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有医学根据
神经衰弱一词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很多人对它的确切概念并不十分明了。因而,一发生几次失眠,伴有头昏脑涨时,就认为是得了“神经衰弱”;个别医生也常常将一时查不清原因的此类病人轻率地诊断为“神经衰弱”。殊不知,这一不负责任的诊断会给病人徒增很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延误、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澄清神经衰弱的概念。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具有神经症的基本特征,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轻型心理疾病,但对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本病发病前常存在持久的或较明显的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的心理因素,表现为大脑易于兴奋和疲劳,常伴有情绪障碍和多种身心症状。病前患者常感到学习和工作负担过重,心情紧张,情绪压抑、睡眠不足,处于心理矛盾状态。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为:1脑功能衰弱的表现,如容易疲乏,精力、体力不济,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兴奋和激动,但旋即转为疲惫衰竭;2睡眠障碍,如失眠,难以入睡,白天思睡,昏昏沉沉,学习效率下降等;3身体症状,如心悸、心慌、气短、胸闷、纳呆、消化不良等;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多尿,阳痿,月经不调,血压波动等。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症状弥散,难以明确定位。2症状复杂多样。3病人主诉较多,但客观检查,阳性体征缺如。4症状相对固定,往往患病多年,病情变化不大。神经衰弱,尽管不像是什么大病,但确实有害于身心健康,所以必须认真对待,积极防治。首先,要注意与诸如抑郁症,心、肺、肝、肾等内脏器质性疾病等其他易混淆的疾病相鉴别,慎重地确定诊断。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诊断。切不可轻率地下“神经衰弱”的诊断。其次,进行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查清致病的内外因素,对症下药。心理治疗的重点是,向患者讲明病情,指导治疗方法,旨在解除其精神负担,增强治愈信心。再者,要指导患者纠正心理缺陷、正确对待和处理精神压力,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良性情绪。此外,积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正确处理学习和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对治疗本病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