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字益吾,别署葵园,长沙人,晚清巨儒,光绪年间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职。著述颇丰,尤其是对《水经注》、《汉书》等的注疏,资料翔实,立论精确,为时人所公认。其后人集他的著作名之《葵园四种》。也曾在湘大力开办实业,提倡学习西方“奇工巧技”,“戊戌变法”之前为湖南维新派重要人物之一。王先谦逝世后葬墓精美宏大,上世纪50年代将墓栏墓石移作当地水利工程之用,遭毁。
■《南菁札记》
[清]溥良(1854-1922)辑。丛书。14种。鲁迅于中国书店购得,《日记·1934/1/3》提及此书。
■《藕香零拾》
缪荃孙辑。丛书。其收入笔记39种。鲁迅《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等提及此书。1部32册,8元4角购得,见《日记·1923/3/30》。
■《平津馆丛书》
[清]孙星衍辑录,朱记荣校勘。43种。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1914/2/1》。
■《十万卷楼丛书》
[清]陆心源辑。光绪年间刻本。《日记·甲寅/2/8》“:一部一百十二册,直十九元。其目虽似秘异,而实不耐观,今兹收得,但足以副旧来积想而已。”
■《士礼居丛书》
[清]黄丕烈编。又称《士礼居黄氏丛书》。17种,30册。鲁迅在上海医学书局预约订购此书,见《日记·1922/1/13》。
丛书总194卷。其中宋本《郑氏周礼》、《仪礼》、天圣明道本《国语》、剡川姚氏本《国策》,皆为罕见之书。卷后所附札记,诠释音义,纠正谬误,尤为校勘学家所重。
■《式训堂丛书》
[清]章寿康(1850-1906)辑录。39种。鲁迅于1912年9月8日在琉璃厂直隶官书局购得此书初二集1部32册。该日《日记》又说:“翻《式训堂丛书》,此书为会稽章氏所刻,而其版今归吴人朱记荣,此本即朱所重印,且取数种入其《槐庐丛书》,近复移易次第,称《校经山房丛书》,而章氏之名以没。记荣本书估,其厄古籍,正犹张元济之于新籍也。”鲁迅在这里对剽窃他人成果的书商和作者表示了批评。
■《说郛》
元末明初陶宗仪编。丛书。原书100卷,后有散佚。鲁迅称其为“明抄本”,以别于清代的“刻本”。该书是明代以前笔记小说的合集。《古杭梦游录》(即《都城纪胜》之另名)即在其间。鲁迅屡作征引,考证古小说,更屡从中取材。并整理《说郛录要》一书,将有关花木类笔记搜罗毕集。此书又有清代陶珽重编刊印的《说郛》120卷,鲁迅称之为“刻本”,不佳。见《书信·260714致章廷谦》。
■《说铃前集》
[清]吴震方辑。丛书。34种10册,《日记·癸丑/6/28》提及此书。
《说铃》有前集、后集,包括:《陇蜀记闻》、《西征记略》、《滇行纪程》、《台湾纪略》、《安南记游》等,多涉地理。另有《说铃》不分卷,为[清]汪琬撰,乾隆写刻本,乃记同时人事,与吴震方此书不同。又,“说铃”,吴书前篇说:“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所谓“金口木舌”是区别于铜钟的礼器,名为木铎。铎之小者为铃。吴书名“说铃”,谦辞也。参《说铃》条说。
■《四部丛刊》
张元济辑。商务印书馆编选影印的经史子集四部选本。又有《四部丛刊续编》、《四部丛刊三编》等。鲁迅多次提及此书,所购藏国学类书,多属于此。
《日记·1927/7/26》说:“往商务印书馆买单行本《四部丛刊》八种十一本,二元九角。”《日记·1934/2/3》:“(购得)《四部丛刊》续编一部,百三十五元,取得八种。”《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新近陆续出版的《四部丛刊续编》自然应该说是一部新的古董书,但其中却保存着满清暗杀中国著作的案卷。”这里指《四库全书》对古籍的删削抽改。
■《四部丛刊三编》
《日记·1935/10/14》:“夜三弟来并为豫约《四部丛刊》三编一部,百三十五元,先取八种五十本。”《日记·1936/4/4》:“晚三弟来并未取得豫约之《四部丛刊》三编二十二种百五十本。”《日记·1936/9/8》:“蕴如(作者按:周建人夫人)来并为取得《四部丛刊》三编第四期书三十二种一百五十本,全部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1933年6月,教育部责令中央图书馆筹备处与商务印书馆订立合同,影印故宫所藏《四库全书》未刊本。蔡元培时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他主张采用旧刻或旧抄本,以代替四库馆臣篡改过的库本。当时学界多人表示赞同,但教育部长王世杰和商务编译所长张元济反对,最后仍按库本刊行,共选书231种。
《准风月谈·四库全书珍本》说:“现在除兵争,政争等类之外,还有一种倘非闲人,就不大注意的影印《四库全书》中的‘珍本’之争。
官商要照原式,及早印成,学界却以为库本有删改,有错误,如果有别本可得,就应该用别的‘善本’来替代。//但是,学界的主张,是不会通过的,结果总非依照《钦定四库全书》不可。这理由很分明,就因为要赶快。……要做生意就得赶快。况且‘钦定’二字,至今也还有一点威光,‘御医’‘贡缎’,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生意也还是‘珍本’好。因为这可以做摆饰,而‘善本’却不过能合于实用。……//这回的《四库全书》中的‘珍本’是影印的,决无改错的弊病,然而那原本就有无意的错字,有故意的删改,并且因为新本的流布,更能使善本湮没下去,将来的认真的读者如果偶尔得到这样的本子,恐怕总免不了要有摇头叹气第二回。//然而结果总非依照《钦定四库全书》不可。因为‘将来’的事,和现在的官商是不相干了。”鲁迅这个意见洞彻了官商勾结的秘密,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四印斋校刻词三种》
[清]王鹏运(1848-1904)辑。丛书。22种,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壬子/6/9》提及此书。
■《随山馆存稿》
[清]汪(1828-1891)撰。丛书。4种。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1935/1/31》。
汪,字芙生,一字越人,号无闻子,清绍兴山阴人。幼随父宦广东,历佐郡县幕。著有《随山馆集》18卷、《无闻子》1卷、《松烟小录》
6卷、《旅谭》5卷、《尺牍》2卷。
■《台州丛书》
[清]宋世荦(1765-1821)辑刊。残本18册,周作人寄阅鲁迅,见《日记·癸丑/5/25》。鲁迅曾补写残缺部分,见《日记·癸丑/6/5》。
宋世荦,字卣勖,号确山,临海城关(今临海市区)人。做过福建大田、陕西扶风知县。
■《唐人说荟》
丛书。后人辑本,旧有“桃源居士”辑本,凡144种。又有乾隆时陈莲塘辑本,在旧本基础上从《说郛》补入20种。坊间又有翻刻本,名为《唐代丛书》。书中谬误颇多。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小说史略》、《古籍序跋集》等书中多次提及此书,但对该书多有批评。《集外集拾遗补编·破〈唐人说荟〉》略举该书“谬点”七条为:一是删节,二是硬派,三是乱分,四是乱改句子,五是乱提撰人,六是妄造书名而且乱题撰人,七是错了时代。但鲁迅又说:“然而这胡闹的下手人却不是《唐人说荟》,是明人的《古今说海》和《五朝小说》,还有清初的假《说郛》也跟着,《说荟》只是采取他们的罢了。那些胡闹祖师都是旧板,现已归入宝贝书类中,我们无力购阅,倒不必怕为其所惑的。目下可恶的就只是《唐人说荟》。”参《格致丛书》条说。
■《唐人小说八种》
未详,当为后人辑本。见《日记·1928/4/13》。
■《汪龙庄遗书》
[清]汪辉祖(1730-1807)撰。丛书。8种。1部6册,2元购得,见《日记·甲寅/8/27》。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乾隆时进士,乾隆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疾乞休回乡。汪氏为清代名幕,所著关于幕僚之经验书《佐治要言》阐述了幕业技术原则与道德规范,提出就幕宜慎、律己立品、尽心事主、保民便民等见解,其幕学思想为前人所未言,影响较大。该书收在本丛书中。一生著述颇丰,有《元史本证》、《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希姓录》、《辽金元三史同名录》、《学治臆说》、《病榻梦痕录》等。
■《五朝小说》
题[明]桃源居士编。丛编。其收小说480种。《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序例》、《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等提及此书。《且介亭杂文二集·书的还魂和改造》等文提及此书。参《格致丛书》条说。
■《小方壶斋丛钞》
[清]王锡祺(1855-1913)辑刊。又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该书有《补编》、《再补编》。鲁迅购置有36种。《书信·220814致胡适》等文提及此书。
王锡祺,著名藏书家、编辑家。字寿萱,号瘦丹,江苏清河人。小方壶斋为其室名。王锡祺生平喜好舆地游览之书。
■《小万卷楼丛书》
[清]钱培名辑。光绪年间刻本。1部16册。4元5角购得,见《日记·甲寅/3/29》。
钱培名,字宾之,金山(今上海)人。室名小万卷楼。官县丞,其族父熙祚尝辑刊《守山阁丛书》。世称善本,培名又搜辑放佚以补其阙,名《小万卷楼丛书》。自识云:“余家旧有‘万卷楼’,培名近徙张溪,故名其楼为小万卷,即以为丛书之号云。”
■《校经山房丛书》
[清]朱记荣辑。28种。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壬子/9/8》。
■《雅雨堂丛书》
[清]卢见曾(1690-1768)辑。又称《雅雨堂藏书》。鲁迅于直隶官书局购得,1部20册,15元。见《日记·壬子/6/29》。另购“粗本《雅雨堂丛书》一部二十八册,四元”,见《日记·壬子/11/2》。鲁迅曾“补写”该书缺文数十页。
卢见曾,大儒,尊汉儒治经方法,曾有意见谓:“通经当以近古者为信”,故极力表彰汉儒之学。《雅雨堂丛书》计收有《郑氏周易》(汉郑玄)、《周易乾凿度》(汉郑玄注)、《尚书大传》(汉郑玄注)、《大戴礼记》(汉卢辩注)、《郑司农集》(汉郑玄)、《高氏战国策》(汉高诱)、《易释文》(唐陆德明)、《李氏易传》(唐李鼎祚)、《匡谬正俗》(唐颜师古)、《封氏闻见记》(唐封演)《唐摭言》(唐王定保)、《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文昌杂录》(宋庞元英)十三种。其中,除高诱、封演、王定保、孙光宪、庞元英5种属史部、说部外,其他8种皆为解经之作,且多为以郑玄为中心的汉儒之学。卢氏所刊,得力于惠栋、沈大成诸人之襄助。惠栋(1697-1758),沈大成(1700-1771)也是尊汉儒的大家。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清]赵之谦辑录。40种。鲁迅预定此书,1部6函36册,见《日记·1934/5/14》、《10/4》。
该丛书得名诸说不同。赵之谦自己的说法是:此名得之于似梦非梦之间,某日,他因咳病而不眠,恍惚间出门远行至鹤山,闻空中鹤唳,抬头见群鹤蔽天。有小道士告知,此群鹤系仙人超拔,已有1729只……于是以为书斋之名。另说赵之谦自比汉儒贾逵,因为从贾逵101年去世到赵之谦1830年出生,正1729年,因以为名。三说为赵之谦捐知县分发江西,候补有年不得,时全国有州县为此数,故名。氏书、画、篆刻皆卓绝一时,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该丛书收有他所藏珍本、孤本。赵之谦与鲁迅祖父有旧。
■《怡兰堂丛书》
[清]唐鸿学辑。9种10册,鲁迅于上海通艺馆购得,见《日记·1935/1/20》。唐鸿学,字百川,云南大关人,寓成都。清末曾官道员。与弟鸿昌(少坡)皆乐搜罗典籍书画,金石文物,为近世蜀中大收藏家。精版本校雠,以怡兰堂、寿考堂名义辑刻该书之外,尚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三朝北盟会编》、《费氏遗书三种》、《梦溪笔谈》等。
■《艺风堂读书记》
缪荃孙著。丛书。鲁迅于西泠印社邮购,见《日记·丙辰/7/21》。参《古泉丛话》条说。
■《艺苑捃华》
[清]顾氏刊印。其收“秘书”48种,实为杂抽各类丛书拼凑而成。
《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序例》等提及此书。
■《益雅堂丛书》
[清]傅士洵辑。25种20册,购自广州登云阁,见《日记·1927/8/13》。该丛书分为经编纬书类、经编经学类、小学上编、小学下编、六艺编、术数编六编。
■《永慕园丛书》
罗振玉辑录。6种。《日记·乙卯/9/23》:“下午许铭伯先生来看《永慕园丛书》。”
该丛书包括《流沙坠简》及罗振玉、王国维的《考释》,《秦金石刻辞》,《秦汉瓦当文字》,《权衡度量实验考》(吴大),《蒿里遗珍》及其《考释》,《四朝钞币图录》及其《考释》。其中5种系罗振玉辑撰。
■《月河精舍丛钞》
丁宝书(1866-1936)辑录。丛书。5种。44卷,23册。《日记·1926书帐》提及此书。
■《越中文献辑存书》
宣统三年绍兴公报社辑印。丛书。10种。见《日记·甲寅/8/9》。
■《云窗丛刻》
罗振玉辑。丛书。鲁迅于上海隐庐邮购,同时购得《碑别字补》1册、《严州图经》、《景定严州续志》、《严陵集》等各1部2册,“用外国劣纸印之,并成恶书。”见《日记·乙卯/10/17》。
■《云自在龛丛书》
缪荃孙编刻。总36种。有《飞烟传》,题作《步飞烟》。《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等提及此书。
■《知不足斋丛书》
[清]鲍廷博(1728-1814)辑。197种,240册。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1926年3月2日,鲁迅购得该丛书之一部,未详何书。见该日日记。
■《咫进斋丛书》
[清]姚觐元(?-约1902)辑。37种,24册,6元4角购得,见《日记·乙卯/4/21》。鲁迅曾为之“修订”“费工三日”,见《日记·丙辰/2/30》。
姚觐元,字彦侍,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曾于道光年中举,官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司。工书善印。著有《大垒山房诗集》等。
■《喜庐丛书》
[清]傅云龙辑。4种。有光绪十五年德清傅氏影刻日本古卷子本。《日记·壬子/5/12》等提及此书。
该丛书为傅云龙游历日本时所辑,刊于日本。中有《论语》10卷,乃据日藏唐卷子本影刊,光绪十五年(1889年)于日本东京刊刻,清黎庶昌撰有附录一卷。唐写本是何晏《论语集解》现存最早的版本,应该最接近何氏《集解》原貌,其所保存的文献资料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傅云龙,字懋元,一字醒夫,德清县监生。光绪十三年(1887年),考出洋游历官,傅氏考绩名列榜首,因赴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六国考察。
合集、选集类(68种)■《白门新柳记》
[清]许豫辑录。词合集。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1927书帐》提及此书。
“白门”系指金陵,即今日南京。“新柳”,系指太平天国之后的名妓。许氏又有《白门衰柳记》也在本丛书中,“衰柳”则指太平天国之前老妓。该书为42名新老名妓作传,兼记各家之词,有《北曲》、《叶儿乐府》两篇。一说该书为薛时雨所著,时有制军督两江,以道学自许,见此书即毁板禁之。后虽有重刊本,但借许豫之名(见邹韬《三借庐笔谈》卷9)。
■《百家唐诗选》
[宋]王安石(1021-1086)编。石印。1部8册,2元4角购得,见《日记·1925/1/23》。
应为《唐百家诗选》,又称《王荆公唐百家诗选》。该书专选名家以外的诗人作品,因此没有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人的诗。据卷首王安石自序,当时与藏书家宋敏求“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作者按:敏求字)出其家藏唐诗百馀编”,请王安石“择其精者”编成选本。
■《北曲拾遗》
[明]无名氏(或谓景世珍)等撰。曲合集。见《日记·1935/9/5》。曲有北曲、南曲之别,其用韵也有南北之分。北曲是元曲的主体部分,影响较南曲深远。金元时也称北曲为曲子词,此后,北方人把词称为南词,以与北曲相区别。元代的杂剧和散曲主要是北曲。北曲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影响较多,其代表作家有关汉卿。
■《才调集》
[五代后蜀]韦编。唐诗选集。有《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生於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未为无见。”《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等提及此书。
韦,曾在后蜀任临察御史,迁尚书。此书所选署名诗人180多人,自初唐沈期至唐末五代的罗隐等,广涉僧人、妇女及无名氏。韦自序其选取标准说:“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即入选之诗应有较高的情韵格调和秾丽的词采才华,也即所谓“才调”,因称《才调集》。此书编辑体例不严,多有舛误。
■《草堂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