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均有多学科的涉猎。这里可以说到鲁迅对于读书的一个意见。叔本华曾有一个小册子,名《读书和书籍》。鲁迅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说:“听说英国的培那特萧(作者按:即萧伯纳),有过这样意思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就是勖本华尔(作者按:即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是的确的,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
读书者、思索者、观察者,这样的说法有意味。但是这个有意味的分法并非来自萧伯纳,而是另一位英国学者嘉勒尔。鲁迅译日本鹤见佑辅《思想·山水·人物》中的《说旅行》论及。
关于叔本华的这个意见,鲁迅多次提及。《花边文学·读几本书》中说:“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厨,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愈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是一下当头棒,但为了与其探究,不如跳舞,或者空暴躁,瞎牢骚的天才起见,却也是一句值得绍介的金言。不过要明白:死抱住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胡涂了。”
这里,鲁迅表示了对独立思考的重视。
鲁迅从来不乏批判精神。鲁迅曾读过一本《多岛海神话》,该书为英人乔治葛来著。作者曾任英国驻新西兰、澳大利亚总督。鲁迅介绍本书说到当地的土人,不能同他们说理:“只要从他们的神话的历史里,抽出一条相类的事来做一个例,讲给酋长祭师们听,一说便成了。譬如说要造一条铁路,倘若对他们说这事如何有益,他们决不肯听;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鲁迅的意见是:“自大与好古,也是土人的一个特性。”这个思想为鲁迅一贯所有。过去英国人在印度铺设自来水,印度国人坚决反对,这时就有人出来说:“自来水本来是咱们印度人发明的,但技术失传了;现在,不过是英国人窃取咱们老祖宗的玩艺儿罢了!”这样,自来水工程才在印度普及开来。鲁迅1907年作《科学史教篇》,对此评论道:“旧国笃古之余,每至不惜自欺如是。震旦(中国)死抱国粹之士,作此说者最多,一若今之学术艺文,皆我数千年前所已具。不知意之所在,将如天竺(印度)造说之人,聊弄术以入新学,抑诚尸祝(引申为‘崇拜’)往时,视为全能而不可越也?”
与此相对,鲁迅的意见就是著名的“拿来主义”。整体来看,可以将这个意见看做鲁迅给予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告诫。
鲁迅一向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有些意见即使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震撼力。他在《二心集·〈进化与退化〉小引》中为周建人的著作《进化与退化》作推介说:“这是译者从十年来所译的将近百篇的文字中,选出不很专门,大家可看之作,集在一处,希望流传较广的本子。……最要紧的是末两篇。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中国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可以解中国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中国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还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倘这事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所记忆,那么,这书所得的酬报,也就非常之大了。”这里说到的“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几乎可以看做一句先知的警告。
鲁迅对中医的意见,曾经是一个讨论中的重要话题。
他在介绍英国学人《化学卫生论》时,有过一个抨击中医的说法:“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见《〈呐喊〉自序》)鲁迅反对中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为父亲看病抓药,最终没有挽救父亲生命的痛苦经历;一个就是阅读西方医学卫生书籍后的感悟。中医,究竟是否有价值,这在当代也还是一个不断争议的问题。公允而论:从经验层面看,庸医害人是一个事实,名医治病也是一个事实;一些药方、草药的巫术性质不容置疑,但另一些药方、草药的神奇疗效却有事实记录。从中医理论层面看,一些纯粹的经验抽象不具备量化分析特点,存在神秘因素,但未曾破解的针灸理论、阴阳描述、经络学说等等,理解这些,对于临床辨证施治,又确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存在,需要的是具体分析。鲁迅看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很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因为这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甚至中医整体。
理解鲁迅,需要分析,一味地“捍卫”或“攻击”均非正见。鲁迅读过的文化部图书,现在可以统计到172种,本卷内分为“人文”、“自然”两个部类。
人文类(65种)
■《爱情之道》
[苏]柯伦泰(1872-1952)著,[日]林房雄译。见《日记·1928/7/23》。柯伦泰,沙俄将军之女,俄国女革命家,她主张对俄国施行彻底改革,提倡恋爱自由。曾担任苏联驻挪威、墨西哥、瑞典等国公使。
■《白纸黑字》
[苏]伊林(1895-1953)著,顾均正(1902-1980)译。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赵家璧赠书,见《日记·1933/6/19》。
这是一部关于书籍历史的科普读物。鲁迅看到的是英译本。书中讲到中国的书籍。《书信·330310致赵家璧》中说:“《白纸黑字》我见过英译本,其中所举的几个中国字,是错误的,倘译给中国,似乎应该给他改正。”
■《抄本与研究》
[爱尔兰]道登(鲁作道覃,1843-1913)著。《摩罗诗力说》等提及此书。
道登,诗人、批评家。著有《文学研究》、《莎士比亚初步》等。
■《传说的时代——神与英雄的故事》
[美]布劳芬奇(1796-1867)著,[日]野上弥生子(1885-?)译。见《日记·1924/12/13》。
■《读书和书籍》
[德]叔本华著。鲁迅常常征引叔氏言论。
《而已集·读书杂谈》说:“听说英国的培那特萧(作者按:即萧伯纳),有过这样意思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就是勖本华尔(作者按:即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是的确的,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
读书者、思索者、观察者,这样的说法有意味。但是这个有意味的分法并非来自萧伯纳,而是另一位英国学者嘉勒尔。鲁迅译日本鹤见佑辅《思想·山水·人物》中的《说旅行》论及。
■《读书术》
[法]法格著,[日]石川涌著。《日记·1936/4/23》提及此书。
■《多岛海神话》
[英]乔治葛来(1812-1892)著。作者曾任英国驻新西兰、澳大利亚总督。
■《吠陀》
古印度的文化经典,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500年间的作品。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颂诗、祈祷文、咒文以及祭祀仪式的记载等。分为《黎俱》、《娑摩》、《耶柔》、《阿闼婆》四部分。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引《吠陀》作《韦陀》,且评价为:“瑰丽幽,称世界大文。”
■《疯狂心理》
[英]哈忒著,李小峰(1897-1971)、潘梓年译。心理学。1923年北京出版,为《新潮社丛书》之一。见《日记·1923/3/29》。
李小峰,字荣弟,江苏江阴人,北新书局出版人。
■《妇女论》
[德]叔本华作。《华盖集·碎话》、《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等提及此书。
■《妇人论》
[德]倍倍尔(1840-1913)著。即《妇女与社会》。章雪村赠书,见《日记·1928/3/10》。
■《妇女问题十讲》
[日]本间久雄(1886-?)著,章锡琛(1889-1969年)译。上海出版,周建人寄阅,见《日记·1924/9/14》。
章锡琛,编辑出版家,绍兴人。曾在商务印书馆任《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等职。1926年组织创办《新女性》杂志社,任主编。同年创办开明书店。
■《副业和补遗》
[德]叔本华著。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中引用他关于豪猪的比喻,说绅士间须保持距离的现象。
■《格致汇编》
[英]傅兰雅(1839-1928)编辑。作者为英国传教士,1875年在上海与人合办“格致书院”,次年出版该书(季刊),十几年间共出版28本。
《南腔北调集·〈木刻创作法〉序》说:“地不问东西,凡木刻的图版,向来是画管画,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国用得最早,而照例也久经衰退;
清光绪中,英人傅兰雅氏编印《格致汇编》,插图就已非中国刻工所能刻,精细的必需由英国运了图版来。那就是所谓‘木口木刻’,也即‘复制木刻’,和用在编给印度人读的英文书,后来也就移给中国人读的英文书上的插画,是同类的。那时我还是一个儿童,见了这些图,便震惊于它的精工活泼,当作宝贝看。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是艺术家直接的创作品,毫不假手于刻者和印者的。”
傅兰雅,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年轻时在香港圣保罗书院任校长。后到京师大学堂任同文馆英文教习。又转任上海英华学塾校长。后为上海制造局聘任,从事科技著作的翻译工作;而后又于清政府翻译馆与中国学者徐寿、王德均、华蘅芳、徐建寅合作翻译外文书籍。
1875年起,他积极参与创建上海格致书院,编辑了国内第一本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1876-1892)。杂志以通俗的语言介绍各种科技知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77年,傅兰雅应邀参加了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士组织的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益智书会。他捐资在上海开办了盲童学堂,他的幼子傅步兰(G.Fryer)担任校长。
■《归纳科学的历史》
[英]惠尔威(鲁作华惠尔)著。《坟·科学史教篇》等提及此书作者。
■《诡辩之研究》
[日]荒木良造著。逻辑学专著。见《日记·1932/7/21》。
■《国歌集》
作者、内容未详。日本相模书屋寄给鲁迅。2册。2角9分。《日记·壬子/11/28》提及此书。
■《婚姻及家族的发展过程》
[德]库诺夫著,[日]鸟海笃助译。《日记·1928/10/29》提及此书。
■《集团社会学原理》
[日]圆谷弘著。见《日记·1935/10/27》。作者与鲁迅有过交往。
■《结婚的爱》
[英]司托泼司著,李小峰译。伦理专著。李小峰赠鲁迅,见《日记·1924/11/22》。
■《结婚及家族的社会学》
未详,或为日文社会学专著。《日记·1934/1/29》提及此书。
■《近代恋爱观》
[日]厨川白村(1880-1923)著。鲁迅翻译作者的《苦闷的象征》,为作《引言》提及此书。东亚公司购得此书,见《日记·1925/1/22》。
厨川白村,京都人。190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著名评论家。
■《进化与退化》
周建人辑译。生物学论文集。共8篇,鲁迅校订,并写序推介。
■《科学的诗人——法布尔的一生》
[法]卢戈洛著,[日]椎名其二译。见《日记·1931/11/19》。
■《恋爱与新道德》
[苏]柯伦泰著,[日]林房雄译。《日记·1928/11/7》提及此书。
■《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意大利]伽利略(鲁作格里累阿,1564-1642)著。即《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坟·科学史教篇》等提及此书作者。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伦理学的根本问题》
[德]李普斯(1851-1914)著。鲁迅在《坟·论照相之类》中概述该书一个观点:“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贴耳于新主人之前了。”鲁迅给出的例子是东吴末主孙皓。又用这论据说明当时流行的一种雅士照相“求己图”。所谓“求己图”,是指用了照相术,将同一个人做成两图,一个傲然坐着,一个对这坐着的跪着,然后两图合一。显然,这是鲁迅对“主奴心态”的国民劣根性的辛辣讽刺。但有意味的是,鲁迅又说道:“中国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这里所谓“中国常语”其实正是儒家话语。
■《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英]卡莱尔著。《坟·科学史教篇》等提及此书作者。鲁迅甚至想借鉴该书作一部中国的《人史》,但是没有完成。见《准风月谈·晨凉漫记》。
■《论自然》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鲁作希拉克黎多,约公元前530-前470)著。
《坟·科学史教篇》等提及此书作者。
■《蛮性之遗留》
[美]穆尔著,李小峰译。民俗学。李小峰并赠鲁迅书,见《日记·1925/7/5》。
■《蒙派尔诺》
[法]米歇尔著,[日]折田学译。《日记·1933/7/18》提及此书。
■《名学》
[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著,[清]严复译。《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等文提及此书。
■《命运之丘陵》
[法]让·吉奥诺(1895-1970)著,[日]葛川笃译。《日记·1936/10/10》提及此书。
■《女性美》
[法]戛布流夫人著,季志仁译。1926年北京出版。《日记·1926/5/27》提及。
■《女性与情欲》
[日]田中香涯(1874-1944)著。鲁迅于东亚公司购得,见《日记·1925/11/5》。
■《粕谷德语学丛书》
[日]粕谷真洋译著。德国语文丛书。鲁迅购置有《德文日译法》、《海涅诗集》等。见《日记·1929/4/15》。
■《人性论》
[俄]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日]中濑古六郎译。《书信·110102致许寿裳》提及此书。
■《日本印象记》
[苏]毕力涅克(1894-1038)著,[日]井田孝平等译。副题为《日本的太阳的根蒂》。鲁迅据日译本转译其中一篇序词《信州杂记》,发表于《语丝》。
《译文序跋集·〈信州杂记〉译者附记》中说:“我看完这书,觉得凡有叙述和讽刺,大抵是很为轻妙的,然而也感到一种不足。就是:欠深刻。我所见到的几位新俄作家的书,常常使我发生这一类觖望。但我又想,所谓‘深刻’者,莫非真是‘世纪末’的一种时症么?倘使社会淳朴笃厚,当然不会有隐情,便也不至于有深刻。如果我的所想并不错,则这些‘幼稚’的作品,或者倒是走向‘新生’的正路的开步罢。”于此可以概见鲁迅思想之穿透力。
毕力涅克,苏联作家,到过日本及中国访问(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有提及)。曾担任过全俄作家协会主席,后有中篇小说《不灭月亮的故事》,因影射红军元帅伏龙芝被斯大林送上手术台麻醉致死,被判“国事罪”,于1938年4月21日被枪决。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等。
■《社会教育》
[日]吉田熊次(1874-1964)著。1册。日本相模书店邮购,见《日记·癸丑/8/8》。
■《神话学概论》
[日]西村真次著。鲁迅于内山书店购得,见《日记·1928/1/19》。
■《实验教育法导论》
[德]莫伊曼(1862-1915)著。该书为1911年第二版。鲁迅介绍上野《艺术玩赏之教育》所列参考书。见《译文序跋集〈·艺术玩赏之教育〉译者附记》。
莫伊曼,实验教育学创立者之一。
■《实验心理学讲义》
[日]上野阳一(1883-1957)著。又称《心理学讲义》。鲁迅介绍上野《艺术玩赏之教育》所列参考书。见《译文序跋集〈·艺术玩赏之教育〉译者附记》。
上野阳一,日本心理学家。《艺术玩赏之教育》是以印象主义绘画为出发点立论的关于美育的论文。
■《书物之敌》
[日]庄司浅水(1903-1991)著。杂著。《日记·1932/10/14》提及此书。庄司浅水,日本科普作家,对出版史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