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4547900000086

第86章 办事的语言艺术(9)

以上对话中,这位父亲就是用富兰克林说服法劝慰并说服了女儿。很多时候,当某个人做错事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否定对方观点,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意识,从而进行自我辩护或固执己见,而不接受别人的劝说。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以平和的态度来说明道理,用共同探讨的方式去沟通,人们就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在说服人时,除了要以理服人外,还要做到“人性”化,任何时候,都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所要说服的人,必要之时要懂得变通,换个立场考虑问题。

举实例说实理

历史上有篇优秀的辩解书,就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宋玉采取举例说明的劝说方法,使楚王相信了自己的人格,瓦解了他人的诋毁。由此可见,语言已成了一种维护自己尊严的武器,能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能有力地还击诽谤者。

楚国大夫登徒子与宋玉不和,他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说:“宋玉相貌美丽,擅长言辞,生性好色,大王千万不要让他出入后宫。”楚王召见宋玉将登徒子的话转述了一遍。宋玉说:“相貌美丽这是父母给的;擅长言辞,这是跟老师学习的结果。至于好色,臣没有这一毛病。”楚王说:“如果你不好色,别人为何要以此批评你?”

宋玉从容辩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能比得上楚国的女子;楚国的美女,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家乡的女子;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要数我邻居家的女子。从身材上讲,匀称曼妙;从身高上讲,多一分则高,低一分则矮;从肌肤上而言,面胜桃花,肤若凝脂,真可谓是恰到好处。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纤齿贝,一笑倾城。这样的女子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我都没有答应与之交往。与我相反,登徒子却十分好色。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痉挛、嘴唇外翻、牙齿参差不齐,既弯腰又驼背,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如此丑陋的女子,登徒子还与之结为夫妇,还生有五个子女。大王应该对比得出我俩谁好色吧?”

现在,人们每提到“登徒子”一词便会想到好色之徒。由此看来,“登徒子”一词已成为好色的卑鄙小人的代名词。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述的登徒子,实际是个热衷于在背地里诽谤他人的奸佞小人。在为自己辩白的过程中,宋玉以对倾国倾城之女子毫不动心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妻子丑陋不堪,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为例,反驳了登徒子诬陷他好色的说法,从而有力地反击了登徒子。

口才到底怎么定义?根据字面上的意思,或许能说出个道理。但是,就其实质而言,口才的含义非常广泛,只要能把话说得动听,把道理讲得透彻,把别人对自己的诬蔑巧妙地还给诬陷自己的人,就证明你有一副好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赞赏。

例证是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劝说过程中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事论事,因势利导

齐宣王讲究奢华已经众所皆知。

《孟子》中记载齐宣王狩猎的事,为了寻欢作乐,齐宣王曾在临淄城郊建了一个方圆40里的猎场,专门畜养麋鹿等珍禽异兽,以供他狩猎之用。这么大的猎场,在当时的诸侯国中独一无二。即便如此,齐宣王还嫌猎场小,又恨齐国老百姓反对他建猎场。

于是他问孟子道:“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方圆70里之阔,此事当真?”

当孟子来到齐国时,立刻就知道齐宣王建猎场的事,而且听闻宣王对进入猎场的平民大肆杀戮。当齐宣王问及文王的猎场之时,他立即答道:“听说是有的。”

齐王听罢,又进一步问道:“果真如此,那文王的猎场是不是很大?”

“很大,但周人都觉得它不够大!”

齐宣王一听,马上说:“可是我的猎场才40里,齐国百姓却怨声载道,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看到齐宣王疑惑不解的模样,便乘机进言道:

“文王的猎场虽有70里,却多放养普通动物,而且与民同猎,老百姓嫌它太小,不是很正常的吗?我初入齐国,先要问有什么禁忌然后才敢入内。又听说您建有40里的猎场,倘若有人捕杀其中的猎物,罪同杀人,处以重罚。所以虽说只有40里,但它却是一个大黑洞,立于国中,老百姓认为它大,应该不算奇怪吧?”

齐宣王听完这些话,沉思片刻,同意了孟子的话。从那以后,他不再觉得猎场小了,而且开放猎场与民同乐。

孟子的一番话为何能说服齐宣王?应该说,这与他善于就事论事、运用因势利导的技巧有很大关系。孟子来齐国的目的,就是让齐宣王废旧制、开放猎场,与民同乐。但把握好游说时机很重要。恰好,齐宣王主动征询他关于文王建猎场的事。于是,他针对齐宣王好大喜功、好讲排场的禀性,还根据齐宣王喜欢以文王为鉴的心理,就事论事、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牵出齐宣王要问的事情。既能顺着齐宣王的提问展开问题的讨论也能逐步顺着话题,引出齐宣王抱怨本国老百姓嫌40里猎场规模太大的不满情绪,将两国百姓对猎场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齐宣王极想知道下面的答案。至此,孟子达到了游说的第一个阶段。

接下来,他从容不迫地继续游说:你不是喜欢效仿古代圣王之事吗?但你要知道文王的70里猎场,是与民同乐的地方,百姓认为它不够大是理所当然的!而你齐宣王呢?猎场虽只40里,然而有“杀其麋鹿者罪同杀人”的虐民法令,犹如一个巨大黑洞置于国中,老百姓能不怨其大吗?齐宣王终于明白:猎场面积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于是,齐宣王欣然接受了孟子的劝说。

某公司老板陈先生资金周转不灵,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意和声誉。他本想向银行贷一笔款,却碰壁了。

万般无奈之下,陈老板只好请求纺织公司董事长朱先生帮忙,朱先生非常吝啬,如果照常理推断,不可能会答应借款的,不过陈老板还是想试试看。

陈老板深知:用常规方法向朱先生借款,绝无成功的可能。经过片刻思考后,他就下定了决心,电话告知两人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到了约定那天,陈老板坐车到离朱先生家还有150米时提前下车,快步跑向朱先生家。

正值夏日,陈老板跑得满身大汗。朱先生见了他,便非常诧异地问:“咦!陈老板怎么满身大汗啊?”

“我怕迟到,只好跑步赶路!”

“那你为什么不搭计程车呢?”

“我早就搭上公交了,不过,因为路上发生了车祸,便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又怕时间来不及,只好下车跑来了,结果跑得汗流浃背!”

“像你这样的大老板也会乘公共交通工具吗?”

“怎么?您不知道我是个吝啬之人吗?我可不舍得花钱坐出租车。坐公共汽车既便宜又方便。父母赐给我的这双脚最好了,万一时间来不及了,只要用它跑就可以,省钱又强身,多好呀!我这种吝啬的人,不会像你们一样舍得买车的。”

陈老板已经事先调查过朱老板没有自家的车子。

“我也很小气啊!所以,没有私家车。”朱先生谦逊地说。

“您那叫节俭,我这叫小气,人家都说我是小气鬼。”

“但是我以前都不知道您是节俭的。其实,我才真的被人认为是吝啬鬼!”

“朱先生,人不节俭无法积累资金创业,所以,人不能太慷慨。我们做事业的人,都是向银行或他人贷款来创业的,当然应该节俭,不可随意花钱啊!”

“创业者要努力创业,好报答投资人。钱财只会聚集在喜欢它、节省它的人身上……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这些关于节省的观点,使朱老板与其产生了共鸣,于是,朱老板很反常地把钱借给了陈老板,并觉得相见恨晚。

在吝啬鬼面前要多说节约的好处,以引起对方的同感,这样才有可能办成事。陈老板游说的成功,便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就事论事的方法,投其所好,从而借到资金挽救了公司。

当你看到有人凭只言片语,就能够做成一件大事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恰到好处的语言魅力是无穷的,如同一坛陈年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在有求于人时,人们喜欢讲一些“阿谀奉承”的言语,不把事情真相当做说服他人的主要例证,一味投其所好,不免有溜须拍马之嫌,但效果往往并不会很好,所以,不应被提倡。而就事论事、据理力争,则是事半功倍的有力手段。

§§§第3节说好难说的话

寻找话题缩短距离

著名的人类学家沙勃有句名言:“社会是人际关系的联络网,主要靠沟通活动来维持。”人不可能时时处处置身于熟人圈中,应该认识到,一个人在熟人圈里需要交际,身处全新的环境同样需要交流沟通。在办事过程中,谈话时要善于寻找话题。有人说:“学会没话找话才是真正学会了交谈。”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好题目就如画龙点睛,往往会让人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

当然,这种初次交往中的没话找话说,必须从有情感的话题入手。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与人交谈,要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设想如果连你自己都对交谈的内容缺乏热情,冷淡处之,你又怎能感染对方,激起对方心灵的共振呢?那么,如何开启话题呢?

1.中心开花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将话题定位在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能谈的,人人有话,就能使话题延展开来,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即兴引入

巧妙地利用当时情境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也能达到较好的谈话效果。“即兴引入”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话题联想能力很强。

3.投石问路

投石问路,能更好地前进。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例如在派对上邻座是个陌生人,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呢还是老同学?”无论是前后哪种,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的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同事”,那可以继续谈工作或同学的话题。

4.循趣入题

了解别人的兴趣之后,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下棋高招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并且可适时称赞对方。

事实上还有很多开启话题的方法,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于导出对方的话。

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所谓的好话题可以这么定义: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众人都有话愿说,乐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转移话题调动谈兴

有时候初次请求帮助碰壁,或在自己争取之前对方就已经明确表示不肯允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失望,此时可以先转移到别的话题继续交谈。“隐晦”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试着让自己看起来没有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戒备和顾虑,在对方无防备的情况下事情显然好办多了。“委屈”就是“曲线救国”,就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以另外一个临时拟定的虚假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按自己的设计行事时,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委屈隐晦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或露而不显,其中的技巧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获得。

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一般是捉摸不定、较难把握的。但是,在有些场合,人内心的东西又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揣摩出别人的情感。

一位中学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有兴趣,悉心研究很长时间后,出版了一本近20万字的有关诗歌的书籍。该校的文学社小记者得知情况后上门拜访并进行访谈,让老师介绍写书经验。而那位老师面带难色,认为只是一个专题学习,并没有多少经验值得大书特书。

小记者无意中看到墙上挂有字帖,就指着一幅隶书书法作品说:“老师,这隶书是您写的吧?”

老师:“是的!”

小记者:“那么请您谈谈隶书的特点,好吗?”

这正是老师感兴趣和愿意谈的话题,师生之间的感情逐渐变得融洽起来。

这时,小记者不失时机地说:“老师,您对隶书很有研究,我们以后还要请您多加指导。不过,我们现在特别想了解您在创作《中国诗歌发展史》时的感触。”此刻,老师深感盛情难却,就开始谈创作经验和感想了。

由此可见,如果对方不大乐意谈某一话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新的话题,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如同与运动员谈心理与竞技的关系,与外交人员谈公共关系学一样,能激起人的说话欲望,使谈兴大发。

无数类似的例子告诉我们,在运用这种技巧时,说话者首先要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我们也只有在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才会在合适的场合讲合适的话,知道哪些话题能够打动听众,打开听众的话匣。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转换话题以后,说话者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及时将话题引入自己要表述的正题。因为换话题只是一个热身和铺垫,而非交谈的真正目的,所以,当双方对所换话题谈兴正浓、感情沟通到一定程度时,应该将话锋调整,转入正题,这就可能顺利办成你想办之事。

在已经谈得无话时转移到另一话题,调动对方的谈兴,也是求人办事过程中化解尴尬的百试不爽的方法。

失言后让脑子立即转弯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口舌如簧,也难免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之中,更不用说偶尔头脑发昏,举止失当,犯下错误。虽然个中缘由不同,但后果却相似:贻笑大方或引起纠纷,有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时,你就得让脑子转个弯儿,想办法化解纠纷。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一则例子,也许会从中得到启发。

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自觉信口开河道:“除了运动,我的另一个习惯是不吃盐。为了维持身体的长期健康,最好不吃盐或少吃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全国盐业业主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这个众思正盛的关口,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替总统作了解释:“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依医嘱不吃盐也属无奈。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适量吃盐。”

所长没有让总统难堪,也未肯定吃盐对人体有益,而是作了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巧妙地消除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这就是圆话的补救术。这种特殊化处理的分析方法,可以巧妙地挽救言语失误。

失言是常人易犯的错误,此时,不要虚张声势,除非你遭遇的情形已牵涉别人的情感问题。你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只要你认错就不至于使情况恶化,反而可能有意外惊喜。现在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的人寥寥无几了,因此,敢说“我错了”就能赢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