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父母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这种奖罚不明的现象经常出现,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奖惩孩子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青少年处在是非观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当的惩戒可以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感以及适应学校和社会要求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或惩罚不当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小华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一直住在农村奶奶家,在他7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回城里一起生活。他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中等。但是由于他比较贪玩,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为此老师经常向他的父母告状。加上他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讲卫生和不太文明的习惯,父母和哥哥经常对他谩骂甚至责打。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在家里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亲子关系与手足关系都非常不好。
小华曾经对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这个家。”他非常惧怕父母和哥哥对他的惩罚。为了逃避惩罚,他学会了说谎;为了报复父母和哥哥,他多次偷窃家里的钱物。到了初中,他依然得不到家人与老师的信任,为此他丧失了信心,曾经三次离家出走。
以上事例说明,惩罚不当的效果不但很差,而且结果往往只能使孩子变得粗野、迟钝,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种惩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联系,父母的教育也会失败。有的孩子,最初害怕父母的责打,然而时间长了,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我行我素。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奖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在对孩子奖罚之前,没有弄清奖罚的目的,而且在进行奖罚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那么,奖赏、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它既不是为了父母情感的宣泄,也不是为了展示父母的教育艺术,而应该是为了促进臻于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主张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适度的鼓励有助于孩子信心的培养。奖励和惩罚是两种相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对孩子奖罚要以奖为主,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给予奖励,哪怕是一点点。不过,孩子也需要适度的“惩罚”教育。在提到惩罚教育时,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它与训斥、讥讽、挖苦、污辱或者罚站、罚跪、拳打脚踢等“体罚”相联系,其实这是错误的。不少专家认为,家庭教育固然不能提倡用简单粗暴的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但必要的处罚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不过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要抓住时机,注意采用的方式,而且要罚得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效果。
奖励能给孩子鼓励,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而惩罚是为了削弱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在口常生活中,孩子有错,必须惩罚;做好事也应该奖励。这是父母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行为遵循正确的准则。不过,父母在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父母想奖励孩子时该怎么做呢?
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偏重精神奖励
奖励孩子的原则应是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但是精神奖励要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做”“为父母而做”的心态。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建立良好品质,就不能用金钱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喜欢表扬与荣誉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龄孩子,物质奖励需要是能够满足的,而精神上的奖励需要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应该精神与物质并重,而且应该偏重精神奖励。
奖励的目的要明确
事先对孩子讲明要做到哪些事情或哪种程度才可以得到奖励,使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当然,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孩子会因难以实现而放弃争取。
奖励要及时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奖励的目标,父母要马上给予奖励,否则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忘了奖励的原因,这样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奖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比如,孩子考试门门优秀,兴高采烈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只顾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好的,等我忙完了再说吧。”此时孩子就会非常失望,觉得妈妈并不关心自己,自己学习再优秀再努力也没有用。
不用金钱奖励孩子
父母不要用金钱来奖励孩子。因为父母用钱来奖励孩子,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金钱万能的思想,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认同是不可或缺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奖励必须是纯洁的,着力于精神的,有益于心灵的,而不是沾满铜臭味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可能还会出现不良的行为,都有受父母惩罚的经所,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又不会因为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怨恨的情绪,进而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这其中也有些学问。
犯错就要处罚
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块玻璃打碎,虽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另外,父母对孩子惩罚时要实事求是,偏离事实的指责,孩子是不会服气的,也达不到惩罚的效果。同时,惩罚要注意场合,当众指责孩子,会极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要及时
当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时,父母应立即进行惩罚,使孩子建立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的条件联系,否则惩罚的作用会减弱,进而失去效果。
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要先提要求再责罚
父母要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无教而罚。
惩罚要言出必行
当孩子犯某种过错要受到惩罚时,如果父母事前警告过他,那么在他犯错后,就一定要践行惩罚的诺言。假如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作用。
父母应针对孩子的老毛病,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违反了哪些规则会有什么相应的惩罚,从而规范孩子的行为。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所受的惩罚并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错误行为。这样,虽然孩子会体会到惩罚带来的痛苦,却不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而只是让他们牢牢记住了自己所犯的过失,痛下决心改正。这里提醒父母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惩罚的方式要适当,千万不能用成年人的尺度去衡量或要求孩子,以免在无意间伤害孩子,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无法抹掉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