界诸文明交汇之地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新疆民族民俗陈列”占地2000平方米,展品2000余件,通过建筑艺术、生产工具、服饰、生活及文化用品等形象地展现了生活在新疆的12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开辟了体现新疆各族人民风采的窗口。

“新疆革命文物史料展览”通过100多件实物、300多幅历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荣历史。其中珍品有毛泽东的亲批文件、王震进疆时乘坐的吉普车以及烈士遗物等。

“新疆古尸陈列”占地700平方米,藏有古尸11具、文物200余件、复原古墓葬4座,其中最着名的“楼兰美女”是1980年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女尸。博物馆所收藏的大量古代人体标本对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医学的研究均具有极高的价值。

最新推出的“拯救中华古机械国宝展览”,主要展出研究复制成功的失传已千余年的鲁班木车马和诸葛亮木牛流马等大型古代步行奇器。这些器械的成功复制被誉为“中国人高超智慧的典范”。

该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有丝毛棉麻织物(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汉文、回鹘文、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该馆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绣”、“新疆古尸(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等专题陈列和展览。“新疆民族民俗”、“新疆古尸及出土文物”、“新疆石窟壁画”等陈列曾先后应邀到北京等地展出。1986年,“中国新疆文物”先后在日本长岛、东京、冈山、仙台等地展出;1988年,“新疆民族民俗文物”、“新疆维吾尔族工艺品”分赴澳门、香港展出。

博物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在泥塑俑像的修复与复制、古尸处理与保护、以丝网加固法修复残破的栽绒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传统小窑复制陶器、揭裱古代书画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在古代丝织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纬锦”说的局限,对唐代印染工艺,尤其是久已失传的“夹缬”工艺作了恢复并使之再现。在回鹘文文献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二巷一号院内。这里原是一处私人住宅,房主赵德寿,他在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任塔城行政长,这幢楼房是他亲自设计并雇人建筑的,始建于1928年,落成于1933年。1937年,盛世才逮捕赵德寿,此楼以逆产之名被没收,改为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第二招待所。1938年,交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专用,原于1937年9月设在新房子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遂迁此办公。

院内右侧的花岗岩碑上镌刻着董必武遒劲雅正的题字:“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旧址为一幢土木结构、青砖压檐砌腰、中苏合壁式二层黄色楼房,楼顶南侧有一座凉亭,登上凉亭可以鸟瞰市区风光,院内耸立着数十棵参天白杨和四季长青的松柏。每年春季,迎春最早的杏花点缀着满院春色;夏秋季节,园中的各色鲜花争妍夺目。纪念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办事机构,在办事处主持过工作的先后有陈云、邓发、陈潭秋三任党代表,这个办事处同时又是党的工作人员来往于延安、苏联途中在乌鲁木齐停留时的招待所,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刘亚楼、杨芝华、孔原等同志均曾在这里留宿过。

1942年,反动军阀盛世才公开投蒋反共,逮捕了中共在新疆工作的同志,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随之关闭,解放后,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办事处被辟为“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1965年改为现名,“文革”中停止,1975年纪念馆以旧址复原开放。

馆内陈列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新疆的革命斗争事迹,并陆续展出了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11位革命烈士的遗物、简历和生平事迹。

伊犁·伊犁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1785-1850年),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朝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重新起用为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云贵总督。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清代着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做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林则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位于新疆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纪念他的功绩,弘扬他的精神,人们在这里修建了这座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在展厅内陈列展出的照片、实物等有2000多件。

1994年,新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建成,10多年来共有1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2005年4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决定将陈旧的纪念馆修葺一新,并增加了部分陈列品。新纪念馆以林则徐一生经历为主线,突出展示了林则徐对禁毒的贡献和在新疆伊犁的生活状况。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是新疆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禁毒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