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孝宗是否真的不愿意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史料中并没有真切的记载。只是有孝宗的这么一句话罢了。不过,孝宗没有看错李凤娘倒是真的。李凤娘待人刻薄、毒辣,这是光宗自己都知道的。不久,李凤娘自己也再一次用行动为这些评价做了注脚。
有一天,光宗在宫里洗脸、洗手,一个宫女拿着毛巾递给他时,他看见宫女的手非常漂亮,禁不住说:“好!你的手太漂亮了!”正好李凤娘进屋听到了这句话。当时,李凤娘并没有什么表示。等到第二天,内侍给光宗送来一个食盒,说是皇后让给光宗的。光宗很纳闷,皇后什么时候给自己送吃的了?打开一看,盒里放着一双血淋淋的手!光宗胆子小,几乎吓得要昏厥过去。内侍马上将食盒拿走!光宗自己靠在床上喘着粗气,他突然想起昨天洗手时的一幕,才明白,李凤娘不仅妒忌心太强,而且还特别残忍!懦弱的光宗不敢发作,更不敢对李凤娘治罪,只得自己默默忍受。他除了日后和嫔妃来往时更隐蔽之外,没有什么好办法。
公元1191年12月14日,按照惯例皇帝要亲祭宗庙,光宗无法回避,只得按惯例进行。
当光宗出宫祭祀时,李凤娘趁着这个空隙,命人将黄贵妃叫来,骂她媚惑病中的光宗,是没安好心。起先,黄贵妃还没有多说话。但随后,她看见李凤娘叫来几个手持木棒的宦官,知道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把戏,于是双方对骂起来。李凤娘命令宦官暴打黄贵妃。黄贵妃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了。李凤娘叫人把黄贵妃的尸体拉到荒郊野外喂了野狗。
第二天,光宗祭祀的时候,风雨大作,祭坛上的蜡烛都被吹熄,无法继续进行祭典。等到光宗祭祀回来,有人告诉他黄贵妃死了!光宗伤心欲绝,又想起祭典上风云变色等事,更是闷闷不乐,神情恍惚,食欲不振,不视朝政。
皇后李凤娘虽然在光宗面前一再表示关心,但光宗对她已经心灰意冷,连说话都懒得跟她说了。
(2)干政有理
从此以后,光宗日见消瘦,没了精神,几乎不再上朝了。即便是大臣们恳请,他实在推脱不过上了朝,也是应付事儿。
见此怀景,本就有执政野心的李凤娘认为时机来了,她经常找大臣询问朝廷政事,开始时大臣们还有意见,认为女人不能干政,即使需要垂帘听政,也需要大臣们商议,或者由光宗出来讲个说法。
可是后来,大臣们看光宗不出来干预,就以为这是光宗的旨意,一来二去有事情就找李凤娘了。实事求是地说,李凤娘在处理政务方面还有很有才能的,她做事果断,立场明确,善断是非,但就是私心太重了。
趁着干政,李凤娘开始对光宗的几个妃子下手了。前文说过,她派人打死了黄贵妃,见光宗只是把痛苦埋在心里,并没有进行调查,更没有对自己治罪,所以胆子就更大了。她不是能够容纳其他女人的人,因此,对光宗同样喜欢的张贵妃、符婕妤也不能放过。
不过,这一次李凤娘也吸取了教训,不敢再治人死罪,而是将这两人遣送出宫,把她们嫁给了下级军官。
光宗知道后非常生气!但是李凤娘坚持说是因为光宗身体不好,为了光宗才这么做的。光宗被气了个半死,但还是没有对李凤娘治罪。
太上皇孝宗听说光宗一直身体不好,心里一直很惦记。他也知道李凤娘对自己有意见,所以不敢在李凤娘在的时候看望自己的儿子光宗。
一次,趁李凤娘外出,孝宗马上来到宫里看望儿子,见枯瘦如柴的儿子正在睡觉,他很不忍心叫醒他,就坐在一边等着。待光宗醒来,父子刚刚说了几句话,却见有人快步走来。孝宗回头一看,是李凤娘回来了。孝宗看着这个儿媳妇,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厉声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侍侯皇上?”
李凤娘却平静地说:“正因为皇上身体不好,无法处理朝中大事,所以我才要忙着去处理。”
孝宗不满地哼了一声:“我朝家法,皇后不得干政,就是慈圣、宣仁两朝母后垂帘,也是经过与大臣商议的,而且还不能专断,你凭什么擅自做主,干预朝政?”
李凤娘可不是善茬子,她狡辩道:“您是高抬我了,我哪儿敢违背祖制?我只是跑跑腿而已,大事小情都是陛下(指光宗)做主的。”
光宗在一旁只能唉声叹气,从心里讲,他当然不愿看到皇后干政,更不愿意看到父亲和儿媳妇吵架,因为这两点都是家丑啊。可他却不知道怎么办!
孝宗见李凤娘不但不认错,还继续狡辩,更是生气,“你不必瞒我,我什么都知道。我儿现在病得这么厉害,你说这是为什么?”
李凤娘一见孝宗真的动了气,立刻采取无赖的态度,她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陛下的病怎么能全怪在我一个人身上?”
光宗实在受不了他们这么吵了,大声道:“都怪我的身体不好!”
孝宗和李凤娘见状,不得不停止争吵。
孝宗安慰了儿子几句,便要告辞。光宗试图起来送父亲,看到李凤娘狠狠地看着他,立刻停住了。李凤娘待孝宗走远,连哭带骂,光宗只是唉声叹气。
这一幕过去没几天,大臣们都知道了孝宗和李凤娘发生争吵的事情。他们认为,李凤娘作为一个女子,不应该和太上皇这么说话。
经过御医的诊治,光宗的病情渐渐好转。于是大臣们劝告光宗去看望太上皇。光宗怕因此得罪李凤娘,就是不去看望父亲,甚至孝宗的诞辰也不去祝贺。宰相以及大臣们跪地企求,光宗才勉强答应下来。谁知一连几天,光宗也没有去。群臣再一次奏请,光宗这才不得不去。
转眼到了长至节,宰相留正等人奏请光宗前往重华宫,光宗答应当天就去,可等到第二天他仍然“不动窝”,留正等大臣无法等光宗率领,只得自行前往。
秘书郎彭龟年上疏说:“孝宗之事高宗,备极子道,此陛下所亲睹也。况孝宗今日,止有陛下一人,圣心倦倦,不言可知。自古人君处骨肉之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疑隙日大,臣所忧者,外无韩琦、富弼、吕海、司马光之臣,而内已有小人谗构作梗!”
吏部尚书赵汝愚也进内廷规劝光宗,并请他转告李凤娘,让她一同去重华宫。李凤娘本来不想去,看着大臣这么劝告,她不想得罪那么多人,反正自己的家庙已经建完,不如让光宗看看父亲,省得别人说三道四,于是答应下来。
长至节的第六天,光宗与李凤娘去了重华宫。父子间交谈得十分愉快,连李凤娘也显得格外谦和,对孝宗夫妇,只是不停地说自己以前的不对。孝宗一向生性长厚,还以为李凤娘知错就改,也是另眼相看。
谁知才过两天,就传来了皇后要去家庙拜谒的消息。李凤娘穿得珠光宝气,由宫女们簇拥着出宫前往李家家庙。这李家庙的规模修得和太庙差不多,殿中供的神像玉质金粉,异常奢华夺目。李凤娘的亲属都得到了重重的赏赐。当天夜里,宫廷中还传出内旨,给李凤娘的二十六位亲属封了官,一百多名侍从得了赏。
光宗当政四年后,再也没有看过父亲,可他却有闲心陪李凤娘游山玩水。
九月重阳是光宗的寿诞,群臣连续上疏请光宗去重华宫看望太上皇孝宗。
给事中谢某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上孝宗钟爱陛下,亦犹陛下钟爱嘉王。上孝宗春秋已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
光宗听他这么说,于是传旨备驾前往。百官排班侯立,等候多时,才见到光宗慢慢悠悠地从后宫出来,群臣连忙上前相迎。不料光宗前脚刚出后宫,李凤娘后脚就跟了出来。
李凤娘拉住光宗的手骄滴滴地说:“天气这么冷,陛下回去再喝一杯酒,暖暖身子吧。”光宗也不想大臣们有多冷,听李凤娘这么一说,立刻想回去喝酒。
陈傅良急得已经顾不得君臣礼节了,跑上几步拉光宗的衣襟,说道:“陛下不能回去呀!”李凤娘也拉住光宗的衣服往里拽。陈傅良想也没想就跟着进了去,李凤娘急了:“这是什么地方,你也敢进来?太不象话了,出去!”陈傅良只好放手,哭着退出来。
李凤娘让侍从问陈傅良为什么哭泣?陈傅良说:“子谏父不听,则号泣随之,此语曾载入礼经。臣犹子,君犹父,力陈不从,怎得不泣?”侍从将话告诉李凤娘,李凤娘非常愤怒,她是绝对不能听从大臣们的安排的,于是下旨,永不再见太上皇孝宗。
这时,孝宗身体不舒服已经三个月了。彭龟年伏地叩额,血流满面地规劝光宗去看孝宗,光宗还是不去。
就连孝宗的葬礼他都没有出现,更没有主持。
最后,还是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主持了孝宗的丧礼和光宗于嘉王赵扩的禅位仪式。
赵扩继承了皇帝位,给了李凤娘以很大的心理安慰。只是有一点,不太顺她的心。赵扩虽然是她的儿子,但是大臣们“追”得紧,赵扩心里也知道母亲的毛病,因此在生活上很关照她,可就是不让她干预朝政。李凤娘没有了办法,不得不安生了六年。1200年,李凤娘发病身亡,享年五十六岁。两个月后,光宗驾崩。