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单位工程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指建筑物按单位工程部位划分的组成部分,即单位工程的进一步分解。
一般工业或民用建筑工程划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地面与楼面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屋面工程6个部分,其相应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由建筑采暖工程与煤气工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安装工程组成。
4.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一般是按工种工程划分,也是形成建筑产品基本部构件的施工过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砖工程、木门窗制作等。分项工程是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的基础,也是计量工程用工用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基本单元,是工程质量形成的直接过程。分项工程既有其作业活动的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
另外,按照工程的性质和作用,工业建设项目还可分为主要生产系统、附属、辅助生产系统及行政办公与生活福利设施系统等。
1.3.2工程项目的外部关联系统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也是人的劳动与建筑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施工技术方法及工程环境条件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从物质生产角度看,就是劳动主体和劳动手段、劳动资料的结合过程。这就必然涉及建筑市场,包括建设工程市场和建筑生产要素市场的各方主体,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经济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施工承发包合同、工程技术物资采购供应合同等为纽带的种种经济关系或责权利关系,从而构成了工程项目和其外部各相关系统的关联关系。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项目业主
项目业主,即项目的投资者,由业主代表组成项目法人机构,取得项目法人资格。
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根据建设意图和建设条件,对项目投资和建设方案作出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适应建设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决策,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履行业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项目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业主的决策水平、业主行为的规范性等,对一个项目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2.项目使用者
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公共项目、办公楼宇、民用住宅等,它既作为广义的物质手段,又作为人们生活的消耗资料,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用者对工程项目使用功能和质量要求、消费观念和要求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工程项目质量的潜在需要是发展变化的,这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设计及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质量管理的思想来说,要把“用户第一”作为基本的指导方针,并且以使用者的最终评价作为评价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3.研究单位
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往往也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因此,研究机构是工程项目的后盾,它为项目的建设策划、决策、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提供社会化的、直接或间接方式的技术支援。无论在项目运行的哪个阶段,项目管理者都必须充分重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成果的应用,它不但对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对项目建成后的生产运营、使用和社会效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是将业主的建设意图、政府建设法律法规要求、建设条件作为输入,经过智力的投入进行项目方案的综合创作,编制出用以指导项目活动设计文件的机构。设计联系着项目决策和项目建设施工两个阶段,设计文件既是项目决策方案的体现,也是项目施工方案的依据。因此,设计过程是确定项目总投资目标和项目质量目标的过程,包括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技术标准、质量规格等。设计先于施工,然而设计单位的工作还责无旁贷地延伸于施工过程,指导并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或技术变更,确认各项施工结果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5.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以承建工程施工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建筑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单位通过工程投标竞争,取得承包合同后,以其技术和管理的综合实力,通过制订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工程的施工安装作业技术活动,期求在规定的工期内,全面完成质量符合发包方明确标准的施工任务。通过工程点交,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因此施工单位是将工程项目的建设意图和目标转变成具体工程目的物的生产经营者,是一个项目实施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6.生产厂商
生产厂商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与设备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它们为项目实施提供生产要素,其交易过程、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体系等,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建设资源,是项目管理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方面。在项目管理目标的制订、物资资源的询价、采购、合约和供应过程中,都必须充分注意到生产厂商与工程项目之间的这种技术、经济上的关联性对项目实施的作用和影响。
7.建设监理单位
我国实行建设监理制。社会监理单位是指依法登记注册取得工程监理资质,承接工程监理任务,为项目法人提供高层次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实施业主方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组织。其工作包括项目策划和投资决策阶段的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项目目标控制。因此,监理单位的水平和工作质量,对项目建设过程的作用和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8.政府主管与质量监督机构
建筑产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政府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对建设行为要进行法规监督与管理,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及其质量标准。政府主管通过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建设立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批准。政府主管部门派出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和政府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等的联络沟通是非常密切的。在执行建设法规和质量标准方面取得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查认可,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必须遵守的,不能疏忽和违背。
9.质量检测机构
我国实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证批准的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级,以及地区级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按其资质依法受委托承担有关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工作,出具有关检测试验报告,为工程质量的认定和评价、为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为质量争端的调解及仲裁等提供科学的测试数据和有权威性的证据。由此可知,工程项目和质量检测机构,同样也有密切的关系。
10.地区与社会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区有许多系统的接口配套,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才能得以妥善安排和解决,如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的衔接、供电、供气、给水、排水、消防、环卫、通信等,都必须和市政管理的有关方面进行联络、沟通和协商,使项目的各个子系统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与外部相应系统进行衔接,为项目提交生产或使用创造运行条件。
此外,在工程项目的全面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得到周边近邻单位,包括附近社区居民及过往人员、车辆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与理解,以创造良好的安全的施工环境,这都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充分注意。
1.3.3工程项目的系统特点
由工程项目的系统构成可以看出,工程项目不仅具有一般的系统特点(如结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而且还有它自身的系统特点。例如,它属于一个社会技术系统,项目过程靠行为主体实施,需要投入各种机械、设备、材料等,以及各种工程专业的知识、技术、方法和数据等;它具有开放性,它与环境之间有直接的信息、材料、能源、资金的交换,并完成上层系统的任务,向上层系统输出信息、产品、服务等;它还具有动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变化了的要求和新的情况自动修改目标,调整实施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正日益显现出其更新的特点。
(1)新颖性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及运行过程中,需要新的知识,使用新的工艺,这是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造成的,所以现代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科技、开发型、研究型项目越来越多。
(2)复杂性
现代工程项目的规模大、投资大、参加单位多,国际性的合作越来越多,合同条件越来越复杂,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知识也越来越精深繁杂。
(3)不确定性
现代工程项目都包含着许多风险,由于外界经济、政治、法律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造成对项目的外部干扰,使项目的目标、项目的成果、项目的实施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严格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现代工程项目常常采用合作的形式,各投资者对项目计划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1.4工程项目管理
1.4.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及职能
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所谓管理,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的对象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一系列工作。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管理的概念及职能在理论上同其他管理是相通的,但由于工程项目的特点,要求其管理更强调程序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因而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所谓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取得成功,对项目的所有活动实施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能
管理的具体职能是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等。这一点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已得到深刻的体现。
(1)决策与计划
决策是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决策者对工程项目相关重大问题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计划,就是根据决策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来指导项目的施工生产经营活动。计划要明确规定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实施的地点、时间和负责人,需要消耗的原材料,会带来的效果等。一个工程项目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其目标。
(2)组织与指挥
组织就是根据计划目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按计划的要求严密地组织起来,使计划规定的措施方法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乃至每一个成员。指挥就是为达到计划目标而实行的有效领导,使工程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基层单位都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意志协调地、有秩序地运行。
(3)控制与协调
控制就是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对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及其他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所谓协调,就是及时调整、解决各个过程、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期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
(4)教育与激励
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为实现项目的总目标而努力。
上述各种具体职能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围绕工程项目这个中心发挥其各自的独立作用。通过决策与计划,明确奋斗目标;通过组织与指挥,实现项目的有效运转;通过控制与协调,建立正常的秩序,及时解决不协调因素;通过教育与激励,调动职工积极因素,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1.4.2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的演化
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引起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综合化而不断演变、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1.国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方式的演化
在国外,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方式发展演化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其管理方式发展演化已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业主直接雇用并组织工匠进行工程的营造。在14世纪以前都是这种方式。
第二阶段,由于建筑工程形体、结构、功能已变得比较复杂,加上社会分工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4~15世纪期间,社会中出现了营造师,他们从事工程的设计工作,并作为业主的代理人管理工匠的建造工作。
第三阶段,15~17世纪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本身日益复杂,社会的分工细化使得建筑师的出现成为必然。建筑师主要是担任设计工作,而营造师主要是管理业主雇用的工匠,组织施工。
以上三个阶段,都是以业主自营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
第四阶段,在17~18世纪期间出现承包企业,形成了业主,即发包者;顾问,即建筑师、工程师,负责规划调查、施工监督;承包者,即施工者。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用经济合同联系起来。设计者除了担当施工监督以外,往往还承担业主与施工者之间纠纷的调解人。承发包方式出现后,自营方式在国外就几乎不存在了。因为自营方式需要兼管一支较大的施工技术队伍及大量的建筑机械,这与雇用拥有丰富经验和专门技术的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任务相比,有很多弊端。
第五阶段,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日益复杂且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业也进一步分工。从事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除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外,还有从事水、暖、电等设计的设备工程师及从事工程量测定、合同管理的工料测量师。而且,从事施工的承包商往往也难以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出现了总包企业下有分包企业的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工程的承发包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多种经营方式。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迅速,工程项目更是技术复杂且大型化,管理科学的理论及工具、手段也不断进步,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项目管理理论并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去。此时,在项目的建设中,除了业主、设计者和承包商三者之外,又出现了代替业主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在这之前为业主进行工程管理的是以设计为主的专业人员,其业务知识不足以对数目众多且技术相当复杂的专业承包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与过去仅仅进行施工监督的情况不同。这就是在现今工程建设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