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4546800000031

第31章 文集部(206种)(5)

中国所以为世界邦国中具有个性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看,主要力量并不在于政治和军事征服,而在于文化征服。那些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中原的异族,最后无不为中原文化所征服,其源头在孔子和孔子儒学。这是中国文化深潜着的秘密。这类隐秘叙事,是中国人至为深邃的大智慧所在。在所有文明的比较中,儒学文明可能显得不那么深奥,不那么思辨,不那么富有逻辑,也没有一个自治性质的理论体系;但是儒学文明赖本原性质的“公道-仁德”理念,征服了广袤的邦国以及侵入者。每当中原诸夏危机,就会有儒学文明的托命之人出现,操演孔子留下的大智慧,开始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从容叙事,以一种绝对而又儒雅的姿态,在一场又一场文化推手运动中,将可能的种族灭绝安全地置换为独特的种族融合;将血泊中的暴力侵略镇定地置换为改造性质的儒学认同;将政治军事征服反向置换为文化文明征服。

孔子儒学的伟大,有莫测之高深。孔子儒学何以从洙泗之学,成为鲁学,成为中原儒学,成为中国大传统,成为东亚文明之代表,成为欧美汉学?个中所沉潜的文化秘密,需要大文章来讲述。孔子儒学有民族最高智慧存焉。世界邦国中的个性中国,简单的“同化能力”论不足以概括它所包孕的源于孔子儒学的大智慧。孔子,以一个保守者的姿态自我型塑为革新者和文化征服者。这是历史上每当夷夏纷争之际,孔子儒学的意味深长的功能性书写。从这个意义上说,色目人余阙的传注五经,范氏、商氏、葛氏三家的唱赞道引,“献教、卖经”,正是儒学隐秘叙事的功能所在。赖此,中国有“亡国”而无“亡天下”。

■《秋思堂遗集》

[清]陆莘行撰。附刊于《庄氏史案》,见《日记·壬子/9/8》。陆莘行,陆圻的女儿,字缵任。七岁就可作诗,颇有才气,被视为“奇女”。海宁县名士吴骞在其《拜经堂诗话》中记述说:“缵任七岁即能诗文,惜已散佚不传。”并录有陆莘行仅存的一首。陆莘行经历了《明史》一案,身心受到极大伤害,长大后写了《老父云游始末》一书,记载父亲陆圻在《明史》案发前后的行迹。其父陆圻曾与陈子龙等结登楼社,吟诗作对,世称“西陵体”。康熙元年(1663年),受庄廷《明书辑略》案株连。下狱论死,吴六奇多方营救,后无罪开释。狱中有出家之图,后云游四海,不知所终。著有《诗经吴学》、《威风堂集》、《西泠新语》、《诗集》、《洛神赋辩注》、《陆生口谱》、《冥报录》;又精医理,常卖药于“长安市”,著有《本草丹台录》、《灵台墨守》、《伤寒捷书》、《医林口谱》、《医案》、《医林新论》、《冥极录》、《医论》等。

■《阮步兵集》

[三国魏]阮籍(210-263)撰,[明]张溥评。1卷1册。有光绪年间刻本。见《吹网录》条说。《日记·1932/4/3》提及此书。

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在儒学背景下,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集》

[三国魏]阮籍著。后人辑录。《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提及此书。

■《阮嗣宗集》

[三国魏]阮籍著。鲁迅有多种版本,其中之一1部1册,1元6角,上海汉文渊购得。《日记·1932/2/16》提及此书。

■《三山郑菊生先生清隽集》

[宋]郑起(1199-1262)撰。附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见《日记·1934/11/24》。

郑起,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连江(今属福建)人。郑思肖的父亲。潜心于性理之学。

■《射阳先生存稿》

[明]吴承恩(1500-1582)著。《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杰出小说家。

■《沈下贤集》

[唐]沈亚之(781-832)作。文集。集中有传奇3篇:《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鲁迅据以考其身世,辑录《唐宋传奇集》。1912年,鲁迅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曾从江南图书馆借阅“八千卷楼”《沈下贤集》抄本抄录,初与许寿裳合校;到北京后,又校。从1912年起至1914年止,近3年间,凡校订2次以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编入。

■《沈忠敏公龟溪集》

[宋]沈与求(1086-1137)撰,张元济校勘记。12卷。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11/13》。

沈与求,累官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奏章达400通,言甚切直。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金人入侵,谏高宗亲征。累进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

■《授堂遗书》

[清]武亿(1745-1799)撰。有道光年间刻本。见《日记·1922/2/3》提及此书。

武亿,字虚谷,号授堂。进士,选授山东博山知县。莅任,勤政爱民,革除历来各种变相贿赂,判决案件不拖延,舆情大治。创范泉书院,进其秀者,亲讲授以敦实学。为学博洽,好藏碑版。所著《三礼义证》、《群经义证》、《经读考异》、《四书考异》、《句读叙述》、《金石三跋》、《续跋》、《偃师堂石遗文录》等多种。

■《思适集》

[清]顾广圻(1766-1835)撰。收入《春晖丛书》。见《日记·甲寅/1/24》。顾广圻,字千里,号涧萍。受业于吴县江声,通经史小学,尤精校雠学、目录学。著名考据学家、藏书家如孙星衍、张敦仁、黄丕烈、胡克家、秦恩复、吴鼒等先后延聘主刻书,皆为之札记,考定文字。另摘先儒语录成《翁苦口》1卷。《清史列传》有传。

■《松心文钞》

[清]张维屏撰。别集。10卷,有咸丰年间刻本。《日记·1927/7/3》提及此书,参《东塾读书记》条说。

■《松隐集》

[宋]曹勋(1098-1174)撰。即《松隐文集》,40卷。《日记·1935/2/1》:

“上午托广平往中国书店买《松隐集》一部四本,《董若雨诗文集》一部六本,《南宋六十家集》一部五十八本七函,共泉三十二元六角。”

曹勋,字公显,一作功显。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赵构。高宗建炎元年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于外。以后多次作南宋使臣使金。遗著《松隐集》由子曹耜所辑。《宋史》有传。

■《嵩山文集》

[宋]晁说之(1059-1129)著。诗文集。《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征引此书部分内容,证明清朝删改古籍的罪恶。《日记·1934/11/24》也提及此书。

■《宋学士全集》

[明]宋濂编著。《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李公佐《古岳渎经》中关于妖怪无支祁,后世有人弹纠此事为子虚乌有,其中就包括宋濂书中关于无支祁的意见。该书卷28《删古岳渎经》专门论此。

■《宋之问集》

[唐]宋之问(约650-713)著。2卷,附张元济校勘记1卷。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2/3》。

■《所安遗集》

[元]陈泰著。约1320年前在世。《四库全书提要》介绍他说:“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人。延祐二年进士。除龙泉县主簿。栖迟薄宦,惟以吟咏自,竟终於是官。其著作亦未成集。至其曾孙朴,始裒辑以成此编,故曰‘遗稿’。明成化中,其来孙铨等重刊。卷末有旧题六字云:‘後段蠹损,惜哉!’则并朴所缉亦非完本也。……今观所作七言歌行居十之七八,大致气格近李白,而造句则多类李贺、温庭筠。虽或不免奔轶太过,剽而不留。又不免时伤粗,不及玄之风规大雅具有典型。要其才气纵横,颇多奇句,亦自有不可湮没者。久晦而终传於世,亦有由矣。”

《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说:“元人杂剧亦屡取水浒故事为资材,宋江燕青李逵尤数见,性格每与在今本《水浒传》中者差违,但于宋江之仁义长厚无异词,而陈泰(茶陵人,元延祐乙卯进士)记所闻于篙师者,则云‘宋之为人勇悍狂侠’(《所安遗集补遗》《江南曲序》),与他书又正反。”鲁迅分析这种现象说:“意者此种故事,当时载在人口者必甚多,虽或已有种种书本,而失之简略,或多舛迕,于是又复有人起而荟萃取舍之,缀为巨,使较有条理,可观览,是为后来之大部《水浒传》。”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更引此书披露宋江遗事:“元陈泰《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云:‘余童时,闻长老言宋江事,未究其详。至治癸亥秋九月十六日,过梁山泊,舟遥见一峰,雄跨,问之篙师,曰,此安山也,昔宋江事处,绝湖为池,阔九十里,皆蕖荷菱芡,相传以为宋妻所植。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其党如宋者三十六人。至今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俗所谓‘去时三十六,归时十八双’,意者其自誓之辞也。始予过此,荷花弥望,今无复存者,惟残香相送耳。因记王荆公诗云:‘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味其词,作《江南曲》以叙游历,且以慰宋妻种荷之意云。(原注:曲因囊损无存。)’案宋江有妻在梁山泺中,且植芰荷,仅见于此;而谓江勇悍狂侠,亦与今所传性格绝殊,知《水浒》故事,宋元来异说多矣。”文中所提的宋江妻子于梁山泊中种植莲荷之事,有绝大想象空间,惜历代文人多不瞩目于此。

■《唐元次山文集》

[唐]元结(719-772)撰。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24/5/31》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元)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於古之狂。然制行高洁,而深抱闵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杜甫尝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鲁迅文章往往类元结。

■《陶山集》

[宋]陆佃(1042-1102)撰。16卷8册,1元6角购得,见《日记·癸丑/4/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佃本受学於王安石,……然新法之议,独与安石争。后竟入元祐党籍。安石之没,佃在金陵,为文祭之,推崇颇过。然但叙师友渊源,而无一字及国政。元祐初,预修《神宗实录》,亦颇为安石讳。数与史官辨争,坐是外补。然徽宗初召还复用,佃乃欲参用元祐旧人,复与时宰龃龉而罢。盖其初误从安石游,故牵於旧恩,文字之间,不能不有所假借。至於事关国计,则毅然不以私废公,亦可谓刚直有守者矣。”

■《天游阁集》

[清]顾春(1799-1876)撰。鲁迅于北京神州国光社购得此书。见《日记·壬子/8/14》。后寄周作人阅,见《日记·壬子/10/15》。顾春,近代女词人。字子春,号太清,晚年别号云槎外史。满族人。

顾春早失父母,嫁给清宗室奕绘为侧福晋。奕绘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孙,袭贝勒爵。他为人风雅,擅诗词书法,喜金石书画。顾春婚后,生活惬意。奕绘死,正室所出嫡长子袭爵,不满意顾春,将她和年幼子女逼出府第。旧传她与龚自珍有恋爱情事,孟森《心史丛刊》曾详辨其不可信。顾春词成就较高,与纳兰性德并称,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品藻目,他俩分别为满族男女词人的魁首。

■《铁桥漫稿》

[清]严可均撰。别集。8卷。鲁迅于琉璃厂购得,见《日记·1921/2/23》。

■《听桐庐残草》

[清]王继撰。《日记·甲寅/1/3》:“一本,一角,亦名《会稽王孝子遗诗》。”该书后赠周作人,参《宝纶堂集》条说。

王继,字子诒,会稽人。据《清稗类抄·孝友类》记载,王继乃殉母而死。

■《投笔集笺注》

[清]钱谦益撰。1册,5角购得,见《日记·癸丑/12/28》。

■《王无功集》

[唐]王绩(约585-644)撰。1册,购于琉璃厂,见《日记·壬子/12/14》。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隋末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

无齐梁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王右丞集笺注》

[唐]王维(701-761)著,[清]赵殿成笺注。鲁迅屡作征引。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说:“危险?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我生长农村中,爱听狗子叫,深夜远吠,闻之神怡,古人之所谓‘犬声如豹’者就是。倘或偶经生疏的村外,一声狂嗥,巨獒跃出,也给人一种紧张,如临战斗,非常有趣的。”这段话便引用了王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句。鲁迅曾“补钞”该书,见《日记·1923/6/6》、《6/8》等。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子安集佚文》

[唐]王勃(649-675)撰,罗振玉(1866-1940)校录。1部1册,鲁迅于隐庐购得。见《日记·1932/3/17》。

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曾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7年创办《农学报》,次年创办东文学社。甲骨学的奠基者。

■《王子安集注》

[唐]王勃著,[清]蒋清翊注。鲁迅于上海汉文渊书店购得,见《日记·1932/2/20》。

■《韦江州集》

[唐]韦应物(约735-792)著。1部2册,6角,琉璃厂购得,见《日记(许寿裳抄本断片)·1922/10/15》。

■《韦斋集》

[宋]朱松撰。12卷3册,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4/9》。朱松,朱熹之父,字乔年。《四库总目提要》引他人评价说:“……

其诗高远而幽洁。其文温婉而典裁。至表奏书疏,又皆中理而切事情。虽友朋推许之词,然松早友李侗,晚折秦桧,其学识本殊於俗;故其发为文章,气格高逸,然自异。即不藉朱子以为子,其集亦足以自传。”

■《魏稼孙全集》

[清]魏锡曾(?-1883)撰。4种,14册。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乙卯/6/27》。

魏锡曾,字稼孙,嗜印有奇癖,谑号“印奴”。

■《魏武帝集》

[三国魏]曹操(155-220)著。《而已集·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等多次引述曹操诗文,多出于此书。

■《温飞卿集笺注》

[唐]温庭筠著,[明]曾益谦注,[清]顾予咸(1613-1669)补注。鲁迅于上海汉文渊购得,见《日记·1932/2/20》。

■《文集》

[清]蒲松龄著。《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又有《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路大荒编辑蒲松龄文集,1935年东京文求堂出版。《书信·360332致内山完造》中说:“《社会日报》载:‘文求堂出版的《聊斋志异列传》(作者按:即《文集》)已到内山书店’。//确否?倘确,请买一册。”

■《文录》

[宋]唐庚(1071-1121)著。1卷。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二)》引《南征赋》,以为出自该书,实出自作者《唐子西集》。

■《翁山文外》

[清]屈大均著。鲁迅颇推重此书。参《闲渔闲闲录》条说。

■《先天集》

[宋]许月卿(1217-1286)撰。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9/22》。许月卿,受学于魏了翁。理宗时,廷对赐进士及第,授司户参军。尝率文臣讼权相,理宗目为狂士。改江西提举,治政廉肃,人号为“铁符”。

贾似道当国,以月卿试馆职,言语不合罢去。归故里,闭户著书,号泉田子。元兵下钱塘,月卿深居一室,十年无语而卒。时人称为山屋先生。谢枋得尝自题其门曰:“要看今日谢枋得,便是当年许月卿”。

■《写礼遗著》

[清]王颂蔚撰。《日记·戊午/2/17》等提及此书。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长洲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户部郎中。王颂蔚在朝廷任三品官,有文史考证著作多种,是蔡元培参加会试时的恩师。写礼庼,地名,在苏州十全街怀厚里,是王颂蔚的藏书处。

■《徐公钓矶文集》

[唐]徐寅撰,张元济撰校勘记。又称《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5/12/30》。

徐寅(全唐诗作夤),字昭梦,约唐懿宗时在世。工诗,屡举不第。

朱温代唐,不肯仕,为温迫死。寅著有《探龙集》五卷,意谓登科射策如探睡龙之珠。

■《徐骑省集》

[宋]徐铉(917-992)著。铉精于小学,所校许慎《说文》,影响至巨,“文章淹雅,亦冠一时”(《四库提要》语)。1部8册,鲁迅2元5角购得,见《日记·癸丑/12/21》。

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