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培养成才
45431700000022

第22章 要善于激活孩子内在的潜能(1)

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思维

孩子认识过程的发展都和思维有着紧密的关系;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思维过程和实现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一般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开发、训练和培养。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层次的思维潜能,所以,“望子成才”的父母,对孩子思维潜能的激活和培育,负有很大的责任。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活动,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可以借助眼前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

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推理联想。从已知的知识和体验中推理,演绎出新的知识和形象。

二是构思假设。思维一旦形成假设,就能正确指导人们的活动,减少盲目性,取得新的发明创造成果。

三是控制大脑。思维虽然是大脑的产物,但思维在大脑中不是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而是起着积极的、主动的控制作用。

根据研究表明,人在思维时,大脑会出现“神经细胞聚会”的奇妙现象。我们知道,大脑虽然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活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的。当大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单靠几个细胞和某个功能区是难以胜任的,要靠大脑皮层许多相关的细胞和功能区一起积极地活动起来,形成几千万、几亿个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开会沟通”,交换信息。这时,大脑神经系统的所有“通信网络”全部开通,使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记忆细胞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信息,这就是大脑思维的“神经细胞聚会”现象。

思维能动性强调大脑的兴奋期,在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或是睡眠刚醒的不活跃时期,思维的能动性很差。因此,在思考重大、复杂的问题时要选择有利于激发思维能动性的时机,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而言,思维具有如下几种形式: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依靠实际动作完成的思维,又称操作思维。这种思维是客体处于直接的感知之中,思维的问题,由不断的操作尝试来获得解决办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理钟表、自行车、汽车等工作,都要大量运用直观动作思维。

2.词语逻辑思维

词语逻辑思维是利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划等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典型形式。

这一思维形式,只有当心理发育十分成熟的时候才能较好掌握。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开放思维等。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来探索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它具有更生动、更活泼、更富有独创性的特点。发散得越多,得出有价值答案的概率就越大。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和艺术作品的诞生无不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独特的发现。因此,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

4.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总体观察、综合分析后,一次性接触客观事物的本质,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底蕴或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系统论证,而迅速作出的“径直猜度”的认识活动。它是在知识经验相当丰富、逻辑推理相当熟练后的一种“精神感觉”现象。

5.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它是依据已有信息,从已知条件和既定目标中,寻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能力既是智力的核心能力,又是较难培养的能力。孩子时期是所有智力的发育、增长的关键时期,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思维能力要简单些,可操作性强些。

6.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进步、科技发展的动力,重大变革、巨大进步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杰作。

大多数专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晶。它既有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的成分,又有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参与;既有逻辑思维形式,又有形象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智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一个人智力的最高标准。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孩子将来的发明创造。

1.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往往会产生某些新奇、独特、不苟同于传统的思想,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有意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孩子发散思维的基本手段。

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就是说,对某种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其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则思维流畅性越好。如给被试者一张图片,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讲一个故事,讲得愈多,表示流畅性愈高。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即随机应变的能力。范围越大,维度越大,则变通性越大。例如,只知道石头可以作建筑材料(盖房、造桥、铺路);那么,思维只在同一维度内发散。如果还能说出石头可以打狗、压纸、画线,甚至还可以救人(如司马光破缸救小孩的故事)等等,那么思维就在不同维度内发散,其变通性就大得多了。独特性指发散的项目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或独到的见解,就是说,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异的成分。

2.鼓励直觉思维

如何鼓励孩子进行直觉思维,许多研究者建议:(1)应当为孩子创设一个能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心理环境。例如,没有心理压力、一个鼓励的眼神、轻松和谐的良好家庭气氛和优秀的传统意识等;(2)鼓励孩子对问题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设和即兴回答;(3)多让孩子有机会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筒缩思维的过程;(4)教会孩子善于捕捉突然跃入脑际的瞬息即逝的新念头、新形象,并随时把它记下来。

3.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创造个性”

孩子在创造性活动中常出现的思维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1)思维定式,指的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使人的思维方式固定化、刻板化,从而影响了对问题的解决;(2)思路狭窄;(3)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4)感知不敏锐;(5)不善于运用多种感官;(6)功能固着,只倾向于对某一物体的功能(如性能、用途)产生固定的观念,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影响到灵活地运用该物体;(7)害怕失败,不敢冒险;(8)循规蹈矩,自我限制;(9)过分寻求与别人一致;(10)寻找唯一正确答案;(11)动机过强或过弱。中等动机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12)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13)喜欢精确、逻辑,避免模糊、非逻辑;(14)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应该是十全十美的;(15)不会幽默,把学习和游戏截然分开。

此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与人的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个性特征也是相关的。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倾向“可能是由众多特征构成的,其中包括种种才能和一个人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人的组织方式方面的其他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人的毅力、自信、克服自卑感、热情、勤奋、责任感等人格特点,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积极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品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反向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之一,它能够使人们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其结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具有新颖性、多端性、伸缩性和精细性。

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外语中的一句多译,都属思维发散性的范畴。学习中如果注意使自己的思维发散,就会思路灵活、开阔,而不致囿于一孔之见。

有位老师曾以“砖头有何用途”为题测验过一些同学的思维发散性,下面是两位发散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给出的答案:其一:砖头可以用来盖房子、铺路、建花墙、盖猪舍、砌鸡窝、修煤池、盖车棚、砌煤炉。

其二:砖头可做建材,可用做武器、尺子、染料、教具、火炉、重物、雕刻原料、气功打击物、吸水物、装饰品、彩笔、垫托物。作为教具,在数学方面可计算三个面积、一个体积;在物理学习方面可算出密度、比热容和三个面的压强;在美术学习方面可利用它讲光线、透视学;在化学教学中可讲烧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语文教学中可讲砖头那种甘当基石、无私奉献的“个性”;在政治经济学中可利用它讲国际贸易中低、高档商品之间的关系。做“火炉”是这样使用的:先将砖头晒干,然后浸入煤油之中,砖头可吸300克左右的煤油,然后装在塑料袋内,供野游时做火炉用。

从以上两种差异颇大的答案中不难发现,后者具有较好的发散性。它能冲破“建材”的框框,想到许许多多方面。而在每一个方面,又能进一步发散,能精细地逐一列举用途,充分体现了思维的新颖性、伸缩性、多端性和精细性。

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我们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从数学题的多种解法中也可以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大家都比较喜欢按常规来行动,但在解决问题时,尤其是在解决特殊问题时,反常的做法可能更有用。简单地说,正常就是按常规做事,反常就是打破常规。

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他不像很多人那样只想把人从水缸里拉出来,而是把缸砸破,让水流掉,这样人就不会被淹死了。司马光在救人过程中运用的就是“反常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

以背英语课文为例,学生一般都是从头往后背。结果前一段背得很熟,而后面几段就记得不太熟了,这是因为先学的记得牢。可以让学生倒着背,即第一遍先背最后一段,第二遍则从倒数第二段开始。这样,每段课文都有机会作“第一段”,记忆效果就比较好。最后,将课文从头到尾背几次,把顺序和思路整理一下,整篇文章就能够“倒背如流”了。

做数学题时也可用“反常规”思维。一道题用加法算出来与题意不符,不妨用减法试一试,也许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写作文描写冬天时,很多人都认为冬天扼杀了万物,使人觉得寒冷,不愉快。可以让学生写冬天孕育着生机,寒冷能锻炼意志,也更让我们感到春天的温暖和可贵。反常规构思能使你的作文耳目一新。

反常规思维在考试中也很有用。一般来说,一类题都有一套常规解法。如果按常规解法无法做出,就说明这道题有特殊之处,这时就应该用反常规思维来寻找“技巧”了。

处理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不妨往不同的方向想一想,对打开思路很有益处,人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他不称象却称石头。这是因为那个时候条件有限,没有合适的称量工具可以称那么重的大象。而石头较小且能分开称,就可以由石头的重量推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聪明之处,就是他在解决问题时,用了变换对象的方法,用石头代替大象,从而化难为易。

古时候还有个笑话,说的是有个人竖着一根很长的竹竿要进城去。当走到城门口时,发现城门大低,他的竹竿很长,无法进去。这时,另一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竹竿锯断,一节一节地扛进去。那人是想变一变进城的方式,但做得很愚蠢。因为将竹竿横着拿就可以进得城门了,何必费事将竹竿弄断呢?

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能变,而且还要善变。除了能变换对象,如曹冲称象,以及变换方法,如扛竹竿进城外,还可以变换解决问题的条件,一个皮球掉进了较深的洞里,处理这个问题就需要变换条件。

变则通,变则灵。孙悟空之所以神通广大,就是因为他有七十二变。如遇到蛇,就变成老鹰;在山上为了迷惑对手,就变成一座山神庙,如此等等,被称作随机应变。

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能力

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人的大脑的思维能力是越训练越强,而遇事懒得思考的人,却会越来越弱。因此,勤于思考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唯一途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训练可以不断增强我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呢?

1.比较异同训练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频率也很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例如《阿Q正传》和《药》主题思维异同的比较、体裁比较、人物形象比较、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异同的比较、借喻和借代的异同比较,等等。研究分析这些异同,都有助于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

2.发散性思维训练

如果我们用平常的思维不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的话,不妨来个180°大转弯,这样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但我们在写作时,往往思维定式,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对于一个问题可先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经过分析、研究,选择一条最适合于自己的思路,这样写才会文思如风发泉涌,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好文章。

3.想象思维训练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切,推动着进步,并目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在旧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想象都离不开知识基础,所以我们要扩大知识范围,为想象提供素材。具体做法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形成表象,为想象储备材料。

参加各项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生活内容。

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