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表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孩子们也不例外。表扬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常常要比批评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一次小小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表扬是父母和孩子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手段。表扬能够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持续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自我认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表扬孩子时,往往把握不好分寸,不是过多就是过少。无论哪一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妈妈,妈妈,我考了我们班第一名!”小明兴冲冲地一边往家跑一边喊道。哪想到母亲却冷冰冰地对他说:“你能在全年级排第几?这次考第一名,不等于永远考第一名,你可不要骄傲!骄傲了,你下一次肯定要退步。”当时小明感到特别伤心,觉得母亲很不近人情。
有些父母从来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赞美和夸奖孩子,也许是担心会产生副作用,让孩子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于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谦虚谨慎,父母便经常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父母们认为优点不说不会出什么问题,缺点不指出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则认为这是应该做的,是正常现象。其实,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如果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会自暴自弃,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事实上,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孩子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真诚而恰到好处的表扬,不但会使孩子快乐,而且会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甚至会影响其个性的发展…既然表扬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做父母的又何必吝啬呢?
与有些父母对孩子表扬过少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就过多了。“与其责骂,不如夸奖。”受当前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目前已为许多父母所重视,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已具体到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吝惜对孩子的称赞,对于父母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的确,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夸奖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并且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但是,随着赏识教育的日渐深入人心,有些父母又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每天将表扬的话挂在嘴边,似乎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顺利成长。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一旦养成了只喜欢听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非常不利于健康成长。
王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为了让她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王女士就不断地对女儿进行表扬。在家里,无论女儿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她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取得了芝麻大点的成绩,王女士也要及时地对女儿大加表扬一番。在和她下棋、玩扑克或者做游戏时,总是故意输给女儿,而且还不停地给予热情的表扬:“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反正什么最好听,什么最让女儿高兴就说什么。当然,在王女士的不断表扬下,女儿的表现也着实进步了不少。
但是时间长了,王女士发现,如果她和丈夫不及时表扬女儿,或者说表扬不能让女儿满意,女儿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发脾气。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女儿,根本无法接受他们一点点善意的批评。有时候,当她在学习上或者是在生活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王女士耐心地提醒她,也会惹得她老大不乐意。后来听老师说,她在学校里也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提醒她,她的反应就会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
俗话说,“人无完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实上,父母对孩子表扬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过分表扬孩子,孩子对表扬就形成了过分的依赖,而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做了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会不做。
由此可见,父母过多过分地表扬孩子,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是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太多的表扬,就会形成不努力就想得到夸奖的心理。因此,遇到困难容易退却,缺乏信心,很容易选择放弃。大量的溢美之词并不能帮助孩子树立长期的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自我陶醉。
二是过多的表扬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或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这样一来,孩子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识。
三是过分的表扬会使孩子成为爱慕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之所以没能有所成就,正是源于小时候养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的性格。所以,父母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要在表扬孩子的同时给孩子指出不足之处。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是“严在面上,爱在心里”。
四是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夸奖具有启发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所以夸奖要适可而止,应多用欣赏、交谈、聆听等方式代替过多的表扬。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过多过分的表扬,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心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可而止。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表扬的需要,孩子更是这样。表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扬能够从正面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感情需要,学会表扬孩子。其实学会表扬孩子并不难,关键是父母有没有这种意识,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过,表扬孩子也是一门艺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父母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表扬要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不能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体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而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的方式要变化
新颖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动机;而千篇一律、没有变化的刺激则正好相反,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父母用多年不变的单一的方式表扬孩子。孩子听着无味道,刮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良好的动机。
父母使用单一的、不变的、重复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时间一长,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
表扬要侧重过程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即便失败了,奋斗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表扬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等,起初,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表扬。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要减少表扬的次数,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表扬。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发挥表扬的作用。
表扬要掌握好时机和分寸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还要注意掌握表扬的时机和分寸。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做完了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神奇的力量。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予一功”,但对孩子的表扬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表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度,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