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45395700000012

第12章 民族传说(2)

《梅葛》是姚安、大姚一带彝族人民的“根谱”,逢年过节,都要唱上三天三夜。会唱《梅葛》的朵觋和歌手,受到彝族人民的尊重,他们成为彝族人们中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这样一部深入人心的史诗,却是凭借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才得以保存下来。《梅葛》共分四大部分,内容分别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每一部分都是由若干小篇组成,各篇、各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意义,都可以单独演唱。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谁来造天造地,当然是格滋天神。天神放下九个金果,变成九个儿子;又放下七个银果,变成七个姑娘,就由他们来造天造地。他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名字。九个儿子,由五个来造天,他们分别是阿赌、庶顽、贪闹、顽连、朵闹,七个姑娘,由四个来造地,他们分别是扎则、戬则、慈则、勒则。

造天的儿子们贪玩,“个个喜欢赌钱,个个喜欢顽闹”,造地的姑娘勤奋,她们“精心又细致,个个喜欢造地,个个喜欢劳动”。

贪赌贪玩的儿子们,让人觉得趣味盎然,精心细致的姑娘们,让人由衷钦佩。不管是儿子们“玩着来造天”,还是姑娘们“勤勤恳恳地造地”,他们都在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开天辟地。终于,天造成了,地也造成了。在格滋天神的引导下,他们杀死猛虎,用虎的“四根大骨做撑天的柱子”,“肩膀做东南西北方向”。于是,“把天撑起来了,天也稳实了”。

然而,这时天上还没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彩……地上还没有树木、大江、飞禽、走兽……

关于人类起源,《梅葛》中有这样一篇记载:

天神用金锥开葫芦,天神用银锥开葫芦。

戳开第一道,出来是汉族,汉族是老大,住在坝子里,盘田种庄稼,读书学写字,聪明本事大。

戳开第二道,出来是傣族,傣族办法好,种出白棉花。

戳开第三道,出来是彝家,彝家住山里,开地种庄稼。

戳开第四道,出来是傈僳,傈僳力气大,出力背盐巴。

戳开第五道,出来是苗家,苗家人强壮,住在高山上。

戳开第六道,出来是藏族,藏族很勇敢,背弓打野兽。

戳开第七道,出来是白族,白族人很巧,羊毛拼毡子,纺线种棉花。

戳开第八道,出来是回族,回族忌猪肉,养牛吃牛肉。

戳开第九道,出来是傣族,傣族盖寺庙,念经信佛教。

出来九种族,人烟兴旺了。

“九”代表多。看来,在彝族先民看来,天下所有的民族,都是同源同根。

鄂温克族立熊为人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历来将熊供奉为神,这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黑瞎子本名熊,原本是人,爪子上有拇指和虎口,所以会抓家伙,会扔石头。天神让熊跟人比力气,叫他们搬石头。石头太大,人怎么也搬不动,熊轻轻一举就扔出去好远。一天,熊操棍棒打死了人,天神一怒之下,把熊前爪的拇指齐根给砍掉了,并罚它不得直立,只能四腿爬行,从此就变成了兽。

熊哭着说:“往后我怎么活呀?”

天神回答:“你吃草甸子上的醋李子什么的吧!”

熊请求说:“人们杀我吃我,可千万别叫他们乱扔我的骨头,别像对待别的兽骨那样糟践我。”

天神答应了熊的请求,便告诫人说:“熊原本跟你们一样,也通人性,今后吃了它的肉,骨头不许随便乱扔!”

天神说罢,把人的膝盖骨从后头拧到前头,人便挺身直立行走了。从那以后,鄂温克人便对熊有了各种忌讳,如把公熊不称公熊,而称老汉(鄂特贺恩),母熊不称母熊,而称老妇(阿特哈恩),有些地方更有尊称爷爷(贺克)和奶奶(鄂娃)的。对熊死讳称为熊睡;对杀熊的枪讳称为吹气筒;对砍杀、剥皮、肢解、切割熊的快刀讳称为钝铁,吃熊肉时要嘎嘎叫几声,并忌讳地说:“乌鸦在吃你的肉。”对熊和人一样,要进行风葬,风葬时人们要作呜呜哭泣状。鄂温克人认为,熊在狼不来,所以立熊为神(图腾),以求人畜平安。

满族打滑子的传说

满族人每年冬季都喜欢在江、河、湖水面上进行打滑子比赛和表演。说起这项体育活动的由来,在吉林满族人中流传着一个出奇制胜的战争传说故事。

传说,阿骨打联合女真各部起兵反辽,一举打下于江州之后,大辽王就像怀里抱着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连忙派重兵到了松花江和伊通河的合流处吉林宾州,想拦住女真兵南下。阿骨打那时只有三千兵马,知道宾州的大辽兵多,硬打肯定要吃亏,就派了探马到宾州去打探军情。

不久,探马来报,说宾州的大辽兵日夜巡城,把守得很严,阿骨打只好把女真兵带到松花江边安营扎寨,一边继续派探马去宾州探听虚实,一边琢磨破敌的良策。

转眼到了冬天,大雪飘飘,寒风刺骨,江河都封严了。这时,探马来报,说宾州的大辽兵不巡城了。原来,带兵的大辽元帅以为天这么冷,雪这么厚,江上也不能行船,女真兵来不了。就是来了,大队人马翻山越岭,冒雪而来,累也累死了。到时候,大辽兵一出击,管叫他夜叫鬼门关送死。这样,他们就放松了警惕,呆在城里,天天吃喝玩乐。

阿骨打一听,喜上眉梢,觉得如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可以以少胜多。可是又一想:这没膝的大雪,冰封的江面,人马走上去,不是陷下去就是滑倒。要是硬挺着往前走,得遭不少罪,到那里怎么能打仗呢?阿骨打左思右想,还是挺犯愁。再说,阿骨打带的粮草不多,不早日进兵就得退回去,可是放弃了这个突袭宾州的机会,到了明年开春,大辽王从南面再调来兵马就更难办了,真是进退两难。

一天晚上,月亮已经挂在树梢上,阿骨打在军帐外来回走动,苦思苦想这件事。忽然,他听到江上有动静,还没等看清是什么东西发出响声,“哧哧哧”,随着这响声,十几个女真小阿哥跑到跟前,每个人背着一个狍皮口袋。阿骨打觉得挺奇怪,上前和他们见礼,问他们从哪里来的。一个小头领说:“我们是铁骊部的,噶珊达让我们把打好的铁箭头给阿骨打送来。”阿骨打又问:“你们刚才怎么走得这么快啊?”那小头领笑了笑,抬起脚让阿骨打看。阿骨打一看狍皮靴子上用鹿皮筋绑了一块小木块,木块上有一条东西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再一细瞅,早被冰磨得雪亮的小铁棍。阿骨打问:“你们从铁骊部到这里用了几天?”那些人乐呵呵地说:“今天早上我还在家吃饭呢!”“这可真神啦!”阿骨打一边赞叹着,一边亲热地把这伙人请进自己的大帐,用好酒好肉招待他们。饭后,自个儿拿了这冰滑子看了又看,还到江面上试了试,真挺好使。

第二天一清早,阿骨打送这拨铁骊部的小阿哥到江面上,让他们赶紧回铁骊部,尽快做出三千副这样的冰滑子给大营送来。为了行走稳当,阿骨打让他们再做些安两根铁棍的冰滑子。这些人接受了命令,飞也似的滑走了。

过了几天,铁骊部就派人送来了三千副冰滑子。阿骨打命令全军饱餐一顿,然后每个人都穿上冰滑子,连夜袭击宾州。阿骨打冒着风雪,滑在最前面。女真兵个个如虎添翼,飞驰在松花江冰面上。他们每人披了一个白斗篷,三千人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条飞腾的白龙,直扑宾州。

冬天,太阳出的晚。女真兵到达宾州城时,天才蒙蒙亮。阿骨打换下冰滑子,第一个登上了宾州城。城里的大辽兵做梦也没想到女真兵能从江面滑冰而来,以为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自己先乱了营,互相踩死不少,剩下的跑的跑,降的降。就这样,宾州城被女真兵攻下来了。

阿骨打带人打进了宾州城的元帅府,大辽元帅还在炕上睡觉呢,就乖乖地当了阿骨打的俘虏,一看到阿骨打还哆哆嗦嗦地问:“你们是怎么来的啊?”阿骨打笑了笑,拿了一副冰滑子给他,他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宾州城一破,女真兵很快就灭了大辽国,冰滑子也从军队传到了百姓中,成了女真人喜爱的一种活动。

后来的满族人更喜爱这种活动,清朝皇帝还常常下圣旨,让八旗兵到北京城的北海进行打冰滑子的比赛表演。

侗族斗牛的来历

传说卜老耶旺有几块田,秧苗长得嫩嫩的。卜老耶旺天天都到田边去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哪晓得,有一天,卜老耶旺的两条大水牛从圈里跑出来,在一块大田里狠狠地斗了一架,把大田打得稀巴烂,把秧苗踩得东倒西歪、稀稀拉拉,没剩下几棵好的了。卜老耶旺一气之下,把那头斗得最凶的水牛杀了。

不料这块大田的秧苗,虽说稀稀拉拉,可长势很好。牛没有踩烂的那些秧苗虽然长得整齐,却又细又黄,长势很不好。过了一些日子,卜老耶旺又去看,那些稀疏的秧苗,越发长得密密麻麻的了,棵棵绿得发黑;没被踩烂的秧苗,还是又枯又黄,又细又矮。卜老耶旺搞不懂这是什么道理。

又过了一些日子,秧苗打包出线了,卜老耶旺又去看,喜得他眉开眼笑,那些被牛踩过的秧苗,谷粒饱满,沉甸甸的;没被牛踩烂过的秧田,每线只有几颗谷,稀稀拉拉,不像样子。又过了一些日子,谷子熟了,卜老耶旺要摘禾了。他去到田边,先摘那些长得好的谷穗,捧在手上,喜在心里。单是那块大田就收了好几担谷子。那些没被牛踩烂的田里庄稼,忙于大半天,也没能收到几颗谷子。第二年,卜老耶旺拿定主意,再把牛放到田里去打架,把所有的大田都踩得稀巴烂。真怪,这年秋收又得到了好收成。于是,卜老耶旺年年都放牛到田里去打架,年年都得到好收成。

事有凑巧,有一年,有一块田烂得很厉害,没剩几根秧苗了。到秧苗转青的时候,还是东一棵西一棵的不成样子。卜老耶旺看了发愁,就把密的地方的秧苗扯来栽在稀的地方。这样一来,密的不密了,稀的不稀了,都长得很好。这一年,移栽的秧苗也得到了好收成。卜老耶旺第二年春天又移栽了一块。结果,移栽的秧苗比不移栽的要长得好,收得多。后来,他怕牛打架踩死太多秧苗,就改用人踩。这样年年收成都比以前好。

卜老耶旺学会栽秧以后,虽然不再放牛到秧田打架了,可是放牛打架已经成了习惯,大家都爱看牛打架。后来,每年在正、二月间,或是秋收过后,都要斗牛。各村寨都养有打架牛,哪个寨的牛斗得好,哪个寨就光荣。年长月久,斗牛就成了侗家的一种风俗了。

傣族竹楼的传说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西双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丽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瑶族用布缠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